當四川奇異果遇上紐西蘭奇异果

四川 28℃ 0
摘要:9月11日,由四川日報全媒體、四川國際傳播中心聯合組織的“絲路花正開·‘一帶一路’十周年全球調研行”大洋洲組從成都出發,前往南太平洋上的美麗島國——紐西蘭。

探訪地

紐西蘭

9月11日,由四川日報全媒體、四川國際傳播中心聯合組織的“絲路花正開·‘一帶一路’十周年全球調研行”大洋洲組從成都出發,前往南太平洋上的美麗島國——紐西蘭。

四川與紐西蘭的合作,要從一顆小小的奇異果說起。而這也是調研組前往紐西蘭的重要目的之一——探訪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紐西蘭皇家植物與食品研究院共同打造的中國-紐西蘭奇異果“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2014年1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紐西蘭,與時任紐西蘭總理約翰·基共同為中國-紐西蘭奇異果“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項目揭牌。2020年9月,該實驗室被科技部納入“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而四川與紐西蘭關於奇異果的研究合作更是長達30年之久。

四川與紐西蘭為何因奇異果結緣?雙方的合作取得哪些成果、又帶來哪些啟示?

異國探訪

30年

四川與紐西蘭的奇異果研究合作,從1993年一路走到2023年

調研組的目的地,是距紐西蘭最大都市奧克蘭東南3個多小時車程的蒂普基。

蒂普基是一個僅有約7000人的小鎮,但以它為中心、周邊被稱作豐盛灣的區域,產出了紐西蘭80%的奇异果。紐西蘭每年出口約7000萬箱奇异果,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三成,蒂普基因此也被稱作“世界奇异果之都”。奇异果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被紐西蘭大量商業出口後才有的新名字,而在它的原產國中國,被叫做奇異果。

紐西蘭皇家植物與食品研究院蒂普基研究中心就坐落在小鎮邊上,該研究中心是中國-紐西蘭奇異果“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重要載體之一。

已經退休的拉塞爾·勞教授專程回到蒂普基研究中心與記者見面。拉塞爾教授是紐西蘭與四川奇異果研究合作的開拓者之一。因為其傑出貢獻,他在2003年獲得了四川省政府設立的首届“四川金頂獎”(後更名為“天府友誼獎”)。

在上世紀80年代,紐西蘭就派出科學家來中國考察瞭解奇異果的情况。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紐西蘭奇異果“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原主任李明章介紹,紐西蘭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奇異果育種、種植技術和市場經驗,中國擁有最豐富的野生奇異果種群資源,“雙方都有很强的合作意願。”

1993年9月,已經第三次來華的拉塞爾第一次來到四川,“我去了都江堰,看到很多農戶都在種奇異果。”拉塞爾說,當時四川已經在培育和選種,這令他非常興奮。李明章對於拉塞爾的到訪也很興奮,迫切想瞭解和學習先進科技。

隨後幾年,李明章等中方研究人員多次前往紐西蘭,四川與紐西蘭的合作就此開始。

1997年,四川與紐西蘭正式啟動了第一個奇異果重點合作項目——長江三峽庫區奇異果種質資源异地保存項目。2014年8月31日,雙方在奧克蘭正式簽署協定,共建中國-紐西蘭奇異果“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標誌著合作從項目化進階到平臺化。到今年,四川與紐西蘭的奇異果研究合作剛好30年。

2000公斤

雙方合作下,四川奇異果畝產最高能達2000公斤以上,成世界最大紅肉奇異果研發和生產基地

拉塞爾教授帶記者參觀了蒂普基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培育室、試驗田。該中心於1972年建設,現時占地50公頃,是紐西蘭最覈心的奇異果研究中心。

通過與紐西蘭方面長達30年的深入合作,四川在奇異果科研、栽培、產業等各領域都獲益匪淺。

拉塞爾回憶,他1993年去都江堰時,看到當地農戶將奇異果樹種在稻田埂上,“土壤太厚實,排水不暢,根部容易病變。”拉塞爾說,他總共去過四川20次,目睹了這裡的土壤改良、架型修剪、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品質控制等奇異果標準化栽培技術一步步提升。

“從產量和種植規模就能直觀感受到。”李明章介紹,在上世紀90年代初,四川奇異果畝產最高800公斤左右,現在最高能達2000公斤以上。2006年四川全省奇異果種植面積約12萬畝,2020年底已達到75萬畝。雙方合作下,四川已成為世界最大紅肉奇異果研發和生產基地。

如今,四川奇異果研究體系和產業化水准取得長足進步,在某些方面已經與紐西蘭並駕齊驅甚至部分超越。更令人樂見的是,四川還在以專利授權和科技輸出等管道,向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推廣現代奇異果栽培技術。

據李明章介紹,近年來,四川已獨立培育出10個紅肉、黃肉奇異果新品種,並申請了國際專利。“我們現在有30個品種權,有11個國家得到授權使用。”李明章介紹,現時包括歐盟、智利、秘魯、阿根廷、澳大利亞等都在種植四川培育出的奇異果品種。

20人次

聯合實驗室科研人員年均互動交流20人次以上,實現國際科研合作常態化

9月正值紐西蘭初春,無論是蒂普基研究中心的試驗田還是周邊的種植園,大部分奇異果樹都剛發出新芽。而在北半球的四川,正是奇異果收穫的季節。“因為南北半球的季節差异,中國與紐西蘭的奇異果產品在市場上可以互補。”拉塞爾說,未來四川和紐西蘭在奇異果研究和產業合作上仍有廣闊空間。

今年8月底,紐西蘭皇家植物與食品研究院副院長蓋文·羅斯率隊來到四川,訪問了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在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新建的高標準覈心科研實驗室。蓋文·羅斯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平臺,有利於雙方共同開啟新的研究課題,造福中新兩國。”

據李明章介紹,在聯合實驗室的合作框架下,四川與紐西蘭的奇異果研究合作進一步實現了制度化和常態化。雙方成立了聯合實驗室指導委員會,建立了科技人才交流培養機制,每年組織國際學術交流,科研人員年均互動交流20人次以上,實現國際科研合作常態化。

“我們在確定了研究方向和課題後,可以各自在本國申報項目,然後綜合資金投入研究。”李明章說。

新的合作項目已經啟動。就在蓋文·羅斯一行訪問四川之前,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奇異果研究所所長莊啟國剛從紐西蘭回國,他在位於漢密爾頓的研究中心待了3個月。在這期間,莊啟國與紐西蘭科研人員一起專注於名為“細菌性潰瘍病菌”的奇異果病蟲害研究,而這也是“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框架下,四川和紐西蘭最新的合作研究專案。“我們和中國都面臨(奇異果)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挑戰,這需要兩國科研團隊通力協作。”蓋文·羅斯說。

拉塞爾對此也非常認同,他認為,雖然有更成熟的科技,但多年來紐西蘭奇異果也面臨著氣候變暖、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諸多挑戰,與四川的進一步合作,特別是對種質資源庫的利用,對於應對這些新情况具有非常高的價值。(記者付真卿伍力鄭松/文

記者手記

在紐西蘭如何煮好一碗四川擔擔麵

在紐西蘭街頭吃上一碗成都擔擔麵,味道之“巴適”,這是我們沒有料到的。而店主的創業經歷,也給我們諸多啟示。

採訪期間,我們來到紐西蘭最大都市奧克蘭小有名氣的一家成都小吃店。店主肖萍,個子嬌小,一頭短髮。幹起活來雷厲風行,典型的四川女人。

來到奧克蘭以後,肖萍選擇從最接地氣的成都小吃擔擔麵做起,一路創業至今。如今,肖萍在當地開設6家分店,她的麵館也成為奧克蘭的網紅打卡美食店之一。

如何在紐西蘭煮好這碗擔擔麵?肖萍告訴我們,“有堅持也有創新。”

在製作工藝上堅持。麵條要根根勁道,考驗師傅對火候的把握,“挑早了麵條太硬,挑晚了又軟綿綿的。”味道要堅持成都風味,翻炒出鍋的臊子飄香,一些調料也是從國內採購而來。

但是,道地並不是絕對賣點。“四川人吃得麻辣,老外是吃不慣的,你的產品必須與市場需求貼合,不然就會撞得頭破血流!”於是,擔擔麵的辣度降低,湯要多加點,鐘水餃要做得長條一些,新增甜度……這些都是肖萍一路摸索出來的生意經。

創新不止於此。為了適應當地法律法規要求,肖萍和會計事務所合作明晰賬務往來和工資發放,和軟體公司合作開發店鋪管理軟體,和人才服務公司合作進行人力資源架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而我們就專攻產品,努力做到標準化。”肖萍說。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川企選擇走出去,但出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如何守正創新適應市場,如何尊重海外的文化習慣與法律法規,這都是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必將遇到的一系列挑戰。

這家小吃店的故事,也許能給出海企業一點參攷。(記者伍力

标签: 一帶一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