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基地黑水虻項目運行5億條“打工”幼蟲單日可消納50噸濕垃圾殘渣

上海 34℃ 0
摘要:記者日前從上海城投獲悉,老港基地已建成並運行黑水虻養殖示範專案,為全國規模最大、自動化和安全水准最高、生物轉化產業鏈最全。

  記者戚穎璞

  在上海,承擔全市超50%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置和資源化的老港基地,這幾年開始養起了蟲子。記者日前從上海城投獲悉,老港基地已建成並運行黑水虻養殖示範專案,為全國規模最大、自動化和安全水准最高、生物轉化產業鏈最全。

  黑水虻是一種處理濕垃圾的創新工藝。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曰豐介紹說,傳統的濕垃圾處理往往採用厭氧發酵等工藝,雖然工藝成熟簡單,但是處理效率低,厭氧菌分解不徹底,有高濃度污水和30%的殘渣需要進一步處理。之所以黑水虻能成為深度資源化處理的新路徑,是因為它具有生長週期短、轉化效率高的優點。

  孵化後的黑水虻幼蟲將經歷大約7天“暴食期”,其間會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200倍的濕垃圾,體重則相應增長數十倍。上下游產業鏈的暢通也是黑水虻的最大優勢,黑水虻蟲體和蟲砂分別是優質的昆蟲蛋白和有機肥,成蟲很受水產養殖戶的歡迎。

  “現時,我們的養殖車間每天有5000萬條黑水虻成蟲會被篩分出來,大部分用於水產養殖,少量烘乾作為動物飼料添加劑,兼顧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吳曰豐說。

  這些黑水虻現時安家在老港基地裏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二期。整個黑水虻工廠實現自動化運作,靠機械臂和傳送帶在不同箱體之間運轉。當黑水虻成蟲長到最肥壯時,就會由傳送帶送到後處理車間的篩分機器上,通過兩級振動篩的旋轉,實現“蟲糞分離”。

  當生產線開足馬力,黑水虻工廠每天將有5億條黑水虻幼蟲為市民“打工”,僅一天就能吃掉50噸濕垃圾殘渣。吳曰豐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擴大生產力,“新的空間已經預留出來,未來可將濕垃圾殘渣消納能力擴大至450噸/日”。

  新的空間,是指現時在建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項目,預計2025年5月建成。“建成之後,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二期、三期加起來的濕垃圾日處理量為4500噸,資源化產品覆蓋新能源、新型飼料、新型肥料三大領域,老港基地也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濕垃圾深度資源化利用基地。”老港開發公司規劃發展部(工程技術部)副經理陳凱說。

标签: 黑水虻 畜牧業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