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探索推廣“農村黨員實訓戶”實操培訓模式——用好鄉土人才賦能鄉村振興

云南 61℃ 0
摘要:2022年6月建成的黨員教育實訓基地,今年被作為“農村黨員實訓戶”試點。截至今年7月,全州已備案“農村黨員實訓戶”854戶,開展培訓班206期1000餘人。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今年以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探索推廣“農村黨員實訓戶”實操培訓模式,搭平臺、建機制,讓致富帶頭人、種養大戶等鄉村本土人才在聯農帶農中大顯身手,啟動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基地+課堂”村民致富有奔頭

深秋,文山市馬塘鎮卡莫村的8000餘畝百香果如綠毯般整齊鋪展,大大小小的百香果綴滿枝藤,一片豐收景象。一個曾經撂荒的荒坡蝶變成“綠色銀行”,致富帶頭人夏明文功不可沒。

“我們村一直都有野生百香果生長,長得很好,但是無人問津;而在廣西,百香果卻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2019年,在廣西做生意的夏明文在“歸雁”工程的感召下,帶著資金、科技和回鄉創業的願景,回鄉成立專業合作社,從零開始發展百香果產業。

“一開始大家不敢種,合作社在路邊設了百香果宣傳欄,給村民們科普。看到我們先種的一批人有收益了,越來越多的農戶也加入進來。”合作社社員夏彩雲說。

看到小果子能掙大錢,不少村民躍躍欲試,卻苦於沒有資金和科技。為此,合作社推行“免費先種植,收益後還本”模式,免費向農戶提供種苗、肥料、藥品、科技,不斷引導農戶參與百香果種植。

“百香果有其生長習性,積水時要及時排幹水,乾旱時要勤灌水,有病蟲害要一起防治,科技要求高。”夏明文介紹,在協助村民種苗後,合作社還不定期邀請科技人員對村民進行技術指導,並時刻關注村民種植的百香果的生長情况,通過科學管護提升百香果品質。

不到5年時間,百香果種植從100多畝發展到萬餘畝,種植戶從幾戶社員發展到周邊9個鄉鎮。在黨員夏明文看來,發展的秘訣就在於“黨建+合作社+農戶”。

2022年,合作社建立黨支部,把組織優勢同合作社的產業優勢充分結合起來,組織羣衆抱團發展。同時,積極向上級爭取580餘萬元資金支持百香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6月建成的黨員教育實訓基地,今年被作為“農村黨員實訓戶”試點。

“從整地育種、病變研判、疾病防治到收果賣果等環節,黨員帶頭示範教學,一步一步帶著村民一起幹。”夏明文介紹,村黨總支在基地劃分出黨員責任區,採取設立黨員示範崗、先鋒模範崗等管道,將黨員身份“亮”在致富路上。

“支部建在產業上、黨員聚在田地間、村民富在家門口”的事例,在文山州還有很多。今年3月以來,文山州從“一縣一業”致富帶頭人中遴選一批“農村黨員實訓戶”,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實操經驗豐富、懂得關鍵技術的優勢,在田間地頭開展“土味”教學。

為確保實效,教學一改以往的觀摩式教學模式,更突出實操實踐,讓致富帶頭人、種養大戶現身說法,手把手、面對面舉“實例”、弄“農具”,並明確按照每期教學3至5天、師生比例1:5開展實操實訓,破解了“培訓不深不實、不接地氣”問題。截至今年7月,全州已備案“農村黨員實訓戶”854戶,開展培訓班206期1000餘人。

“村集體+抱團闖市場”頭雁領著群雁飛

最近,文山市新平街道莊子田村聲名鵲起,源自這裡“石旮旯裏蹦出金疙瘩”的口碑。

莊子田村土地石漠化面積占八成以上,依靠仙人掌果種植這一特色產業,全村人年均收入持續增長。今年,銷售旺季落潮後,一筆實實在在“增收賬”擺在村民面前:全村106戶人家,銷售仙人掌鮮果260多噸,銷售額近600萬元,羣衆收入最高的一戶有10多萬元。“現在,全村人均收入中單仙人掌果一項有1.1萬元,占了近一半。而兩年前,全村人年均收入為1.36萬元,其中仙人掌果收入僅為2000元,占比不到六分之一。”村支書魯春紅介紹。

石旮旯還是那個石旮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仙人掌果的“含金量”何以倍增?將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裡的“當家人”,成為莊子田村發展的轉機。2021年,在上級黨組織招引和村民信任下,在外闖市場頗有心得的魯春紅回到家鄉任職。

“以前仙人掌果產業散、小、弱,畝產不高,種植技術和規模很難跟大市場對接。”魯春紅介紹,2021年,新當選的村黨支部班子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成立合作社,舉全村之力把仙人掌果產業做精做强,提升村集體經濟市場參與度。

當年,莊子田村注册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動員羣衆以土地流轉管道入股合作社,讓土地變“股權”、村民變“股東”。全村106戶人家一戶不落,3000餘畝土地入股合作社,正式開啟了莊子田村仙人掌產業抱團發展之路。

從單打獨鬥,到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抱團發展,莊子田村創富的“密碼”不止於此。

合作社建起來後,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種苗、統一科技、統一購銷、統一收益分配”的“五統一”管理模式。由合作社劃定種植區域分片發展,免費為入社農戶發放種苗,成熟的果子按照定價進行統購統銷。

為了讓羣衆都會種、能種好,現代農業需要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對此,有著企業管理經驗的魯春紅帶領村班子成員,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把居民小組按12戶至15戶一組劃分成8個網格,推行黨員聯系戶與黨員實訓戶制度,採取“1帶N”、“1包多”的管道,由8名年輕黨員搭配8名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組成包片小組,分片開展掛聯文宣、技術指導、包戶服務,形成了“一戶帶一片、多片帶整體”的發展格局。

頭雁領著群雁飛。莊子田村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建立產業聯合體,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立多元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帶動更多農民深度參與全產業鏈發展,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眼下,在“農村黨員實訓戶”模式的引領下,壯鄉苗嶺的村村寨寨將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鄉村振興圖景愈加清晰。

短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本土人才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增強人才意識,摸清本鄉本土人才資源底數,並從薪酬待遇、政策扶持等方面為人才幹事創業提供更為优渥的條件,更好實現致富能人“引回來、留得住、帶領群眾能致富”的目標。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强致富帶頭人培育,通過“農村黨員實訓戶”等有效管道,有針對性地發揮致富能人聯農帶農輻射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彙聚强大的人才力量。

基層說

黨員實訓戶手把手教學是一個有效的好辦法。我今年72歲,大半生都在種藥材,我的藥材基地進進出出了數不清的老鄉,不少老鄉學到了科技,依靠中藥材種植脫貧致富。現在,藥材基地在黨委、政府的幫扶下,依託省、州、科研院所和縣級學會的科技優勢,開展院企合作,常態化組織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致富不能忘了鄉親,好科技不能只是自己懂,還要讓更多老鄉也懂,帶動大家一起富起來。

——西疇縣黨員實訓戶、中藥材致富帶頭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