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品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省——展現新作為,更好擔負新的文化使命

江苏 28℃ 0
摘要: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四個新”重大任務之一。省委十四届四次全會對高品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重要部署。聚焦社會主義文化强省建設,全省上下正奮力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把江蘇建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發展地、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揚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創新策源地,成為理解歷史中國、認識現實中國、把握未來中國的重要視窗。

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四個新”重大任務之一。省委十四届四次全會對高品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重要部署。聚焦社會主義文化强省建設,全省上下正奮力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把江蘇建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發展地、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揚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創新策源地,成為理解歷史中國、認識現實中國、把握未來中國的重要視窗。

讓“第二個結合”在江蘇找到更多落腳點

文明如潮,浩蕩弦歌。江蘇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讓“第二個結合”在江蘇找到更多落腳點,為江蘇現代化築牢文化根基。

9月24日,第五届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蘇州閉幕。據不完全統計,累計近12萬人次走進運博會六大主題展,線上受眾突破4億人次。

在虛擬空間暢覽運河沿線風光,欣賞各地特色非遺代表性項目展演,體驗國內外特色美食及文創產品……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的,是琳琅滿目的商品、獨具匠心的傳統技藝、各具特色的人文風情。大運河孕育了光輝燦爛、流淌千年的運河文化,也再次見證了一場精彩圓滿的盛會。

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表示,全省文旅系統將充分發揮江蘇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發祥地和中華文明重要承載地的優勢,全面加强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讓“第二個結合”在文旅領域有更多落腳點。將深入實施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用更多有影響的考古重大成果實證和解讀中華文明,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文物、古籍、非遺和歷史文化街區,總結推廣蘇州文物建築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平江路“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等有效做法,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在有效保護中更加活起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在心裡傳承好。

“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推出的《江蘇文庫》已出書目入藏中國國家版本館,讓“江蘇基因”在國家書房熠熠生輝。“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啟動以來,實踐“盛世修文”的壯舉,系統呈現江蘇文化記憶,實現了對江蘇文獻典籍資源的收集、保護和利用。

“我們將深刻把握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的重大文化學術意義,高品質完成《江蘇文庫》編纂出版工作,讓典籍裏的江蘇閃閃發光。”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7年來,《江蘇文庫》已出版1002册,《江蘇文庫》數位化工程也在同步推進,讓古籍走出“深閨”、實現數位共亯。下一步,“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將加强對經典著作的注解,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能引人共鳴的精神價值、時代價值。同時,聚焦文脈研究成果的現代闡發和公眾傳播,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轉化、現代傳播與活化利用。

戲韻悠悠,觀眾如潮。2023紫金文化藝術節正在進行,為全省羣衆帶來精彩的藝術盛宴。與往屆相比,今年藝術節更加重視傳統戲曲、傳統劇碼、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展示。入選“新創劇碼會演”的23部作品中,戲曲類劇碼共15部,涵蓋揚劇、錫劇、淮海戲、柳琴戲、呂劇、泗州戲等地方戲曲。此外,還面向全省各院團徵集了一批經典劇碼進行展演,充分彰顯傳統戲曲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價值追求和審美心理。

讓江蘇人擁有更加豐厚的精神財富

當前,江蘇各地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扎實開展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推出更多展現新時代氣質和風骨的精品力作,讓新時代江蘇人擁有更加豐厚的精神財富。

24個月、17座都市、近17萬觀眾,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江蘇大劇院民族舞劇《紅樓夢》成為當下演藝市場中一張“爆款”名片。近年來,江蘇大劇院堅持打造藝術生產傳播高地,打造了民族舞劇《紅樓夢》、話劇《朝天宮下》、歌劇《拉貝日記》、鋼琴協奏曲《運河紀行》等一系列富有江蘇特色的艺文力作,極大地提升了江蘇的文化影響力。

“把藏在江蘇歷史文脈中的‘珍珠’挑出來,使其煥發時代光彩,是大劇院的重要使命。”江蘇大劇院總經理廖屹表示,江蘇大劇院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開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將藝術創造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將江蘇文脈融入文藝創作,創作出更多代表江蘇文化內涵、體現江蘇特色、展現江蘇精神的舞臺作品。

9月25日,第六届紫金合唱節圓滿落幕。本届合唱節開幕以來,走入音樂廳欣賞合唱藝術的觀眾共有近2萬人次,收看比賽直播超過900萬人次,羣衆成為合唱節的主角。省音樂家協會主席朱昌耀說,這届比賽所得到的迴響令人滿意,外省评审也給予高度評價,他們稱讚紫金合唱節的水准在逐年提升。

文明夜話、繽紛夜市、艺文夜讀、健康夜動……江蘇的“點亮星夜”文明實踐“夜模式”活動,在打通基層文明實踐“最後一公里”方面實現可喜突破。記者從省文明辦瞭解到,江蘇將在充分綜合資源、提升服務效能、發動群眾參與上下功夫,結合一年四季氣候情况、重點工作、各類節日節慶和羣衆生產生活特點,“量體裁衣”設計推出文明實踐主題項目和創新場景,唱響文明實踐“四季歌”,促進服務羣衆“零距離”。

湧現更多熔古鑄今、匯通中西的成果

從維也納金色大廳到柏林愛樂音樂大廳,連日來,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赴歐洲3個國家7個都市巡演《絲竹裏的江南》音樂會,為當地觀眾奏響“來自蘇州的聲音”。近年來,江蘇創新對外文化交流模式,拓展對外文化交流通路,積極推動江蘇文化走出國門。

蘭花指、蘭花掌、水袖戲服……9月,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內出現了一批神秘“嘉賓”,柯軍、孔愛萍、施夏明3朵“梅花”,手把手傳授昆曲的“四功五法”,展現獨具一格的“昆曲範兒”。作為“文明遇·鑒:中國昆曲江蘇周”系列活動之一,“文明遇·鑒”昆曲雅集及教學工作坊活動吸引了百餘名熱愛中國文化的法國群眾參加,讓他們近距離領略中國昆曲藝術的魅力。

江蘇省昆劇院院長施夏明表示,江蘇作為昆曲發源地,始終堅守“南昆風度”,在保護傳承的同時,不斷與時俱進。在施夏明看來,昆曲走出國門,帶出去的不僅是一部部作品,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讓世人瞭解中國的人文情懷和精神風骨,“一代代昆曲人用夢想、堅守、熱情,為昆曲築起堅實的基石。未來,我們將加强昆曲新作品的開發,用藝術的語言架好溝通的橋樑,讓中國文化、中國故事走進世界人民的心中。”

致力打造更多熔古鑄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持續提升江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江蘇各地努力擦亮大運河文化、長江文化、江南文化等一批文化品牌,傳承弘揚歷史文化根脈,提煉打造特色文化標識。

國慶長假期間,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裏熙熙攘攘,來自天南海北的觀眾在這裡“觸摸”千年大運河。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介紹,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博物館,博物館努力為保護、傳承、利用、文宣大運河文化探索新實踐,奮力為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出貢獻,積極推動大運河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多方面闡釋和保護、傳承大運河文化。

記者瞭解到,自2021年6月開館以來,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累計接待線下觀眾超520萬人次、線上自媒體粉絲超210萬人次,榮獲2022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精品獎等榮譽。鄭晶表示,為進一步做好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守護好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博物館將全力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提升江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讓大運河“流動的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下、傳承後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