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問”水之道

四川 39℃ 0
摘要: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又是一年好“豐”景。


都江堰水利工程。記者盧春陽攝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又是一年好“豐”景。

9月21日,都江堰市石羊鎮七裏詩鄉稻麥輪作現代農業產業園裏,從江蘇來的專業農機手餘義永將收割機緩緩開進稻田,收下飽滿的稻穗,留下二三十釐米高的稻樁。

約30公里外,奔騰的岷江水經都江堰魚嘴湧入寶瓶口,沿著幾級水渠構建成的發達渠系,不舍晝夜,奔流向前,潤澤天府之國的千里沃野。

水,乃萬物之源。作為都江堰灌區渠首所在地,都江堰市因水而興,因堰而名,是全世界為數不多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三遺之城”。這也讓這座城市的發展,始終與“水”交織在一起。

穿越古今,這座城市始終以水為魂,不斷從“水”中汲取力量,得到啟發,賦予其新的內涵,以水為媒,走向高品質發展之路。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調研組走進都江堰,探尋它的“問”水之道。

代代相傳的“治水”“護水”使命

9月21日,不是節假日的都江堰景區,依舊遊人如織。

景區講解員嶽福豔每天的工作,就是向南來北往的遊客講述這段始於2200多年前的治水故事:“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於西元前256年,它的興建讓暴虐的岷江終於走向‘馴服’,成都平原的‘水患之苦’得以解除,天府之國由此而生。”

在歷史長河中,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非“一成不變”。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劉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都江堰在渠首三大工程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已經突破千年來“潤澤成都平原”的局面。

有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23年,都江堰灌區已地跨岷江、沱江、涪江三江流域,灌溉面積達1133.2萬畝,占四川省有效灌溉面積的1/4。都江堰灌溉區域已拓展到四川盆地中部的丘陵區域,覆蓋7個市40個縣(市、區),規模居全國首位,全部水渠長度共46261公里,成為新時代“天府糧倉”的主戰場。自2021年都江堰灌區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以來,已形成“統一指揮、一體運行、統分結合、系統高效”的管理機制,灌區供用水聯動更密切、調度更高效、管理更完善,全面支撐灌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為渠首所在地,都江堰市最先受益於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省李冰研究會副會長王國平介紹,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後,都江堰市逐步發展成成都平原西通涉藏州縣、北達甘(肅)青(海)的戰畧要地、交通樞紐、經濟命脈、民族走廊、人文紐帶和川西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但同時,如何守護好“天府之源”成為一代代都江堰人共同的責任。

責任擔當,體現在“上天下地”的保護網中。

2200米的全封閉脈衝式電子圍欄、19套移動式電子圍欄、210套視頻監控設備和30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在都江堰市飲用水水源視頻監控中心,調研組瞭解到,這些設施設備實現了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級管控、全域實时覆蓋監控。

線上有“天眼”實时把控水源資訊,線下也有專人進行常態化全天候巡察。

為全方位保護水源,都江堰市建立起“市鎮村三級河長+巡河護河員+河道警長”協同管護機制。今年1月—8月,該市470名河長開展巡河3.06萬人次,主動發現和上報問題416個,流轉處理中4個,完成整改銷號412個,問題整改率99%。

東流不盡秦時水,潤澤天府兩千年。1月—8月,都江堰市全市重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持續保持100%,全域地表水環境品質穩定向好。

責任擔當,更體現在以生態保護為先的發展佈局中。

調研組瞭解到,都江堰市堅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85%自然生態環境區、15%生態經濟區”的功能劃分,嚴控占市域總面積9.85%的城鎮用地規模,從嚴實施城鄉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及綠化綠線、水體藍線、文物紫線、基礎設施黃線“三區四線”管控,細化明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灌溉水源溝渠等生態紅線區域,形成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城市綠地等多層次生態空間格局。

生態優先下的發展有聲有色:近年來,都江堰市不僅榮登“中國淨水百佳縣市”榜首,還連續4年獲得“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

“天府之源”的“糧經複合”之路

位於石羊鎮廣益社區的糧食烘乾倉儲石羊中心,13米高的糧食烘乾機轉個不停。中心負責人張胡蓉和工人隨時監控機器上的數據:“一批稻穀進入烘乾機,要經過20小時的烘乾過程。”張胡蓉說,9月下旬到國慶日進入豐收季,每天烘乾的稻穀超過150噸。

源源不斷的稻穀運到這裡烘乾,其中有很多來自天馬鎮。在天馬鎮金勝糧果聯動智慧農業產業園,高標準農田裏,聯合收割機穿梭在田間,飽滿的稻穗捲入機器,盡數歸倉。天馬鎮副鎮長黃昌學臉上洋溢著笑容:“灌區供水有保障,加上今年光熱條件充足,水稻長勢好。”

天馬鎮是都江堰市的種糧大鎮,耕地面積4.32萬畝,是“天府糧倉精灌區”覈心示範區所在地。

“以糧為主,糧經統籌。”都江堰市聚焦打造“天府糧倉精灌區”,形成“一軸一片八園”發展格局。其中,“一軸”即打造“天府糧倉精灌區”全景軸;“一片”即打造十萬畝糧經複合高效示範片;“八園”即打造8個星級萬畝糧經複合現代農業產業園。

天馬鎮怎樣實現“糧經複合”?“水稻收割後,地裏就開始種油菜、蓮花白、蘿蔔、花菜等,年底又可收穫。”黃昌學說,除了水稻、蔬菜,這裡還盛產奇異果。

因水源豐富,都江堰市有43年的奇異果種植史。在都江堰奇異果覈心基地,都江堰市奇異果協會會長晏志强和工人忙著打包,“出口訂單不斷,預計今年出口總量約2000噸,較往年提升約40%。”晏志强說,早熟品種8月中旬就開始上市,首批出口泰國和印尼的450噸奇異果9月上旬已發運。

“奇異果上市後,就開始著手種胡豆、馬鈴薯。”晏志强介紹,在都江堰市的部分奇異果園套作胡豆、馬鈴薯,有效實現“糧果聯動”,助力種植戶增產增收。

都江堰市位於灌區之首。“渠首的第一站灌溉區,就是聚源鎮。”都江堰市聚源鎮農業畜牧站站長高燕帶領調研組來到1115灌區稻鄉公園,田間雙色水稻勾勒出一幅唯美畫卷。

結合十萬畝糧經複合高效示範片建設,都江堰實施全市五級渠系(幹渠、支渠、斗渠、農渠、毛渠)聯通整治,提高渠系灌溉保障率、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稻田間,約50釐米寬的灌溉渠——毛渠兩側全部硬化,“這樣更方便清淘、灌溉和田間勞作,以水治田,提高了產量。”高燕說。

都江堰之水也滋潤著水產養殖業。調研組來到聚源鎮桂橋社區大閘蟹養殖基地時,這裡正迎來捕撈季。基地工人劉昌秀站上竹筏,提起水塘裏的地籠,數十只大閘蟹滑進裝蟹桶。分揀、稱重、捆紮、裝盒……當天中午,這個養殖場就發貨500餘只大閘蟹。

基地養殖池面積約150畝,水來自不遠處的岷江分支——柏木河,蟹苗從江蘇空運而來。基地負責人劉波說,他從2017年開始養殖大閘蟹,今年投放18萬只蟹苗,現時陸續成熟,預計畝產100公斤至150公斤,基地今年產值將超過400萬元。

在劉波的帶動下,桂橋社區村民紛紛開始養殖大閘蟹。“5年前開始養蟹,去年收入起碼有40萬元。”村民黎九建笑得合不攏嘴。

糧經複合保障了“米袋子”,也充實了農戶的“錢袋子”。如何實現糧經複合效益最大化?

都江堰市通過智慧農業產業園建設,在都江堰川芎、茶葉、奇異果等主要特色產業生產基地設定傳感節點,通過系統平臺管控農業生產,為農業生產提供精准化種植、視覺化管理、智能化決策。調研組在都江堰精華灌區智慧農業中心的大螢幕上看到,各地塊的水量、蟲情、墒情等資料統計與分析一目了然,農業專家可在這裡遠程問診,直接“開方子”,節省了去現場的時間。

從“天府好水”到“經濟活水”的進階

一江春水鋪就豐收畫卷,一城好水築巢引鳳來棲。

在元氣森林都江堰工廠,機器轟鳴,一瓶瓶電解質水有序下線,生產線上僅有幾名工人。“我們引入全球技術領先的Log6全自動無菌碳酸生產線,現時產品已實現西南地區市場的深入覆蓋。”元氣森林(四川)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正毅說,自去年4月投產以來,工廠已累計完成產值3.58億元。

元氣森林都江堰工廠位於青城山旅遊裝備產業功能區的“天府好水”產業園內,在同一園區的都江堰璽悅飲料有限責任公司,成箱的果汁汽水從包裝車間運出裝車,總經理陳軍電話不斷:“都江堰好山好水,自帶流量,公司才投產3個月,產品已名聲在外,好幾個訂單都是外省的。”

依託水資源優勢,都江堰市搶佔新賽道,產業巨頭紛紛聚集。今年1月17日,農夫山泉與都江堰市簽約,將投資11億元在青城山旅遊裝備產業功能區建設生產基地,產品為天然飲用水及飲料等,建成後預計年產值達15億元以上。

“農夫山泉的落戶,正是看中了都江堰市優質的水資源。”青城山旅遊裝備產業功能區黨工委副書記、蒲陽街道辦事處主任龍濤介紹,都江堰市水資源豐富,境內水域面積約7.44平方公里,年過境流量達144.3億立方米,300平方公里無人區蘊含13億立方米水資源,水質清澈透明、味道甘甜,呈天然弱鹼性。現時,青城山旅遊裝備產業功能區為農夫山泉項目列出93項工作任務,正逐條逐次加快推進。

“天府好水”產業已然成勢:截至目前,“天府好水”產業園已有32個涉水食品飲料項目落戶,總投資52.8億元,其中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重點專案3個。

以水興市,以水興城,以水引領都江堰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持續構建“五大新城”,高品質推動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調研過程中,這個理念被諸多採訪對象反復提及。

現時,都江堰市正加快建設世界遺產文旅主軸,培育世界遺產文旅產品矩陣,聚焦大遺產、大熊猫、大冰雪、大青城、大灌區“五大IP”,文旅市場急劇升溫。

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管理局局長張忠勝透露:今年1月至8月,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接待遊客761.14萬人次,旅遊收入40944.81萬元,分別比2019年同期增長20.36%、26.06%。

中秋國慶假期即將到來,據都江堰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22日,全市100餘家精品民宿假期預訂率已超過65%。

好山好水好風光也吸引眾多投資者搶佔文旅市場。聚源鎮桂橋社區大閘蟹養殖基地旁,江蘇南通人王代軍新開的民宿已試營業;巴中人白平投資的青城灣濕地莊園已落戶石羊鎮17年,“每年平均銷售1萬公斤川芎,今年遊客已預訂了15萬公斤青城山老臘肉。”白平說。

農旅融合,風景獨好。都江堰的豐收季,連片的糧果、糧菜、糧油、糧藥鋪就多彩農業大地景觀,問花稻香、世遺山水等“九大精品鄉村旅遊線路”吸引遊客無數,示範打造的3個川西林盤植入“稻田咖啡”“星空夜市”等林盤消費新場景,形成“百米見風景、一裏有消費”的鄉村旅遊消費圈。

“都江堰將持續做優做强‘世界旅遊目的地’覈心功能、‘世遺山水安宜城’基本功能,做優做强‘天府國際會客廳’‘天府糧倉精灌區’‘天府好水涵養地’特色功能,打造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和綠色低碳發展新典範,成為成都超大都市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都江堰市委主要負責人如是說。(記者李鵬王懷 阮長安陳昊蔣君芳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