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雨林逐綠前行——寫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設立兩周年之際

海南 30℃ 0
摘要:度過了700多個日夜,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即將迎來兩周歲“生日”。時光回溯,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我國宣佈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猫、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公園名單,自此開啟了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新篇章。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李夢瑤

度過了700多個日夜,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即將迎來兩周歲“生日”。

時光回溯,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我國宣佈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猫、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公園名單,自此開啟了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新篇章。

如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在管理體制機制、生態保護修復、科技支撐保障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持續推動一系列舉措落地生根,全力守護好地球家園的自然瑰寶,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打造國家公園的海南樣本

瓊島腹地,林海莽莽,4269平方公里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一輪又一輪生命律動永無休止。

4367種高等植物、651種野生脊椎動物,它們種群紛繁、生而不同,在這片我國分佈最集中、類型最多樣、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裏,交織出驚奇萬狀的生態樂章。

“海南熱帶雨林是島嶼型熱帶雨林的代表、熱帶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和海南島生態安全屏障,具有國家代表性和全球保護意義。”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面對自然瑰寶,該如何全力保護?

近年來,海南把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確定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的6大標誌性工程之首高位推動,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公園模式,著力打造國家公園建設“海南樣本”。

以體制為基石,我省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創新建立扁平化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創新國家公園執法派駐雙重管理體制,製定實施國家公園各類制度、辦法、規範等10餘項,不斷推動國家公園管理邁入法治化軌道。

以科技為支撐,我省創新設立國際智庫合作平臺,建立保護研究長效機制,形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優先保護物種名錄》等一批研究成果,以科技助力國家公園健康有序發展……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無論是體制試點還是正式設立階段,一步步完善體制機制,一次次革新理念、創新探索,持續將國家公園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為世界貢獻海南智慧

在尖峰嶺林區,紅外相機拍攝到中華穿山甲活動影像,研究人員和林業工作者還發現它們的多個覓食洞穴;

在猴獼嶺雨林及白沙邦溪、東方大田,“守鹿人”通過種植牧草等改善海南坡鹿生境舉措,以及開展坡鹿種群健康狀況研究、遷地保護棲息地選擇等,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和諧景象重現瓊島;

其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如今數量增至6群37只的海南長臂猿。其相關保護經驗更被彙集成《海南長臂猿保護案例》,在2021年9月於法國馬賽召開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面向全球發佈。

“這是一個成功的故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小猿組副主席、全球長臂猿聯盟國際籌建組聯合主席蘇珊·切妮博士認為。

這一被稱為“中國智慧、海南經驗、霸王嶺模式”的保護經驗,被諸多國際專家認為,對全球其他長臂猿乃至靈長類保護具有借鑒意義,對長臂猿棲息地熱帶雨林的保護管理具有參攷作用,對促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氣候變化、低碳經濟等要求下的生態系統和保護地重構具有啟示意義。

雨林“萬物生”,是生態保護成效的最佳注腳。

近年來,我省打好生態保護組合拳,持續增强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確定管理邊界,將空間讓給雨林的諾言正在逐步兌現,持續加强海南長臂猿等重點物種保護,構建智慧化生態管護新模式。

演繹和諧共生的海南故事

搬出大山後,日子過得比想像中的還要好。

兩層小樓、拎包入住,還分到新的林地……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新高峰村村民符永清和鄉親,越來越適應搬家後的日子。兩年多前,包括符永清在內多戶新高峰村村民,成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白沙高峰村生態搬遷安置點的首批喬遷村民,搬出大山,開啟嶄新生活。

一邊是人類活動的逐步退場,一邊是海南長臂猿家族等雨林生物愈發寬敞的棲息空間,一退一進之間,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在持續增强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的同時,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統籌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關係,在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之路上持續探索。

“村裡出了名,遊客們多了,茶葉也好賣了。”王柏和生活在五指山水滿鄉毛納村,這裡的鄉親自稱“公園人”。如今,“茶葉飯”“旅遊飯”“生態價”這些新詞彙日漸融入他們的生活。

當生態與生活相遇,綠水青山該怎麼“變現”?“山水經”如何轉換成“幸福經”?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以探索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和模式作答:開展GEP核算工作;謀劃國家公園入口社區規劃建設,推進“園內園外”“山上山下”協同發展;探索建立“兩山”理論實踐基地,一個個美麗鄉村、文旅康養等產業嶄露頭角。

遊客們的慕名而至、鄉親們的笑臉,是綠水青山帶來實實在在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生動印證。

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國寶,是水庫、糧庫、錢庫,更是碳庫。海南充分利用好身邊“四庫”,在守護好“國寶”的同時,讓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共贏共榮。

700多個日夜,海南不斷推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高水准保護、高品質發展,愈加珍惜這片雨林秘境,也愈加清晰地望見未來的綠色發展之路。

在這條前行的道路上,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本報海口9月27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