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合作底色,融合發展力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從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施漢諾港經濟特區,到邁向世界一流的蘇州工業園區、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江蘇實施重點園區提升計畫,有力促進互聯互通、拉動國際貿易、推動產業轉型,鋪就一條互利共贏、繁榮發展之路。
雙向奔赴,合作共贏
境外園區是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承接平臺。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被國家發改委明確為全國首家“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園區。中江國際集團聯合省內相關園區共同組建的江蘇省海外合作投資有限公司,具體負責園區的投資開發和運營管理。
“現時,園區已簽約土地租賃項目6個、廠房租賃項目5個。其中,工業用壓力容器龍頭企業超景工業去年10月投產,油服裝備上市公司海隆石油今年8月設備入場,正在推進設備安裝施工。”中江國際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江國際集團深耕共建國家和地區市場,持續拓展海外業務,累計承建工程項目477個。
基礎設施“硬聯通”,惠及群眾“心聯通”。“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全方位服務,使公司能够更好應對海外業務拓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精准對接地區客戶。”中裕軟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張小紅說。同樣入駐園區的南京嘉翼精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進坦言,在示範園的全方位助力下,嘉翼阿聯酋子公司能够快速完成各項落地流程並開展業務,“期待與示範園一起高水准推進綠色園區建設,打造中阿合作典範項目。”
“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是雙方共同打造的優質投資平臺,歡迎江蘇推薦意向企業優先到示範園投資發展,哈利法經濟區將攜手示範園為投資企業提供最好的入園政策和條件。”哈利法經濟區副總裁哈立德·馬祖奇表示。
紮下深厚根基,織就緊密紐帶。中柬合作成果典型——施漢諾港經濟特區10年來緊緊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高棉“四角戰畧”,打造中柬務實合作的“樣板工程”。
在西港特區創建之前,高棉當地村民主要依靠種田伐木維持生計。特區創建以後,大量村民湧入區內工廠成為產業工人。如今,區內有近3萬名工人,其中屬地波雷諾縣70%的家庭都有勞動力進入西港特區的工廠。
2012年8月14日,柬籍員工林雅達第一次進入西港特區一家制衣企業做起普工。“剛進工廠時,我既不懂中文也不會電腦,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布料裁剪和編號。”經過工廠培養,十餘年間,她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中層幹部,收入也較最初翻了好幾倍。
“投資東盟,輻射世界”,從成立伊始到發展至今,施漢諾港經濟特區始終面向全球,致力於搭建跨國投資平臺,贏得全球各地企業的青睞。如今,有175家企業在此投資興業,國際化工業園區已成規模。
爭做標杆,創新動能澎湃
9月2日,蘇州召開加快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推進大會,發佈《蘇州工業園區擴大國際合作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動計劃》,一批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創新聯合體項目集中揭牌,總投資超50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簽約落地……
合作園區是吸引高科技產業、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載體,成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的一大熱點。推進大會上,義大利質量標誌院集團中國區總經理裏卡多·巴巴羅說:“我們首次在中國設立體外診斷分析效能實驗室,看中的不僅是園區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支持,更是這裡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
放眼全省,一大批合作園區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著力拼搶制高點,打造創新新高地,推動更多優質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為高精尖產業釋放新空間——
7月18日,中法(無錫)產業合作園揭牌,法國施耐德電氣集團綠色智慧產業園、法國羅格朗集團低壓電器產業園等5個重點專案集中簽約,總投資超10億美元。園區致力於成為法國企業開拓中國市場的首選地,同時助力在華法國企業轉型陞級。
龍頭企業紛紛入駐、項目建設熱火朝天……蘇州自貿片區掛牌兩年來,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獲批建設,新增科技專案2159個、海外創新中心1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800家。金雞湖畔,翩翩起舞的音樂噴泉、栩栩如生的雕塑,渲染出濃濃藝術氛圍,“洋蘇州”“老蘇州”在這裡放慢脚步,感受美妙風景。
8月14日,“中以青年科創訓練營”在中以常州創新園國際創新村開營。中以常州創新園是首個由中國、以色列兩國政府簽約共建的創新示範園區,依託江蘇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與常州大學合作共建的新型科教融合學院——中以科創學院,創設產才共融“超連結”,推動更多優質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新起點,新挑戰,園區科技創新合作的新藍圖正在徐徐展開,必將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亮麗風景線。“未來,我們將深入推進產業鏈補鏈固鏈强鏈,完善主導產業、覈心產業的全球化佈局,服務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敢闖敢試,打造合作“新高地”
風從海上來。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連雲港片區基於自身國際港口的重要定位,堅持陸海統籌,形成特色鮮明的“口岸+班列”制度創新成果;南京片區聚焦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先導區,落地基因與細胞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准創新載體,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蘇州片區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厚植中新合作優勢,加快打造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實現開放與創新、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資料顯示,江蘇自貿試驗區自2019年8月設立以來,累計探索形成制度創新成果279項,其中24項在全國複製推廣、8項在國家部委完成備案、120項在省內複製推廣。
推動制度型開放。我省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出臺支持自貿試驗區探索高水准制度型開放的38項政策措施,聚焦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公平競爭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
推動開放與創新深度融合。我省不斷做强創新鏈、做優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在科技和產業創新方面,累計部署實施90餘項重點研發項目、49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突破一批重大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4000家。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方面,南京片區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蘇州片區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奈米科技應用以及連雲港片區新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迅速。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江蘇自貿試驗區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積極探索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一業一證”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在放權賦能方面,我省先後分兩批賦予自貿試驗區303項省級經濟管理事項,總體承接率達95.7%。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