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製造業重器亮相工博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環繞器獲特別大獎8件展品獲CIIF大獎

上海 48℃ 0
摘要:昨天,中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環繞器獲得第23届工博會特別大獎。本届工博會CIIF大獎評選,共有559件展品參加,參評作品數量之多創歷史新高。

工博會上展示的“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模型.jpeg

工博會上展示的“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模型。記者海沙爾攝

  記者俱鶴飛

  昨天,中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環繞器獲得第23届工博會特別大獎。本届工博會CIIF大獎評選,共有559件展品參加,參評作品數量之多創歷史新高。除1項CIIF特別大獎外,還有8件展品獲得本届CIIF大獎,分別是:8.5代TFT-LCD玻璃基板、醫用重離子加速器、17.4萬立方米LNG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碳纖維冬奧火炬首創應用及集成科技、自主內核大型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SylixOS、西門子預測性分析系統和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

  本届工博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主要組成部分——環繞器,在“四葉草”亮相。

  航太科技集團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火星環繞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杜洋介紹,“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是我國首個行星際飛行平臺,首次實現行星際飛行、地外行星捕獲、四億公里距離的測控通信,並首次獲取第一手的火星探測數據,實現了我國航天器由地月系向行星際的跨越式發展。

  “在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環繞器分飾了飛行器、通信器和探測器三大角色,是名副其實的‘太空多面手’。”杜洋說,從發射入軌至著陸火星,火星環繞器扮演飛行器的角色,攜帶著陸巡視器,完成了地火轉移、火星制動捕獲、環火軌道調整、停泊飛行探測等任務。截至目前,火星環繞器已圓滿完成各項工程任務,獲取了大量我國一手的科學數據和工程數據,為我國行星探測工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除了“上天”,中國製造還能“入海”。上海振華重工建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獲得CIIF大獎。“天鯤號”是中國大陸首艘從設計到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也是亞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絞吸船。

  “天鯤號”建造總負責人陳新華介紹,2005年之前,國內疏浚企業的挖泥船基本依賴進口,且挖泥船建造科技發展受制於國外封鎖。“‘天鯤號’打破了這一局面,它有强大的功能和先進的配寘,挖掘能力、挖掘深度、輸送能力都處於世界前列。同時,從全球角度來說,它對惡劣海况的適應能力也是最强的。”

  獲得CIIF大獎的“Xinsorb”,是首款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可吸收支架。“Xin”是心臟“心”的拼音,sorb是“吸收”的英文尾碼。“將其命名為‘Xinsorb’,能讓人直觀感受到這一產品的最大特性——可被心臟吸收,也體現了該創新支架的中國元素。”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療科技與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靂說。

  “植入人體後,它能在保持平穩的前提下被血管吸收、逐步降解,不會對患者造成金屬支架植入後永久性的壓力與束縛。”沈靂形象地形容其為“會消失的支架”,“它完成了使命以後就悄悄地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

  除了“小支架”,此次獲獎的醫療設備還有一個“大塊頭”。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蘭州科近泰基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的“醫用重離子加速器”,被譽為消滅癌細胞的“國之重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陳金達介紹,這是我國國內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用重離子加速器,產品造價比進口同類產品低,運行維護響應快,有良好的國際競爭力。

  作為工業領域的獎項,CIIF大獎自帶“工業基因”。此次獲獎的自主內核大型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SylixOS,內核及覈心組件實現自主化率100%,取得了最高級別國際安全認證。現時已經服務2000餘家工業行業用戶,早期項目持續穩定運行超過12年,在功能、效能、安全性、穩定性等方面達到了同類作業系統國際領先水準。

标签: 火星探測 天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