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18年堅持不懈在沙漠裏播綠——甘德爾山森林覆蓋率從0到54.6%

内蒙古 32℃ 0
摘要:2005年秋,烏海市正式啟動對甘德爾山的生態治理。如今,甘德爾山已披綠2.8萬畝,實現了森林覆蓋率從0到54.6%。前些年,白獨貴灣正式被命名為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成為烏海市的旅遊勝地。

甘德爾山,蒙古語意為絲巾,因山勢蜿蜒起伏形似絲巾而得名。這座矗立在烏海都市中心的高山不僅是都市的最高峰,發生在它身上的綠色故事更是烏海人民大力弘揚“三北精神”,不屈不撓持續播綠,誓讓沙洲變綠洲的真實寫照。

秋日的甘德爾山滿目青翠、綠樹成蔭,行走於山中仿佛置身天然氧吧,從半山腰向西遠眺,成片的樹木好似綠毯般一直延伸至烏海湖邊。此情此景讓任何人都很難想像在2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大片寸草不生的城邊沙漠。

甘德爾生態治理區20年前還叫白獨貴灣,這是烏蘭布和沙漠越過黃河在甘德爾山脚下形成的近20平方公里的風積流動沙地。每遇大風天氣,呼嘯的狂風席捲著沙塵讓整個烏海城區飽嘗風沙之苦。與此同時,滾滾流沙從白獨貴灣越過甘德爾山直入鄂爾多斯高原,對西北、華北的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2005年秋,烏海市正式啟動對甘德爾山的生態治理。

劉永勝是烏海市林業和草原建設服務中心林草管護辦主任,也是甘德爾山生態治理的親歷者。18年來,劉永勝的足迹遍佈整個山區,這裡的地形地貌、立地條件、林種結構、林木生長、地下供水管道等情况,他都了然於胸。時至今日,第一天來到這裡的場景,劉永勝依舊記憶猶新。

“沒有路、沒有水,眼前只有一大片一大片起伏的沙漠,心裡感覺有些發怵。”劉永勝坦言,初到白獨貴灣,感覺在這裡植樹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很快,他便打消了所有顧慮。

要想在沒有人烟的荒漠植樹造林,必須先完成通路、通電、通水等基礎工程。“當時車開不到這裡,我們就徒步進入勘察,為節省時間,中午晚上都不回家,就在沙漠裏紮個帳篷。”劉永勝表示,一次午飯時遇到大風,風把帳篷都吹飛了,他和同事跑著去追帳篷,等到他們再回來時,飯裏都是沙子。而這樣的場景經常上演,有些人堅持不住選擇離開,但劉永勝依舊留了下來。

當時為了削平項目區第一座沙山,6臺推土機整整工作了24天。為了修建輸水主筦道,16臺大型怪手、推土機、運輸車輛一干就是5個月。經過一個冬天的努力,白獨貴灣路通了、水通了、電也通了,為大規模綠化奠定了基礎。

在風大沙多的地區種樹,困難不言而喻。在鬆軟的沙地挖樹坑,往往是一邊挖,四周的沙子一邊流進坑中。對此,治沙工人們先將地面澆濕然後再挖坑。在樹種的選擇上,也都以耐旱、根系發達的樟子松、雲杉、沙拐棗、沙木蓼等喬灌木為主。

“即便如此,我們也常常遇到樹木第一天種下,第二天就會被狂風連根拔起。”劉永勝表示,每當遇到困難,同事們便會相互打氣鼓勵,大家積極轉變思路,從固沙做起,壓草網格、做沙障,一群人常常忙到天完全黑下來。

烏海市年均降水量100毫米,平均蒸發量卻是3400毫米,由於自然降水嚴重不足,每棵樹木都要靠人工澆灌。如何解决灌溉難題成了甘德爾山生態綠化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對此,烏海市通過修建泵站、筦道從黃河提水,並大力推廣滴灌、噴灌科技,在保證成活率的同時節約了大量水資源。

烏海市林業和草原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愛軍介紹,如今,甘德爾山上安裝的滴灌管總長度達到了400多萬米,實現了精准灌溉每一棵樹、每一寸草。同時,他們積極推進延時灌溉、分區灌溉等舉措,最大程度上節約水資源。據多年測定,滴灌造林年均成活率和保存率達到90%和80%以上,與漫灌相比每畝林地一次灌水量由60噸下降至12噸,節約用水80%。

18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劉永勝和他的同事們仍舊終日忙碌於山中管護林草,風沙和烈日讓他們一個個變得黝黑,而曾經的白獨貴灣卻化身為綠色長廊。

如今,甘德爾山已披綠2.8萬畝,實現了森林覆蓋率從0到54.6%。拿出2004年的衛星圖與現在的衛星圖對比,漫山遍野的綠色將這裡重重包圍。前些年,白獨貴灣正式被命名為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成為烏海市的旅遊勝地。

标签: 烏海 林業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