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遇·鑒:中國昆曲江蘇周”在法國成功舉辦——在巴黎邂逅昆曲,共振“世界的脈搏”

江苏 48℃ 0
摘要:中國之外,世界之內,和昆曲氣質最搭的都市,可能就是巴黎了。浪漫與優雅,是他們共同的名號。中法元首外交中,非遺之音繞梁不絕。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到訪上海時,習近平主席曾邀請觀看昆曲表演。今年4月,馬克龍再度訪華,習近平主席則邀其共賞千年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2023年是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畧夥伴關係20周年,明年將迎來中法建交60周年。

中國之外,世界之內,和昆曲氣質最搭的都市,可能就是巴黎了。浪漫與優雅,是他們共同的名號。

中法元首外交中,非遺之音繞梁不絕。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到訪上海時,習近平主席曾邀請觀看昆曲表演。今年4月,馬克龍再度訪華,習近平主席則邀其共賞千年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

2023年是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畧夥伴關係20周年,明年將迎來中法建交60周年。“在巴黎邂逅昆曲,願愛和希望永恒”,這是一個宜人的金秋,9月12日至16日,“文明遇·鑒:中國昆曲江蘇周”在巴黎成功舉行。活動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江蘇省演藝集團、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大學藝術學院、蘇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經典劇碼《牡丹亭》演出火爆,折子戲等在博物館與高校進行活態展示,專題文化展覽,學術研討交流,四大板塊的豐富內容,在巴黎掀起了一場“昆曲熱”。

相遇——秦淮河到塞納河“絲滑轉場”

國際社交平臺上,一種在不同旅遊地標間“絲滑轉場”的小視頻非常流行。於是,湯顯祖《牡丹亭》中的男女主角、最著名的中國古典戲曲情侶杜麗娘與柳夢梅,也來了一場從南京到巴黎的雙城地標打卡。

紫峰大廈—埃菲爾鐵塔,朝天宮—凱旋門,江寧府學—盧浮宮,秦淮河—塞納河……水袖旋轉之中,跨國場景無縫對接。“轉過這府學門前,緊靠著凱旋門邊”“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短短18秒視頻在各大平臺刷屏,網友熱烈互動。

600歲的古老昆曲,就用這樣年輕潮流的管道在巴黎街頭、在互聯網“街頭”閃亮登場。

相遇,是一場用心的謀劃。從9月9日起,由梅花獎藝術家柯軍、孔愛萍、施夏明領銜的先遣團隊就在巴黎進行了各項馬不停蹄的預熱活動。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先後舉行了外國戲迷雅集、蒙台梭利學校學生昆曲體驗兩場活動。藝術家們還趕往珍妮·瑪紐爾學校劇院,帶領50多名初中生互動體驗昆曲。

從幼儿園孩子、中小學生到成年戲迷,預熱活動幾乎覆蓋了各個年齡段。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在每一場活動中擔當昆曲講座主講,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有兩點。其一是回想起江蘇省昆劇院2009年就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過昆曲藝術賞析會,深感“昆曲在巴黎的傳播一直沒有斷過線”;其二,“第一次給三四歲的娃娃畫昆曲臉譜,我沒想到法國孩子這麼小就開始戲劇體驗,這讓我很震撼,也很受啟發”。

邂逅,驚喜在時時刻刻。9月15日下午,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在法國諾歐商學院孔子學院,為百餘名青少年學生、各界觀眾表演了傳統經典折子戲《寶劍記·夜奔》《虎囊彈·山門》《牡丹亭·遊園驚夢》。每一個劇碼演完後,演員都帶領觀眾進行互動學習,現場氣氛十分活躍。2個小時的活動結束後,觀眾們竟都不願離場。主辦方即興“加戲”,讓已經退場的樂團返場逐一介紹昆曲樂器。當介紹最後一個樂器二胡時,樂手先獨奏,其他樂器很快跟上,來了一段即興合奏,高超的現場表演能力,博得觀眾熱烈掌聲……

當地學生貢迪·阿尤布高高舉手要求上臺學習昆曲身段,“我很喜歡昆曲。這次奇妙的體驗讓我對中國戲曲和中國文化更有興趣了。”

當天擔任主持的青年演員徐思佳說,“進校園、做工作坊、為參與者化妝、教身段……我們昆曲演員一直這樣做傳播,每次都很有效,沒想到法國觀眾的反響如此熱烈。我深切感受到,只要投入心力扎扎實實做傳播,昆曲的朋友圈一定會擴大。”

相知——經典遇知音票房會“說話”

作為昆曲周的重磅內容,9月14日—15日,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經典劇碼南昆版《牡丹亭》在巴黎蕾博拉戲劇院連演兩天。這一盛况無疑將被歷史記錄:座無虛席,一票難求;14日晚謝幕7次,15日晚謝幕8次……新華日報製作的演出短視頻刷屏社交平臺,話題瞬間上了熱點,僅抖音平臺24小時閱讀數就超過26萬。

有網友問:是不是送票的,觀眾都是安排的?事實上,這是兩場商業演出。票房之火爆,令主辦方不得不一再壓縮邀請的嘉賓規模,不少工作人員放弃進場,把票讓給票房。省昆院長施夏明直呼:保守了,再開兩場也賣得掉!演出運營商歐洲吳氏策劃負責人吳嘉桐對記者說,開票期再早一點,演5場沒問題,“真想再加演幾場,我們努力明年再來,把昆劇做成品牌,讓法國人看昆劇成為風尚!”

民間社團法中交流協會的荊磊先生參與了昆曲周的部分服務工作。這位旅居巴黎20多年的老北京,對記者道出心中疑問,“跟您說實話,我從未見過中國戲曲到法國商演這麼火爆的。我本人和昆曲圈沒啥關係,這幾天身邊的人竟都在說昆曲,我家後的同事都在搶票,說晚了就搶不到了。我真的很驚訝,這是怎麼回事?”

怎麼回事?柯軍解釋,敢走“商演”,一方面是對《牡丹亭》的經典性、對江蘇省昆的表演質量有信心;另一方面,省昆一直很注意走市場路線,對商演有足够經驗和把握,國際交流方面也一直比較深入。

法國文化部劇院名譽總監、表演藝術顧問讓-皮埃爾·餘爾斯與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聯合策劃過多期中國戲曲節。他說,法國人從小接受戲劇教育,對世界各地戲劇的包容和認知度非常高,同時眼光也很犀利,對於文化遺產非常注重“原汁原味”,來自江蘇的《牡丹亭》,讓他們看到了非常非常美的演繹。

劇作家吳祖光之子、旅法著名戲劇攝影家吳鋼是中法戲劇交流的重要見證人。1986年9月,他在巴黎見證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表演大師張繼青的《牡丹亭》演出。“這是《牡丹亭》第一次在法國演出,引起了轟動,在法國掀起了《牡丹亭》熱潮,幾十年熱度不減。”37年後,他見證了孔愛萍、施夏明的演繹。他說,“近些年來國內到法國的《牡丹亭》我全看過,江蘇省昆的這個版本是旦角為主,這是我看過的最棒的一次表演。尤其是《尋夢》一折,極其難演,孔愛萍的演技爐火純青,我連鼓掌都不敢,怕驚動了她!”

不能不提旅歐華人的赤子熱忱。從法國各地來的,從英國來的,從荷蘭來的……記者在劇院門前碰到的“巴黎生化博士7人團”告訴記者,“支持國粹,必須有我”是他們鮮明的態度。法國里昂盧米埃爾大學博士生馮濤說,“中國傳統藝術,是在法華人的剛需!希望這樣的演出能每年來、每季來!”

互鑒——聯結起美美與共的友誼

不僅僅是演出,主辦方在策劃昆曲周活動之初就明確了這點。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張愛軍在開幕式上表示,中國昆曲不僅聯結起了跨越國界、跨越時空的情感,也聯結起了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友誼。期待大家共同感知魅力獨特的中華文化,聆聽真實動人的中國聲音。

“文明遇·鑒:中國昆曲江蘇周”,是國內省份首次到國外舉辦昆曲專題節會活動。演出之外的專題展覽、國際學術研討,拓寬了昆曲展示的文化視野,拓展了藝術交流的思考深度。

9月13日—14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國昆曲文化專題展覽”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行。二層展廳沿階而上,內廳外庭交相呼應,展覽分為“百戲之師”“昆曲之奧”“姹紫嫣紅開遍”“昆曲故鄉”四部分。策展人、南京藝術學院國際博物館學院院長李萬萬介紹,這是首次以展覽的形式系統地向巴黎觀眾介紹昆曲,呈現昆曲背後博大的文化背景,旨在讓歐洲受眾領略昆曲之美,進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尤其創新的是,展覽還進行了非遺“活態展示”,用新編昆曲《伯龍夜品》的沉浸式演出,演繹了昆曲“第一人”梁伯龍與“第一劇”《浣紗記》的故事。

“我們時代的昆曲:跨文化對話與文明互鑒”國際學術研討會9月15日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來自法國、英國、荷蘭、德國、義大利等國與國內的專家們進行深度對話。

倫敦大學戲劇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瑪麗亞·謝夫索娃在主旨發言中稱讚《牡丹亭》的表演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昆曲演出給觀眾們帶來了一場全身心投入的體驗,演員和觀眾之間用身體、用頭腦、用心靈、用靈魂,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對話,“我為之流淚”。她認為戲劇的意義在於“它是世界的脈搏”,沒有其他藝術門類能像戲劇那樣直抵人心,昆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融音樂、舞蹈、舞美等元素於一體的藝術形式,是藝術的典型範例。

觀點不乏碰撞。荷蘭音樂學者高文厚建議,昆曲可以嘗試和其他音樂形式進行合作創新。讓-皮埃爾·餘爾斯表達了不同看法:昆曲的生命力在於保持優秀傳統範式,凝聚經典價值和思想,並將原汁原味的戲曲藝術在交流傳播中發揚光大。法國阿爾多瓦大學漢學系特級教授、孔子學院法方院長金絲燕則評議說,在傳統藝術的交流中,完美的展現,有時不如不完美的創新。金絲燕梳理了中國與法國的文學藝術交往歷史,她告訴大家,昆曲在法國的被接受,是一場當代的事。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何成洲介紹了昆曲的主要表演類型,以及從古至今的演變。他表示,昆曲孕育和滋養了中國的地方戲曲,不僅在戲劇歷史上輝煌燦爛,而且在當代的文化景觀中獨領風騷。昆曲既傳統又當代,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