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國之大者堅守媒體擔當——寫在上海市記協第八届會員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之際

上海 34℃ 0
摘要:  這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  今天,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八届會員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記者洪俊傑任翀

  “把廣大新聞工作者凝聚起來,真正建設成為‘記者之家’”,2017年1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成立80周年,希望廣大新聞工作者堅定“四個自信”,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聚民族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這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過去6年,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指導和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下,團結引領廣大新聞工作者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助力上海新聞事業高品質發展。

  今天,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八届會員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大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期間,曾調研上海各大媒體並與新聞工作者座談,要求黨的新聞工作者必須牢記黨和人民的囑託,綜觀全域、心系福斯、勤勉敬業、耳聰目明,扎實深入地做好新聞報導工作。我們要牢記囑託,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守媒體擔當,以妙筆著寫道義文章、用鏡頭記錄時代芳華,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為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媒體力量。

  高揚思想之旗夯實精神之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走多遠,思想的引領不可或缺。

  上海新聞戰線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用鮮活生動作品文宣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展現大國領袖心系百姓的為民情懷。

  黨的二十大閉幕後,解放日報推出24個版特刊《黨的二十大精神關鍵詞解讀》,邀請權威專家解讀闡釋,幫助社會各界完整、準確、全面領會二十大精神;今年6月,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策劃《涵養中華情懷堅定文化自信》特別版面;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創新,文匯報推出了“中國道路”理論特刊。

  如何讓深邃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上海媒體凸顯“國之大者”與“民之關切”:上海廣播電視臺推出專題節目《領航中國》,學者用翔實案例闡釋總書記治國理政金句;解放日報《百姓話思想》、文匯報《大家聊巨變》、新民晚報《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等融媒體產品,分別從普通市民、專家學者、外籍人士角度出發,通過身邊案例,闡釋總書記思想在上海的生動實踐,講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發生的變化。

  直到今天,解放日報90後記者劉雪妍清楚記得兩年前的“信仰之路”尋訪報導,“站在爆轟試驗場,遙想當年核試場景,體會兩彈一星精神,更能感悟我們黨走過的奮鬥路。”建黨百年之際,解放日報近百位記者分28路採訪,產出文字50萬、視頻近百個,全面展示百年大黨的精神譜系。

  在重要時刻發出嘹亮聲音,已成上海新聞戰線的行動自覺——

  2018年,第一財經推出《激蕩四十年》《40年改革征程再思考》等報導,回望改革開放40周年風雲激蕩,揭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時代意義;2019年,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推出《家國70載》,以一家幾代人為主線,以小見大描繪共和國70周年歷史畫卷;2022年,黨的二十大開幕前,上海廣播推出《非凡十年從1到N》報導,聚焦這十年上海都市發展、生活改善、人民幸福;今年,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上海各媒體在重要時段、重要版面充分報導。

  “要在守正、貴在創新、重在實踐”,上海新聞界正以自身積極探索,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上海落地生根,凝聚起更大幹事創業力量。

  緊扣中心工作積極服務大局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届進博會開幕式上宣佈,交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這些年,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上海的使命任務,上海各新聞媒體胸懷大局,用扎實報導强信心、暖人心、築同心。

  2020年10月,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長三角之聲開播,作為全國首家地方電臺開設的區域性廣播,為長三角區域提供各類資訊。2021年,新民晚報成立長三角工作室並推出長三角專版,與蘇浙皖晚報聯動報導一體化新氣象。

  圍繞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册制,解放日報聚焦籌備、開板、開市、發展等階段,用融媒體手段介紹其深遠意義;文匯報講好科創板上市企業故事,將科創板的“硬科技底色”及推動產業金融形成良性迴圈等內容,呈現在讀者眼前。

  “十周年是自貿區發展的里程碑,她走過的每一步,都值得我們媒體人好好記錄。”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慧瑩介紹,今年是上海自貿區十周年,融媒體中心將播出專題片《十年:試驗的價值》,講述上海服務國家戰畧和更高水准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是黨中央交給上海的重大戰畧使命。解放日報推出“科創策源力”系列報導,探索如何突破裉節問題,第一財經關注“上海都市數位化轉型現狀調查”,著力關注科創賦能上海精細化管理。

  日行超過2萬步,是許多採訪進博會記者的“標配”。“通過一手採訪素材,我們寫出了鮮活又溫暖的進博故事。”文匯報記者唐瑋婕介紹,去年推出《進博5年啟示錄》系列報導,總結歷屆盛會成果,展現中國對外釋放的開放、共贏、合作訊號。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上海新聞工作者逆行出征,在武漢記錄下感人故事;大上海保衛戰期間,上海媒體開展正面引導,回應市民關切,記錄下都市逐步走出疫情的難忘歷程。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甚至AI都能寫詩的當下,媒體應該如何承擔起社會責任?上海新聞戰線給出答案:激濁揚清、解疑釋惑,在眾聲喧嘩之中當好“定音鼓”——

  複雜形勢下,上海經濟現狀如何、前景又如何?解放日報推出“上海高品質發展四問”報導,以翔實案例揭示上海經濟穩中向好趨勢,有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上觀新聞“上海一周”欄目緊扣市委中心工作,闡釋上海發展理念與工作思路。

  對於羣衆深惡痛絕的網絡謠言,在市委網信辦支持下,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開設上海闢謠平臺,通過同名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等釋疑解惑;看看新聞Knews開設“求證”欄目,發現謠言即時通報即時核實;澎湃新聞推出“澎湃明查”,在海外涉我報導中辨析真假以正視聽。

  隨著上海國際影響力上升,受到愈來愈多的海外輿論關注。今年5月28日,上海日報紐西蘭籍視頻編導安柏然登上國產大飛機C919,將首航親歷分享給海外網友,獲得良好反響。與此同時,包括CNS、第六聲、魔都眼、IPSHANGHAI在內的上海外宣平臺持續發力,回擊不實言論,向世界展示立體、真實的上海。

  深入踐行“四力”永葆人民情懷

  離百姓足够近,報導才有影響力;同人民在一起,新聞才有生命力。近年來,上海廣大新聞工作者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不斷增強脚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一篇《植物人為何要親自上門辦證?》報導曾引發社會關注,之後不僅個案得到解决,還推動政策優化,提升都市精細化管理水准。這篇報導來自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聯播節目《民生一網通》中的線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汪寧介紹,“在前期實地採訪後,我們在《990早新聞》中播發錄音報導並配發評論,形成合力解决市民急難愁盼”。

  民之關切,我之責任。解放日報民聲版開設“人民建議”“解放監督”“上觀話題”等欄目,通過走訪調查,反映羣衆的建議和呼聲;文匯報在“蹲點調研記”中播發《三問“夜門診”:看哪些病?誰來看病?怎麼看病?》,對話有關部門,推動問題解决;新民晚報用好《上海民聲——人民建議征集專刊》、“新民幫儂忙”等平臺,展現羣衆建言、政府納諫的良性互動。

  “沉下去”的調查研究中,還體現出上海媒體的宏大視角與家國情懷。

  2022年底,澎湃新聞推出題為《極值之下》的新聞作品,通過特稿、攝影、紀錄片、視覺化互動等管道,將“氣候變化”與個人發展緊密相連。澎湃新聞特別報導部總監黃芳說,團隊先後探訪江西鄱陽湖、回訪重慶山林現場、直擊上海長江口鹹潮侵襲,從目擊者口中探究極端灾害與氣候變化關係,將專業話題變得可知可感,實現接地氣與有深度相統一。

  第一財經雜誌記者圍繞區域發展話題,深入湖南瀏陽、寧夏賀蘭、安徽六安、湖南岳陽、重慶墊江、廣東揭陽等近10地採訪調研,從產業、消費、教育、醫療等角度,對中國縣城發展做出全景化解讀。其中僅《在城市中“流動”的兒童》一文背後,就有20萬字採訪筆記,成稿引發社會思考。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打動讀者的新聞來自於脚下的泥、眼中的光,上海新聞隊伍在踐行“四力”中得到淬煉。

  堅持守正創新加快融合發展

  “秋秋說的是老百姓想說的話”,這是粉絲給新民晚報記者晏秋秋個人視頻號的留言。作為一名從業20多年的文字記者,如今卻因為在視頻號上拉家常式的時事評點而“出圈”。

  文字記者“變身”為視頻主播,是上海新聞界守正創新的縮影。

  面對傳播手段日新月异,上海媒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積極擁抱全媒體時代——“移動優先”成為共識、“用戶意識”深入人心、“爆款產品”屢屢刷屏,一個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的主流媒體矩陣在成長壯大,寫下媒體融合發展的上海答卷。

  2020年11月,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推出國內首位實时互動虛擬新聞主播“申䒕雅”。今年元旦起在東方衛視開設由其主播、國內首檔全虛擬全平臺的新節目《早安元宇宙》,借此深耕跨次元傳播賽道,與年輕觀眾建立深層連結。第一財經2020年推出首個平臺化產品“一財號”,邀請彙聚中國經濟界大咖入駐,共同承擔傳遞專業、理性聲音的責任。

  去年初,上海報業集團推出“融媒輕騎兵”項目,助力文字記者轉型為“提筆能寫、對鏡能講、舉機能拍”的全能記者。50名“輕騎兵”首戰去年上海兩會,數日發佈短視頻426條,總流覽量8292萬次。如今,“融媒工作室”項目也正進行中,越來越多融媒團隊得到賦能,越來越多小而美產品成為爆款。

  與此同時,媒體融合轉型也迎來更多參與者。上海16個區組建融媒體中心,關注區內大事、聚焦社會民生、文宣都市溫度。“成立區級融媒體中心大大增强基層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理想和身份認同,有力提升基層新聞人的採編能力與工作熱情。”楊浦區融媒體中心主任王旭輝相信,這支隊伍會成為上海新聞戰線的重要力量。

  上海市區兩級媒體的融媒轉型,打通了媒體融合、基層文宣、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各區融媒體中心發揮“媒體+政務+服務+商務”功能定位,不斷提升服務民生的能級。市區兩級協力、網上網下“同心”,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數成為新聞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市委書記陳吉寧衕誌寄語上海廣大新聞工作者,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人民情懷,堅持守正創新、認真踐行“四力”,加强傳播手段和話語管道創新,以更多好報導、好作品展現上海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的新作為、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的新成效、在實現高效能治理上的新圖景。展望未來,上海廣大新聞工作者滿懷光榮與夢想、肩負使命與責任,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意氣風發矢志前行,絕不辜負偉大時代、不辜負人民期待。

标签: 習近平 時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