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樂團會客廳煥新亮相藝術教育品牌“海上樂談”陞級5期線下活動與市民共亯

上海 34℃ 0
摘要:  9月15日晚,上海民族樂團藝術教育品牌“海上樂談”在雙重升級後歸來,首場活動“會客國樂”登場,也為煥然一新的展陳空間拉開大幕。

  記者吳桐

  9月15日晚,上海民族樂團藝術教育品牌“海上樂談”在雙重升級後歸來,首場活動“會客國樂”登場,也為煥然一新的展陳空間拉開大幕。

  “對於這棟樓,我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我好多作品就是在這裡誕生的。”在上海民族樂團重新修繕的展陳空間,上海民族樂團原團長/藝術總監、作曲家顧冠仁說。

  重新修繕的展陳空間,將成為樂團“民樂會客廳”,以多媒體、數位化手段,讓海派民樂走進都市生活。

  展陳空間以“海派民樂傳承與發展”為主題,在有限空間進行巧妙設計,由八個主題構築而成。

  “錦雲”以連屏動態展示樂團發展歷程、經典演出劇碼。“瓊篇”不僅展示樂團短片,還通過《春江花月夜》片段讓人體驗千年編鐘的擊打樂趣。“滌塵”以投影展現樂團《國樂中的十二生肖》數位化內容,為少兒群體帶去獨特的沉浸式體驗。

  此外,“幽蘭牆”展示了古琴譜《幽蘭》最古老的版本片段。“翠羽”既可作為飲茶聽音的休憩一角,也是文創產品的售賣空間。“響泉”陳列民樂打擊樂器,供觀眾演奏互動。“陶然”以戶外舞臺的形式,打造悠然自在的民樂表演氛圍。

  八個典雅又詩意的名稱,由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淩利中題寫。“這些名稱的來源,一是體現古代文人的自然觀,二是體現畫家、音樂家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現場還展出了多張有關樂團的攝影小品。這些攝影小品出自藝術評論家、上海藝術攝影學會副會長徐明松之手。這幾年,他觀看了不少場樂團的演出,也顛覆了以往對民樂的印象,“像《海上生民樂》《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等演出,用今天的話說,叫視聽複合的審美、視聽的盛宴,所以我愛上了民樂。”

  自2019年首次推出,“海上樂談”每年以不同主題、豐富形式與觀眾分享多彩民樂。秉承“民樂+”的創意理念,今年,這個系列從內容到形式,雙重陞級。“會客國樂”“國樂文脈”“樂本童真”“詩樂滌塵”“琴道人和”5期線下活動,將從“詩·樂”“書·樂”“琴·樂”“禮·樂”等主題出發,結合小而美的藝術空間呈現。

  在“會客國樂”現場,顧冠仁、淩利中、徐明松、王勇等學者、名家,與民樂愛好者齊聚一堂,暢聊國樂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顧冠仁捐贈了1979年創作的琵琶協奏曲《花木蘭》手稿、1959年與馬聖龍共同創作的《東海漁歌》等手稿,以及他指揮樂團的指揮棒。樂團阮聲部首席劉波以家屬身份,捐贈了笛簫大師俞遜發曾使用的大笛和口笛。這些捐贈將與瞿春泉作曲、龔一首演的古琴與樂團《瀟湘水雲》手稿,作曲家曾加慶創作的二胡獨奏《山村變了樣》《趕集》手稿等,在“錦雲”空間展出。

  當晚,樂團琵琶聲部首席俞冰、打擊樂聲部首席王音睿、柳琴演奏家李霖、笛簫演奏家趙韻夢,以及特邀古琴演奏家龔幽蘭等連袂帶來《春江花月夜》《海上玫瑰》《幽蘭》(節選)等演奏。在當代而典雅的藝術空間,觀眾近距離感受國樂律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