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巴彥淖爾市以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為引領,立足資源稟賦優勢,聚焦打造“兩個基地、四個集羣”,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原則,推動經濟林產業高品質發展。
立足資源稟賦優化產業佈局
巴彥淖爾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要素齊全,是我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倡議中“北方防沙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重點區域。近年來,我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護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在高標準推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行程中提出“三區三鏈”總體佈局,即沙區產業鏈、河套灌區產業鏈、山旱區產業鏈,推動形成全市林草產業體系。
治理與發展融合,添綠又“生金”。巴彥淖爾市轉變生態治理理念,在嚴格保護和有效治理的同時著力打造特色經濟林產業,讓產業“反哺”治理,實現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現時,全市建成各類林業產業基地316.8萬畝,其中檸條飼料林基地211萬畝、防護用材兼用林基地70萬畝、經濟林35.8萬畝。2022年,全市林草產值達31.2億元,其中經濟林產值達9.2億元,農民人均經濟林產值為1493元。
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在探索地方特色產業模式過程中,巴彥淖爾市根據“三區三鏈”總體佈局,在烏拉特後旗、磴口縣沙區大力推廣梭梭林接種肉蓯蓉產業;在臨河區、杭錦後旗、五原縣河套灌區集中力量高標準打造梨、雞心果產業;在陰山山旱區發展藥用酸棗特色產業。“三區三鏈”佈局,不僅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資源優勢,更有利於做到“三鏈”融合,形成規模優勢,實現經濟林產業一體化發展,提高地區生產力。
打造區域集羣,形成規模優勢。巴彥淖爾市的沙區、河套灌區、山旱區各具特色,既相互獨立又協同聯動。全市通盤謀劃、統籌考慮經濟林產業發展,大力發展肉蓯蓉、釀酒葡萄、中藥材、特色梨果等產業,初步形成規模。在釀酒葡萄產業方面,引進諾民等葡萄產業企業6家,建成年產500噸有機高端葡萄酒莊1座,引進赤霞珠等釀酒葡萄品種18個,引進紅提等鮮食葡萄品種10個。在特色林果產業方面,現有經濟林標準化示範園50個,面積為10113畝。2023年,新增12個標準化示範園,面積為5260畝,主要栽植梨、雞心果、小雜果等。在中藥材產業方面,烏蘭布和沙區有金豐、王爺地等40餘家種植中草藥的企業,主要種植甘草、鎖陽、黃芪、黑枸杞等。
多元統籌推進增强發展後勁
巴彥淖爾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做大做强經濟林產業,推動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羣衆富。
强示範。巴彥淖爾市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引進西農栽培模式,重點打造標準化示範園。全市推動建立各類經濟林基地、經濟林標準化示範園,建成杭錦後旗、五原縣經濟林試驗站,强化示範引領作用。
强支撐。巴彥淖爾市科學配套使用各類政策性資金,綜合經濟林示範基地補助、林草科技推廣示範、林業產業化等各類相關項目資金,加大對經濟林產業發展的幫扶支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廣泛引導。巴彥淖爾市製定印發《關於促進全市經濟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經濟林產業發展規劃》《關於推進林草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等檔案,鼓勵和扶持農民大力發展經濟林產業,為農民開闢增收渠道。
提科技。林草部門加强科技服務網路建設,實行科技服務“四級聯包”機制,以果樹科技推廣服務站為中心,扶持組建專業協會,打造技術過硬的科技服務隊伍,構建沒有盲點的技術服務網絡,對示範園和基地進行一對一技術指導,力爭做到每個示範園都有專業科技人員一包到底。
注重服務。林草部門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通遼林科院等院校專家教授開展全方位技術培訓,强化對果農的技術指導。全市累計派出專家300餘人次,服務面積20多萬畝,舉辦現地培訓200多場次,為培育一批懂科技、會管理的本土化經濟林產業專業科技人才奠定了基礎。
延長鏈條。巴彥淖爾市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做好貯藏保鮮、包裝加工,加大果品精深加工力度,著力培育“種+研儲銷產業鏈”一體化的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促進產業深度融合,提高經濟林產品附加值,提升名優特新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如王爺地公司蓯蓉鮮品榨汁選取工藝和鮮切片工藝等7項深加工技術獲國家專利,遊牧一族公司在肉蓯蓉接種科技等方面獲3項國家專利。
樹立品牌。巴彥淖爾市不斷培育壯大示範園區、龍頭企業。全市林業產業化企業達200餘家、合作社有50餘家,其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家、自治區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1家、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5家、國家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0家、自治區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社5家。
立足特色資源,巴彥淖爾市做好高標準發展經濟林產業這篇文章,讓生態更美了,讓羣衆餐桌更豐富了,讓農牧民口袋更鼓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