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推進綠美城市建設步步見綠增光彩人人樂享好生活

云南 47℃ 0
摘要:自2020年9月洱海生態廊道建成投用以來,進入洱海生態廊道的居民和遊客已超過1800萬人次。截至目前,大理州12個縣(市)已有1個國家園林城市、2個國家園林縣城、8個省級園林縣城。

市民和遊客在洱海生態廊道騎行、遊覽

秋日的午後,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生態廊道碧空澄澈、山清水秀,景致宜人。市民和遊客在此盡情享受綠意和陽光,感受閒適慢生活。

“走在廊道上,吹著凉爽的風,看著清澈的湖水與盛開的海菜花,覺得世間所有的美都凝結在此,身心非常舒暢。”來自河南信陽的遊客李海燕在洱海邊漫步,時不時舉起相機,對準山水美景按下快門。“大理山好水好,隨手一拍就是美景。”李海燕說。

觀蒼山雲起雲湧,覽洱海碧波蕩漾,看水天一色、人在畫中……一條生態廊道,挽起綠美洱海,串聯起大理州都市綠道建設、生態修復、水體治理、都市更新等工作,在提升都市“顏值”與“氣質”的同時,也為公眾提供了休閒遊憩的綠色開放空間。

近年來,大理州以“增綠提質”為主線,圍繞“綠美、宜居、特色、韌性”的目標,加快推進綠美城市建設,因地制宜擴大都市綠色空間、擴展城市綠地規模、優化都市公園佈局結構,持續提升都市的內涵品質和區域影響力,切實提高市民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

轉角見綠,移步入園。散落於大理州各個都市角落的公園,既提升了城市形象,也讓都市變得更宜居。結合各縣(市)的自然山水脈絡和風貌格局,大理州按照300米見綠地、500米見公園的目標,科學謀劃佈局選址,著力構建“自然公園—郊野公園—綜合公園—節點公園—口袋公園”五級公園體系,打造了一批生態良好、景觀優美、功能完善的特色都市公園、“小遊園”和“口袋公園”,有效改善了都市生態環境。

在南澗彝族自治縣,一個個“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生態公園、濕地公園、“口袋公園”與都市綠網、水網、路網相連相通,有效破解了城市綠化用地不足、都市邊角空地改造難觸及、大規模建設資金不足等問題,為市民提供了高品質的綠色生活空間。在彌渡縣,曾經的老城區死角、廢棄的農機修造廠經過改造,搖身一變成為集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文化公園,當地還精心修建了休憩凉亭、風雨長廊,新增了健身器材和步道,為廣大居民營造綠色、優美、文明、和諧的遊園環境。在劍川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都市綠心”、“口袋公園”成為修復古城生態、展示歷史文化、提供休閒服務的綠色公共文化空間,有力推動綠美城市建設與文化保護傳承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大理州還結合都市更新和道路改造,按照“綠道+”模式,加快推進都市“綠道網”建設,並通過串聯智慧綠地、節約綠地、健康綠地、小微綠地等,打通公園綠地間的“微循環”,進一步滿足居民的休閒、遊憩、交流、健身等需求,提升社區、街區的品質及活力。

在洱海生態廊道,“綠道+”模式將洱海月濕地公園、海舌生態公園等眾多綠色空間與傳統村落、田園美景連接在一起,將綠道編織成綠網。來到這裡的人們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迷人的蒼洱風光,還可以開展豐富的戶外休閒娛樂活動。如今,洱海生態廊道已成為大理的城市名片,實現了從“廊道生態”到“廊道經濟”的轉化。自2020年9月洱海生態廊道建成投用以來,進入洱海生態廊道的居民和遊客已超過1800萬人次。

從植綠到增彩,從增點到擴面,從“共亯”到“樂享”……隨著大理州綠美城市建設的加速推進,一座座綠色公園逐漸融入市民生活圈,一條條“綠色動脈”串聯起都市綠色生態空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也成為居民生活的日常。截至目前,大理州12個縣(市)已有1個國家園林城市、2個國家園林縣城、8個省級園林縣城。全州累計建成各類公園208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39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9.28%。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