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舒抒
今年8月,徐匯區政協委員、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梁山來到徐家匯書院,發現工作日下午,書院裏依舊人頭攢動,而且有不少年輕的面孔。他好奇詢問了幾比特讀者,有的人是來換個環境辦公,有的人旅遊路過這裡,也有人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來到書院,想尋求一片安寧。
“圖書館、美術館、劇場這些公共文化空間,其實是社會的減壓閥,讓人們暫時把身上的壓力卸載掉一些。”在日前舉行的徐匯區政協雙月協商會上,梁山講述了這份新鮮經歷,也引出了如何平衡公共文化服務與市場化收益、如何為人們造就“鬆弛感”,從而提升都市軟實力的思考與探討。
徐匯區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已超過40萬平方米,包括覆蓋13個街鎮的公共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生活盒子”,武康路旅遊諮詢中心等19個文旅融合公共服務點比特、22家“匯悅讀”燈塔書房、11家美術館,還有徐家匯源等4A級旅遊景區。
但豐富多元的載體也需要系統性的運營和推陳出新的內容。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人民出版社《理財周刊》副總編輯黃羅維建議,通過特定的物件、標識和景觀塑造等都市微更新手法,讓徐匯街區更具海派韻味。同時打造主題性的夜文化項目,如海派文化沙龍、夜間讀書俱樂部等,讓更多“夜文化”設施亮起來。
今夏,“City walk(城市漫遊)”和“特種兵式旅遊”引爆互聯網,不花錢、少花錢飽覽一座城市成為互聯網“新梗”。上海趣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林注意到,這些新現象背後,蘊藏了當下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公共文旅消費的新需求。他建議,徐匯區可率先探索通過虛擬場景、虛擬導覽、虛擬展示、數位消費等管道,示範性地打造一批數位體驗文創,讓實體的公共文旅體驗與數位互動相結合,線上上線下沉浸式地推動文旅消費,打破傳統的旅遊經濟瓶頸。
上海啟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姚楠以徐匯為樣本梳理區域內公共文化設施後發現,徐匯的公共文化設施數量高於上海平均水準,但是遠低於紐約、巴黎、倫敦等國際大都市,並且存在分佈不够均衡的情况。她建議,徐匯可在中心城區率先探索公共文化設施的優質均衡建設,重點向華涇、長橋、淩雲等南部地區傾斜。在此過程中,可根據居民需求陞級社區文化中心配寘,設定包括老年助餐室、長者照護之家、晚自習教室、敞開式書吧、戶外兒童遊樂設施等滿足不同年齡段需求的空間。
對此,徐匯區文旅局回應,下一步將利用社區“生活盒子”,結合更多社區閒置空間、社區微更新等資源和管道,將騰挪出的街邊、街角、道路與公共文化空間結合,同步引入來自企業、園區、商業載體和公益等方面的資源,與市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實現更好對接。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