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事新編》手稿合璧影印出版手稿的價值不止於“天價”

上海 42℃ 0
摘要:

  記者施晨露

  手稿,包括文稿、詩稿、日記、書信、讀書筆記、寫作素材的記錄等,在校勘學、文學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價值。近年來,名人手稿在拍場“受寵”引發社會關注,魯迅手稿更是其中備受矚目者。學界認為,“天價”手稿固然說明其在社會上的稀缺性,而手稿內在的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更值得福斯去認知。

  昨天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行的“魯迅《故事新編》手稿暨現代作家手稿研討會”,意在進一步向福斯普及魯迅手稿及手稿研究的價值。在魯迅的三種小說集中,《故事新編》是不同於《呐喊》《彷徨》的創新嘗試,通過古今中外融通雜糅的管道重新敘述中國歷史、神話故事,折射了對當時社會現實的觀察和批判。同時,在魯迅的小說集中,唯有《故事新編》留下了完整的手稿。

  《故事新編》的大部分篇目是魯迅在上海創作的。1935年9月,魯迅答應巴金的約稿,次年1月,《故事新編》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該書手稿由黃源妥為保存,並於1963年正式捐贈給上海魯迅紀念館,包括《序言》《目錄》《補天》(部分文字由許廣平謄抄)《理水》《采薇》《出關》《非攻》《起死》的手稿和《奔月》《鑄劍》的鉛印稿。上海魯迅紀念館將這部珍貴原稿與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奔月》手稿、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收藏的《眉間尺》(後改名為《鑄劍》)手稿合璧,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新近影印出版。

  2021年9月,收錄3.2萬餘頁魯迅手稿影像的新版《魯迅手稿全集》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推出。這部新版全集較過去已出版的魯迅手稿新增近1.5萬頁,其中不少資料為初次問世,具有突破性意義。研討會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編輯王燕來講述了煌煌78卷《魯迅手稿全集》的編輯過程。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子善考證了魯迅簽署的翻譯荷蘭文學作品《小約翰》的出版契约,由此闡述魯迅與當時出版界的互動關係;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楊劍龍探討聶秀公對魯迅小說《采薇》的連環畫改編,展示了《故事新編》影像史的一部分;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羅崗提出“手稿研究的可能與不可能”;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錫榮講述了關於《故事新編》手稿的幾個問題;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從現代小說的範疇出發,揭示《故事新編》被忽略的視角;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劉雲解析魯迅《奔月》手稿,梳理“重述神話”與後羿形象的轉變;上海魯迅紀念館館員丁佳園闡釋了館藏七封柔石致陳昌標書信,糾正了以往文獻和文物源流中的訛誤。

  與會專家現場觀摩鑒賞了《故事新編》手稿和單行本各版本,以及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藏的多部現代作家手稿:國家一級文物《故事新編》魯迅手稿134頁,包括《補天》《非攻》《理水》《采薇》《起死》《出關》《〈故事新編〉目錄》《〈故事新編〉序言》等;1936年至1947年間由文化生活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社四川分社、魯迅全集出版社出版的共15個版本《故事新編》;“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1925年的書信和同一年的詩稿《戰》,“左聯五烈士”之一胡也頻1931年之前的小說稿《故鄉》,左聯駐莫斯科國際革命作家聯盟代表蕭三1931年寫給左聯衕誌的信,1931年至1933年楊之華翻譯、瞿秋白修改的《愛森的襲擊》文稿,1932年瞿秋白致魯迅信等手稿,及文化生活出版社創始人吳朗西的《漫憶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人和事》和《魯迅先生與文化生活出版社》手稿。

  研討會上,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鄭亞、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總編輯殷夢霞向中共一大紀念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巴金故居、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圖書館、徐匯圖書館徐家匯書院等組織贈書。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