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封信上海女子漂泊香港的20年光陰非虛構作品《素錦的香港往事》出版

上海 29℃ 0
摘要:非虛構作品《素錦的香港往事》由中華書局新近推出,全書以素錦和妹妹素美在1956年至1976年之間的482封真實通信為基礎,講述了因生計所迫流落異鄉的上海女子在香港20年的日常生活和她所經曆的艱難與悲喜。

  記者施晨露

  2013年,收藏家劉濤在上海的一家舊書攤上,偶然發現一厚遝裝訂好的書信。10年後,這些舊書信背後的寫信人終於“走”到讀者面前。非虛構作品《素錦的香港往事》由中華書局新近推出,全書以素錦和妹妹素美在1956年至1976年之間的482封真實通信為基礎,講述了因生計所迫流落異鄉的上海女子在香港20年的日常生活和她所經曆的艱難與悲喜。

  多年過去,劉濤對和“素錦”相遇的情景仍記得很清楚。那是2013年11月,他在上海戲劇學院參加一個研修班期間,週末帶著來自港澳臺地區的同學去文廟淘書,在市場東南角的臺階上,有個攤位上擺放著一厚遝裝訂好的書信,總計八册。每册封面上都標有書信的起止日期。劉濤以900元的價格收入囊中。當時有個細節令他印象深刻,“攤主給自己的家人打了個電話,征得同意後,才賣給了我”。

  素錦是上海人,生於1924年,年輕時因家境貧寒做了舞女,結識章先生後,陸續生下3個孩子。1950年,章先生帶著原配一家去了香港。百般無奈之下,素錦籌措了路費,隻身赴港,希望要個說法,3個孩子由在上海的妹妹和妹夫照顧。因種種原因,素錦在香港留了下來。在港期間,她省吃儉用,後來覓得工作,把生活費源源不斷地寄往上海。

  她寫給家人的信,從1956年10月5日開始,到1976年12月12日結束。這批書信還包括素錦的妹妹寫給姐姐的書信底稿。姐妹間的往來書信,描繪了20年間上海與香港的社會生活細節。

  收藏了這些書信後,劉濤嘗試過種種管道尋找素錦的後人,始終沒有結果。他說,書信作為情感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真實展現了人的內心世界,但民間書信其實很難留存,也不容易進入“歷史”。後來受《尋找巴金的黛莉》《明星與素琴》等作品啟發,他開始嘗試非虛構寫作的路徑。

  2021年,劉濤和作家百合以素錦的書信為基礎,在共同設定寫作框架和寫作視角之後,由百合執筆,完成了4萬餘字《素錦的香港往事》。這篇文章在《讀庫2202》刊登後,受到讀者關注,並獲2022年收穫文學榜非虛構類第二名。

  為單行本的寫作,百合再次閱讀了所有信件,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充到14萬字,不僅讓讀者看到一個更立體的素錦,同時折射出滬港兩地二十年間的滄桑變化。

  “從剪不斷理還亂的七情六欲,到富有犧牲精神的愛;從無奈求生存的奔波,到閱讀羅曼·羅蘭時的感動和昇華,這對姐妹長達二十年的通信,記載了時代洪流中一群小人物的夢想、命運和精神。”上海演員、導演陳沖為《素錦的香港往事》寫下推薦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