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河湖長制工作質效讓“水韻江蘇”更靈動

江苏 50℃ 0
摘要:今年以來,長江生態岸線占比提升至64.1%,洪澤湖入湖水質優Ⅲ比例提升至96%;打造幸福河湖195條,建成農村生態河道4000公里……9月1日,全省河湖長制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總結交流我省河湖長制工作情况,部署安排下一階段重點任務。

今年以來,長江生態岸線占比提升至64.1%,洪澤湖入湖水質優Ⅲ比例提升至96%;打造幸福河湖195條,建成農村生態河道4000公里……9月1日,全省河湖長制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總結交流我省河湖長制工作情况,部署安排下一階段重點任務。

聚焦關鍵,重抓“兩河兩湖”保護治理

長江、大運河、太湖、洪澤湖保護治理,是建設美麗江蘇的標誌性工程。推進“兩河兩湖”治理,江蘇篤行不怠。

省水利廳廳長、省河長辦主任高聖明介紹,長江大保護方面,今年我省生態岸線占比提升至64.1%,禁捕退捕聯合執法1089次,幹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訓示性物種江豚數量新增27%;太湖綜合治理方面,省委省政府出臺《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製定洮滆湖系統治理三年行動計畫,完成清淤200萬立方米,打撈藍藻30萬噸;洪澤湖治理保護方面,省政府召開洪澤湖治理保護專題會議,部署新一輪三年行動計畫,洪澤湖入湖水質優Ⅲ比例提升至96%;大運河治理保護方面,拓展形成沿線30條美麗田園鄉村遊賞線路,沿線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Ⅲ類,生態岸線占比提升至57.3%。

“我們認真落實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組織流域五市和省有關部門編制年度計畫,全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省生態環境廳副廳職環境監察專員丁立表示,省生態環境廳發揮“水陸空天”立體監測監控網絡作用,繪製太湖流域污染物“熱力圖”,助力發現解决環境問題660多個;强化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加强黑臭水體易發區、藍藻易聚集區日常巡查,即時監測水質藻情,確保太湖安全度夏。今年1—7月,太湖湖體平均水質達到Ⅲ類,藍藻水華發生次數和面積均同比大幅下降,達到近10年同期最好水準。

常州地處太湖上游,一域之治事關全域。“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圍繞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深化河湖長制各項工作。”常州市副市長狄志强說,常州將按照“人員入格、責任定格”要求,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强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嚴格滆湖、長蕩湖及主要入湖河道水域岸線管理,切實保護和修復生態空間。聚焦控源截污、水系治理、退圩還湖、岸線整治與生態修復等重點任務,扎實開展“兩湖”生態清淤,確保主要入湖河道水質穩定在Ⅲ類及以上、一級支浜全面消黑除劣。

守護安瀾,全域推動幸福河湖建設

位於石臼湖畔的南京市溧水區洪藍街道陳卞村,蟹塘、河流、鄉間小道與村落融為一體。繪就這幅水美鄉村圖,離不開河湖長制在農業綠色發展上的探索實踐。

“我們將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達標排放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地,製定印發《池塘標准化改造技術要點(試行)》,加强池塘尾水排放強制標準宣貫,推廣水產生態健康科技模式。”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蔡恒介紹,截至目前,各地已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面積30萬畝以上。

陳卞村是江蘇全域推動幸福河湖建設、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省水利廳加快水利基礎設施網路建設,推進入海水道二期、吳淞江整治、新洋港閘下移等一批重大專案建設,完成投資97億元,現時完成率達80%,進一步築牢防汛警衛工程基礎。建成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78條,省級指導市縣集中打造幸福河湖195條,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建成農村生態河道4000公里,連片推進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

下一步,我省將深化控源截污,推進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四源齊控”。全面開展流域幹流及重要支流(水體)、重點湖泊排污口排查。實施水系連通和引水活水工程,集中連片推進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實施年度29條中小河流治理,建設40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打造更多可觀可賞的幸福河湖。

治理好水環境,是必須打贏的一場硬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李震表示,今後,將組織對已整治水體開展“回頭看”,推進動態排查和消除都市黑臭水體,充分發揮河長制作用,建立健全水體長效管護機制,推進水體實現“長治久清”。進一步推動示範河道建設,實施都市水系連通工程,將城鎮汙水處理廠尾水用於河道生態補水,增强水體生態自淨能力,推動河道消劣提質。

優化機制,提升河湖長制工作質效

今年以來,江蘇15比特省級河湖長帶頭巡河、治河、護河,帶動全省5.7萬名河湖長巡河128萬餘人次,推動解决一批河湖突出問題;省河長辦組織製定省級河湖長36個河湖的問題清單、責任清單、項目清單,“一市一單”交辦13個設區市79項問題、120項治理任務;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南京都市圈、徐州南四湖等片區開展協同共治,推動水生態環境提檔陞級;省河長辦對市級河湖長開展履職績效動態評估,激勵各地創造性推動河湖長制工作。

為持續優化河湖長工作機制,我省多地圍繞推動河湖長責任從“有名有責”向“善為有為”轉變、河湖治理從“單打獨鬥”向“齊抓共管”轉變展開探索——

南京細化《河長湖長履職規範》《考核細則》,强化河長制APP日常監管,將基層巡河效率納入年度考核;建立以河湖長為中心,基層多部門、多管養隊伍協同的工作格局;優化“南京河長”資訊平臺,為基層河湖智慧化管理提供支撐。

徐州與宿遷聯合製定省內首個環保立法合作項目“駱馬湖水環境保護條例”,與山東省濟寧市簽訂跨界河湖管護溝通聯系協定,與微山縣在全國率先建立邊界河湖治理聯動機制,為破解省際邊界插花地段河湖治理難題開展了有效探索。

泰州加强跨界河湖治理管護,與常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等地建立聯合河長制,健全上下游、左右岸屬地組織河湖共巡、污染共查、問題共商、水質共考等聯合作戰機制,加强警察、水利、生態環境、交通等多部門聯合執法。

接下來,省河長辦將加强統籌協調,製定河湖問題清單、責任清單、項目清單,强化對責任清單的全過程跟踪監督,推進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提高河湖治理管護質量。强化流域機構與省河長辦合作機制,突出跨界河湖協同共治,推進向鄉鎮級河道延伸,著力破解區域治理重點難點問題。創樹一批重點河湖治理、連片系統治理、基層河湖長共治共管的典型示範。集中連片、整縣整鄉推動水環境治理,探索路徑、總結經驗,積極創造幸福河湖建設的江蘇模範。 

标签: 治理 生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