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推動科技鎮長團優化轉型建好產業“智囊團”更好服務强鏈補鏈延鏈

江苏 34℃ 0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寄予厚望,賦予江蘇的“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中,都將科技創新放在首位。8月29日,省委人才辦召開全省科技鎮長團工作推進會,對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科技鎮長團工作作出新的部署安排,強調要在優化轉型中更好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為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實現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寄予厚望,賦予江蘇的“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中,都將科技創新放在首位。

8月29日,省委人才辦召開全省科技鎮長團工作推進會,對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科技鎮長團工作作出新的部署安排,強調要在優化轉型中更好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為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實現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15年,從單支勁旅到“萬馬奔騰”

“在今年3月舉辦的一次洽談會上,我瞭解到邳州市實現半導體材料和設備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深受觸動和鼓舞,主動報名參加了科技鎮長團,希望也能在江蘇幹出一番事業。”會上,省第十六批科技鎮長團團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李廣睿的一段分享,引起不少共鳴。

90後歸國博士、從事高性能電晶體雷射晶片研發工作、參與過多個有影響力的科研專案……這位帶著頗多“光環”的青年人才,是近萬名江蘇科技鎮長團成員之一。

科技鎮長團組建15年來,江蘇從520多家高校院所、中央企業、部分國家機關及省有關部門遴選9479名骨幹人才,到全省105個縣市區(開發區)、1030個鄉鎮工作。通過科技鎮長團,700多家高校院所與我省各地建立起密切合作關係,共建各類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8309個,2萬多家企業與高校院所深度開展產學研合作。科技鎮長團已成為江蘇人才與科技創新的一個品牌工程。

從“一團”到“千團”、從十人到萬人,科技鎮長團從單支勁旅到“萬馬奔騰”,為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動縣域創新發展深度賦能。是什麼吸引了這些“教授書記”“博士鎮長”紛至遝來?

“科技鎮長團開闢了一條人才工作服務基層發展的新路徑,形成了科技同經濟、創新成果同產業、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有效對接的新模式。”不少團員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在精准對接地方需求、連結創新成果、積極推動協同攻關解决一大批技術難題的同時,他們也獲得了幹事創業、鍛煉本領的絕佳機遇。

在無錫市濱湖區掛職期間,濱湖區科技鎮長團團長、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局複審和無效審理部機械申訴一處副處長於文波敏銳地觀察到,半導體產業領域知識產權高度密集。他充分發揮自己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專業優勢和後方組織資源優勢,牽頭成立工作專班,成功推動全國半導體產業首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在濱湖區落地,有望助力長三角地區半導體產業發展。

“科技鎮長團成員大多是教授、博士,每一名成員背後都聯系著一門學科、一所學校甚至一連串高校、科研院所,對於基層來說,都是過去請也請不來的產業緊缺人才。”鎮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娟說,鎮江各縣、鄉、園區承載著大量的產業企業,對科創和人才資源有著强烈渴求。得益於科技鎮長團,鎮江與124所高校科研機構實現戰略合作。比如,第五批團員、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師劉英傑掛職期間推動在鎮江成立北航研究院,並在掛職結束後留鎮擔任研究院院長近10年,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5比特、成功孵化科技型企業超百家。這樣的成果,不勝枚舉。

69個產業團,助攻區域“產業强鏈”

記者注意到,為了適應地方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科技鎮長團隊伍選派有了進一步優化提升,選派管道也越來越基於選派組織與地方產業發展優勢的匹配度、關聯度——在第十六批科技鎮長團649人中,75.8%擁有副高級以上職稱,80%擁有博士學位;來自省外350人、占53.9%。94.8%的成員所從事專業與我省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緊密相關。

“今年開始,我們改變以往縣域組團的做法,按照設區市統籌、圍繞重點產業組團的管道,推動科技鎮長團瞄準區域‘產業强鏈’所需,把做强現有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在產業强鏈補鏈延鏈上,積極發揮智庫參謀、科技服務、以才引才‘橋樑紐帶’作用。”省委人才辦有關負責人說。

全新亮相的69個產業團,包含前沿新材料團10個、集成電路團9個、智慧製造裝備團9個、新能源團9個、鄉村振興團9個、生物醫藥團7個、其他產業團16個,以加强資源整合、力量融合,精准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我省還從設區市發改、科技、工信等產業首長部門負責人中擇優選配69名產業指導員,全程參與團員選派、業務指導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陸偉就是產業指導員之一。他認為,此次優化轉型順應了我省產業科技發展新形勢、呼應了地方對產業强鏈補鏈延鏈的新需求。“我計畫帶領團員走進重點企業生產一線、公共研發機構實驗室熟悉情况,把准新材料產業鏈需求‘脈絡’和人才鏈需求‘層次’,形成任務清單,明確工作‘路線圖’。同時,圍繞新材料產業企業需求清單,鼓勵團員導入資源參與‘揭榜掛帥’,協助解决‘卡脖子’難題等。”

“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團內外聯動,推行‘1+1+1’工作模式,即指導一名團員、會同一名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下沉到一家鏈主企業中,常態化做好聯系服務,充分挖掘企業科技人才需求,推進對接高校資源,面向全球招引優秀人才。”作為第十六批科技鎮長團南京市數字經濟產業團團長,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俞紅海表示,將以項目化管理為抓手,加强考核督促,層層壓實團員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深度推進,幫助企業更好地綜合上下游資源、不斷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架橋鋪路,在推動“四鏈”融合中顯身手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中,對這項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優化轉型後的科技鎮長團,如何在以才引才、科技攻關、連結金融資本等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

近年來,南京郵電大學將科技鎮長團工作與學校“三大對接計畫”無縫銜接,即各工科學院對接一個大院大所,開展合作攻關;結對一個產業園區,深化產學研合作;與相關重點行業企業對接,共建校企研發機構。“今年我們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產業集群培育和鄉村振興等領域,選派了12名協調能力强、創新能力突出的優秀教師前去掛職,進一步推動校地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南京郵電大學校長葉美蘭說。

“服務推動‘四鏈’融合,需要堅持內引外聯、精准服務,重點挖掘各類實驗室、科研基地、企業研發中心等平臺載體‘吸附’功能,集成化引進人才和創新資源。”陸偉表示,將支持團員到長三角碳纖維及複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重點科創平臺任職、參與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實現從“服務員”到“主人翁”的角色轉變,進一步增強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能力;同時,加强與團員後方組織合作,探索共建人才培育基地,瞄準省“登峰計畫”“雙創計畫”招攬人才,助力常州打造新型碳資料領域創新創業人才的“首選之地”。

這些年,上海交通大學累計選派193名骨幹教師,每年有近20名優秀青年人才奔赴江蘇大地,推動共建上海交大蘇北研究院、海安上海交大智慧裝備研究院等,探索形成“科研助推產業、產業引導科研、互惠互利共贏”的發展模式。通過科技鎮長團牽線搭橋,學校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斷地與江蘇實現合作對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說:“科技鎮長團面向產業組團提升優化,能更好聚焦產業發展,我們也將繼續發揮上海交大資源優勢,推動校地校企合作再上新臺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