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戚穎璞
上海五個新城建設迎來重大進展。記者昨天從上海市規劃資源局獲悉,於今年1月獲批的五個新城綠環專項規劃,啟動段方案編制已經完成,進入全面建設實施。預計9月底,部分建設項目將呈現一定成效;春節前後,綠環啟動段取得基本建設成效。
生態之美源於自然,新城如何將自然引入,並與自然融合?啟動段規劃提供了一條探索路徑。
根據規劃,每個新城綠環每年造林約2平方公里,主環綠道貫通10公里以上、主脈內水環貫通整治不少於10公里。至2025年,五個新城綠環體系初步構建,主脈全線基本貫通,重要節點基本建成,生態示範效應初步彰顯。
綠環建設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造林造景。“綠環啟動段建設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最大限度保護好生態本底、最低影響進行開發建設、最少人工設計干預、最大程度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海市規劃資源局總規處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每個新城綠環先行啟動段推進不少於10公里,涉及內容包括生態整治的方方面面。除了常規造林項目,還有河道工程、綠道工程、開放林地項目、環境整治、農田整理項目及公共服務設施、“大師園”和低效用地减量化等。
比如,强化鄉村自然特色,符合鄉村肌理。堅持低成本建設,空間佈局以開放場地空間為主,不做景觀大草坪,儘量使用近生態、鄉土、自然資料。推動河道和綠化技術規範的融合創新,新增防洪調蓄空間,林地建設開放共亯。今年每個綠環選定1至2處林水複合建設試點,總結創新經驗和案例並推廣。
都市大量工程建設中產生的渣土,也將在綠環中再利用。針對綠環空間因地制宜做好豎向設計,結合林相提升、造林建綠、土地整理等,塑造高低起伏的優美生態空間景觀,控制地形坡度。
綠環不僅要美,也要走得進,除了强烈的地域自然特色,也要有人文特色。按照規劃,綠環範圍內配寘必要的公共設施和文化、體育等功能。建設用地打破圍牆,與自然無界融合,農、林、水、田、村多樣融合。
突出新城綠環品牌塑造,注入新城綠環更多的歷史、文化、生態要素,適度植入文旅、休閒、遊憩等功能,注重引入各類文化、體育等活動,打造綠色發展新典範,發揮品牌帶動和示範作用。
囙此,强化功能融合成為設計重點。對驛站、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空間,盡可能結合現狀建設用地,進行資源整合,實現空間融合、功能複合。結合綠環建設應急避難場所、臨時隔離點等場地,接通必要的給排水管網,可臨時存放生存物資等,提升都市韌性能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