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定時定點小修小補“一槍頭”解决寶山羅涇鎮探索將手藝人集中起來服務市民

上海 36℃ 0
摘要:在上海北郊,寶山區羅涇鎮著手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或域內市集空間,探索將手藝人集中起來服務福斯,讓“小修小補”離居村民更近一些,便利再多一些。

  記者吳越

  鞋底脫膠了,衣服拉鍊壞了,雨傘收縮不靈活了,遇到這些情况怎麼辦?隨著都市發展,人們的生活格局和空間被重塑,曾經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修理攤確實越來越難找。加之“小修小補”市場空間小、利潤微薄,願意做這營生的人也越來越少。

  可是,人們的需求擺在那裡。在上海北郊,寶山區羅涇鎮著手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或域內市集空間,探索將手藝人集中起來服務福斯,讓“小修小補”離居村民更近一些,便利再多一些。

  每週一與居民有個約

  每逢週一,家住寶悅家苑的陳阿姨都會和鄰居相互提醒,“週一了,‘小皮匠’和王阿姨又要出攤了,有什麼要修補的一道拿過去請他們幫忙弄”。攤就擺在羅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南側邊門處,週一上午8時30分—11時,下午1時30分—4時,“小皮匠”曹和與裁縫王玉雲都會駐守在那裡服務。因為常在鎮裡組織的公益便民活動中“亮相”,周邊居民對兩位師傅十分熟悉。

  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皮匠”的曹和實際上是比特66歲的老手藝人。19歲時,他從江蘇南通來到羅涇投奔嫁到此地的二姐,看他喜歡動手,二姐便為他找了比特鞋匠拜師學藝。40多年前,人們家庭條件還不富裕,有皮鞋穿已經算得上“紮台型”,一雙鞋要穿好多年,壞了肯定要修。找過來的人多了,“小皮匠”的名聲也漸漸傳開。

  想著“技多不壓身”,曹和後來又學習了修傘、修拉鍊、補衣服、開鎖、配鑰匙、磨刀等手藝,成為遠近皆知的“多面手”。“生意最好的時候,不光是羅涇各個村裡的人會來,連嘉定華亭都有人專門找過來。”曹和說,過去周邊工廠多,工人對修補的需求很大,自己要從大清早一直營業到晚上,常常一天能迎來幾十單生意,“人人手裡都帶著好幾樣要修的東西”。

  隨著都市變遷,生活方式變化,“小修小補”生意早已不如當年。如今曹和在租住的村宅門口擺了攤,做熟客生意,每週再去一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南京工作的兒子勸他退休回家養老,他卻有些捨不得。“在這裡這麼久都習慣了,大家有什麼事情也會給我打電話,日子平平淡淡,生意够基本吃喝也就行了。”

  “不該賺的錢,不能賺”

  磨刀,大菜刀5元一把,小剪刀3元一把。補衣服破洞,10元。雨傘換個把手,10元。配鑰匙,看規格,5元—10元不等。補鞋、換鞋底,15元左右。做生意要憑良心,除開材料費,再賺個幾塊錢就行。這是曹和一直以來的想法。

  這些年,找過來配鑰匙的人不少,但曹和不是每單都接。一次,一個男人拿著肥皂作為模具,要求根據肥皂上的印子配一把鑰匙,立即引起了曹和的警惕。“登記一下身份證,寫一下家裡地址,我再給你配。”一聽此話,男人愣住了,隨即開出200元“高價”,“別的不要麻煩了”。市場價10元,對方卻願意出20倍價錢,曹和聽完更堅定地拒絕了。最後,男人留下一句“我找別人去”便悻悻離去。

  “不該賺的錢,千萬不能賺。”曹和說。對待配鑰匙、開鎖,曹和有自己的堅持,登記完資訊才能配鑰匙,遇到自稱不小心把自己鎖在家門外的顧客,上門開鎖後要請對方把落在家中的鑰匙出示一下,確認與鎖孔對應才能放心離去。碰上年紀大的顧客開鎖,還會額外給個優惠。

  幾十年下來,曹和開鎖的功夫已十分熟練,一般的門鎖十來分鐘就能打開。“有時碰上人家十萬火急,還要再加快速度。”有一次,一比特居民家中灶臺上還在燒湯,人卻不小心關在了門外,接到電話後,曹和騎著電動車迅速趕去,僅用3分鐘就順利把門打開。當時,消防車都已經開進社區,所幸沒有造成後果。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駐點後,曹和碰到過一個要補衣服肩膀破洞的小夥子。看著老師傅又是拿剪刀修,又是用雙面膠固定布料,還在縫紉機上一通操作,修補效果又好,小夥子直接拿出手機要給曹和掃20元。“不用這麼多,給10元就行。”曹和最終還是拒絕了小夥子的好意,“該收多少就收多少”。

  村裡開出免費修車鋪裁縫鋪

  在距離羅涇中心鎮區有一定距離的花紅村,村民的部分“小修小補”需求則不用出村就能解决。

  花紅村地處羅涇鎮東北部,緊臨寶鋼水庫,北蕰川路將村子南北貫穿一分為二,許多村民靠電瓶車、自行車這類交通工具出行。車多了,毛病也就多了,“修車遠、修車貴”成了村裡人的一樁“心病”。

  為解决這一問題,花紅村村委會牽頭找到了具有多年修理經驗的村民沈全根,為他提供了村裡公共活動的場地,邀請他開一間“小小修理鋪”。開放之後,這個駐村修理鋪迅速得到了大家的歡迎。相關負責人介紹,從電動農用車、小家電維修到兒童自行車閥門更換、農用工具維修,“小小修理鋪”現時月均服務羣衆超80人次。

  看到修車鋪的紅火,花紅村村委會萌生了將這塊公共區域打造成村裡頭的便民服務站的想法。村幹部走訪時發現,一些村民衣服破損了就弃之一旁,家中老人看著覺得可惜,卻因為年老眼花自己無法修補。於是,“小小裁縫鋪”應運而生,由村裡的老裁縫楊雪娟阿姨為村民提供衣物剪裁修補、更換拉鍊、圍裙拼接等服務。據瞭解,裁縫鋪現時每週二、四、六開放,要修補的衣物較多時,村民也會體諒楊阿姨,不著急的就把衣服留下,約好過幾天再去取。

  此外,花紅村還推出便民理髮、棋牌遊藝、體質監測等主要面向本村村民開放的便民服務,所有服務均不收取費用,由村委會兜底,給予一定補貼。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