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動外籍調解員參與訴前調解“洋調解員”巧解涉外糾紛

海南 48℃ 0
摘要:海南日報 李夢楠“多虧了你的幫助,我遇到的糾紛順利解决了。”近日,收到外籍當事人發來的好消息,艾撒洛長舒了一口氣。西班牙人艾撒洛在海南生活17年,精通西班牙語、英語、漢語。平日裏他在三亞經營一家烹飪工作坊,一旦有需要,他就會“變身”為海南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的外籍調解員,幫助當事人化解涉外糾紛難題。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楠

“多虧了你的幫助,我遇到的糾紛順利解决了。”近日,收到外籍當事人發來的好消息,艾撒洛長舒了一口氣。

西班牙人艾撒洛在海南生活17年,精通西班牙語、英語、漢語。平日裏他在三亞經營一家烹飪工作坊,一旦有需要,他就會“變身”為海南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的外籍調解員,幫助當事人化解涉外糾紛難題。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不斷推進,外籍人士赴三亞工作人數增加,相互之間難免發生一些糾紛衝突。近年來,三亞探索搭建涉外勞動爭議裁審銜接機制,邀請外籍調解員、國際志願者等參與糾紛化解,協助法官和外籍當事人做口譯、諮詢和調解工作。

中外當事人存在地域、文化、語言等方面差异,如何讓雙方握手言和?艾撒洛的訣竅是要用“東方經驗”進行調解。

“遇到事情,先坐下來聊聊。”在調解時,艾撒洛就像一比特“鄉賢”,幫理不幫親,對事不對人,保證客觀公正,跟當事人拉家常、說心裡話,在溝通中拉近距離,贏得當事人的認可和信服,慢慢打開僵局。

艾撒洛清晰記得,澳大利亞籍當事人皮特與海南某度假投資有限公司存在勞動爭議,雙方對額外薪水、未休年假薪水、搬遷協助費等福利費用爭議較大,幾乎每次碰面都帶著火藥味。

為了化解這起糾紛,艾撒洛一點點安撫當事人的情緒,細細講解中外職場習慣、文化差异,再苦口婆心地分析法律責任,在他的耐心勸導下,雙方最終達成一致,簽下調解協議書。

一年多的時間裏,艾撒洛參與了近20個糾紛的調解,調解的技巧也越來越嫺熟,願意上門接受調解的人越來越多。

“每當外國人遇到糾紛調解時,一進門,看我一個‘老外’坐在這裡,我就能從他的眼神裏看出來,他很放心。”艾撒洛高興地說,“這裡需要我,我希望積累更多經驗,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法官們會說流利的英語、法庭設施完備、工作人員專業友善……在中國參與法院的工作,不僅讓艾撒洛瞭解了中國的司法程式,也改變了對法庭的印象。“我給家人發調解糾紛時的照片,他們都為我感到驕傲。”

“我們歡迎更多對中國司法感興趣的朋友加入進來,幫助法官化解糾紛。”海南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庭長馬雪濤認為,法院主動邀請對中國司法感興趣的外籍人士參與法院工作,是中國司法開放、自信、包容的具體體現,提升了涉外案件當事人對中國法院司法的信任度,有利於涉外民商事糾紛的化解,幫助法院更快速、更公平解决糾紛,“最重要的是讓每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讓中外當事人享受到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中國司法服務。”(本報三亞8月27日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