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探索穩崗致富新路徑,幫扶4萬退捕漁民開啟新生活轉產上岸,老技能變成“新飯碗”

江苏 43℃ 0
摘要:淩晨6點多,在泰興市濱江鎮印橋社區,退捕漁民單金女已開始了一天的打掃工作,她現在是社區的一名保潔員。“上級落實了很多政策,自己也努力尋找出路,鎮裡組織了保潔技能培訓,鼓勵我們學習一技之長。”單金女告訴記者。作為長江禁捕退捕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江蘇共計有4萬多名漁民退捕上岸。漁民就業安置和社會保障,事關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長遠發展,也事關廣大漁民當前和未來生計。

淩晨6點多,在泰興市濱江鎮印橋社區,退捕漁民單金女已開始了一天的打掃工作,她現在是社區的一名保潔員。“上級落實了很多政策,自己也努力尋找出路,鎮裡組織了保潔技能培訓,鼓勵我們學習一技之長。”單金女告訴記者。

作為長江禁捕退捕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江蘇共計有4萬多名漁民退捕上岸。漁民就業安置和社會保障,事關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長遠發展,也事關廣大漁民當前和未來生計。近日,記者參加全省多地退捕漁民就業幫扶調研發現,在漁民轉產就業上,不少地方探索出漁民穩崗致富新路徑,多管道推進退捕漁民轉產轉業,讓漁民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越來越多的退捕漁民成功轉產上岸,開啟新生活。

有保障,多措並舉幫扶漁民安心上岸

今年34歲的劉子洋,家住宿遷市臨淮鎮二河村,在禁捕退捕之前,他長期在洪澤湖上以捕魚為生,禁捕之後便失去生活來源。因劉子洋身有殘疾,不方便外出務工,鄉鎮勞保所便拿出一個公益性崗位名額,薪水標準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幫助他實現再就業。

江蘇省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專班段斌介紹,今年是長江禁漁第三年,全省在退捕漁民就業、創業等方面予以扶持,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全方位、多渠道地保障退捕漁民的生產生活,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出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幫扶漁民安心退捕“上岸”,幫扶力度大,得到廣大退捕漁民肯定,獲得人社部、農業農村部表揚。

江蘇七部門合力推進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出臺《長江流域禁捕退捕漁民社會保障專項行動方案》,參照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對退捕漁民進行安置,確保符合參保條件的漁民落實社保待遇。對於生活困難退捕漁民,江蘇省民政廳出臺《關於切實做好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困難漁民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針對困難情况分類開展救助。

省人社廳就業處徐小文介紹,2020年末,江蘇就建立精准到人的基礎台賬和資料庫,確保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退捕漁民,實現就業創業或處在就業準備之中。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支持創業和公益性崗位4個“一批”,幫助退捕漁民及時就業,引導漁民參加政府補貼的職業培訓,至少掌握一門實用技術或就業技能,做到上岸就業有出路。

在南京市高淳區、蘇州市吳中區等地退捕漁民就業招聘會上,記者注意到,招聘會為幫助上岸漁民再就業送崗位,提供裝配工、警衛、保潔員等多個崗位。大多數招聘企業也最大限度放寬條件,國中及以下學歷也可上崗,還有不少崗位對工作經驗未作要求,只要求踏實能幹,提供不低於2000元的月薪水。為幫助退捕漁民真正走上岸、立住脚,全省各地還推出針對退捕漁民的職業培訓,讓他們轉產“有出路”。為幫助退捕漁民開啟新生活,各地政府部門貼心為退捕漁民送服務,越來越多的退捕漁民成功轉產上岸。

穩得住,漁民轉崗創業迎接新生活

清早8點,57歲的謝洪兵來到長江靖江段夏仕港碼頭,走上護漁船到長江江面巡航護漁。謝洪兵有40多年的“漁齡”,曾是靖江漁業公司最高產的捕魚能手之一。長江實施禁捕退捕後,靖江1000餘艘漁船被折開,謝洪兵等4000餘名漁民全部退捕上岸。因為熟悉江流河道以及捕撈科技,他加入了由19名長江退捕漁民組成的護漁隊。

謝洪兵家三代打魚,只有謝洪兵從捕魚人變成護漁人。2020年政府推出針對漁村的危房搬遷工程,他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拿到一套新房。“從前老想怎麼捕魚,現在總想如何護漁。”謝洪兵對記者說,“想起當初上岸時,妻子看著漁船被折開流淚,現在我們夫妻兩人一個護漁,一個在家打零工,想著裝修新房,每天挺開心。”

像謝洪兵一家如此開心的退捕漁民還有不少。在太湖退捕漁民座談會上,無錫市濱湖區藍藻打撈隊隊長周小弟說,“我們現在每個人都很好。”蠡園水利站站長王昌滿坦言,“2020年,這些退捕漁民需要安置,當時蠡園街道退捕漁民只有14個人,胡埭鎮有24人,總共38名退捕漁民。太湖正好需要藍藻打撈,濱湖區人社局開發公益性崗位,成立了藍藻打撈公司,這些有過硬船上功夫的漁民正好發揮所長。”據介紹,濱湖區238名漁民退捕當年即全部安置。

泰興市東江社區原為泰興市第二捕撈公司,退捕漁民高鑫奇沿街新開了一家生鮮蔬菜店,每天忙碌到晚上八九點。高鑫奇表示,在熟悉的地方工作能够兼顧家庭,社區經常主動為自己開店上門服務,很滿意。

記者調研發現,除了漁業安置、企業安置、政府兜底、公益性崗位,不少地方還通過項目建設,强化產業帶動產業引領,形成“村集體增收、退捕漁民受益”的多贏局面。泗洪縣徐圩食品有限公司於2020年4月注册成立,產權歸屬村集體所有。公司採取“租金+分紅”的分配機制。每日可生產香辣螺螄約4000罐,帶動退捕漁民就業20人,預計今年銷售額達到208萬元,利潤24萬元,可帶動村集體增收10萬元。

能致富,“捕轉養”打造漁民“金飯碗”

遙望駱馬湖上,一排排漂浮式淨水網箱東西成行、南北成列,在水中隨波蕩漾。

2021年,駱馬湖1679艘退捕漁船、3227名退捕漁民全面退出。江蘇省駱馬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精准幫扶,把握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有利條件,考慮退捕漁民長期以漁為生的特點,推行“捕轉養”等跨度小、易上手、適應快的轉產就業形式,助力退捕漁民“造血式”轉產就業。

為幫扶就業能力較弱的大齡退捕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和困難家庭人員,該地量身打造淨水網箱安置項目,幫助246戶退捕漁民成功轉產就業,帶動576名退捕漁民從事零投喂的鰱、鱅網箱養殖和銷售,促進每戶退捕漁民年均增收5.6萬元以上,成功探索出一條既保留退捕漁民“親水”情懷,又實現湖泊漁業順利轉型的新路徑。對首次養殖漁民和家庭困難漁民,實行黨員結對“一對一”幫扶,全力打通“捕轉養”技能入戶“最後一公里”。

在宿遷市退捕漁民零工驛站,省人社廳居保處史琨告訴記者,驛站是政府瞭解退捕漁民就業意願、社保參保及政策享受等情况,幫助漁民轉崗就業安置、扶持自主創業的場所。針對退捕漁民集中、經濟發展困難的市、縣(區),省級層面建立分包聯系制度,開展定向結對幫扶,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傾斜支持,挖掘農業領域產業資源,支持並指導退捕漁民組建或加入地方合作組織,積極引導其發展鄉村旅遊、綠色水產養殖、休閒農漁業、農漁產品加工、農漁業電商、農家樂等產業,利用原有技能,拓展就業出路,促進增收致富。

家住宿遷市臨淮鎮的賈志明,禁捕退捕前和妻子在洪澤湖從事季節性捕撈,年收入5萬元左右。退捕後,賈志明到鎮便民服務中心辦理了15萬元退捕漁民貼息創業貸款,承包20畝內塘、30畝週邊塘口,“退捕後轉型養殖年收入10萬元左右,比季節性捕撈收入高得多,還不用每天在湖裡風吹日曬的,生活比以前更有保障了。”賈志明說。

标签: 漁民 退 就業 崗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