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語讀出唐詩音韻格律之美杜甫詩歌首個韻譯本在上海書展首發

上海 50℃ 0
摘要:昨天,《杜甫詩歌全集英譯》(十卷本)在上海書展首發,金髮碧眼的美國留學生王琛和俄羅斯留學生維瑞一同朗誦了杜甫的這首五言律詩。《杜甫詩歌全集英譯》(十卷本)首發式上,朱振武直率表示。

  記者施晨露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Drifting,drifting,where shall I lie,A seagull be tween sea and sky?”

  昨天,《杜甫詩歌全集英譯》(十卷本)在上海書展首發,金髮碧眼的美國留學生王琛和俄羅斯留學生維瑞一同朗誦了杜甫的這首五言律詩。由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翻譯研究出版中心主任趙彥春翻譯的這部杜甫詩歌全集,不僅收錄杜甫留存的1500首詩,更是杜甫所有詩歌的第一個韻譯本,用英語展現杜甫詩歌的音韻、格律之美。

  如果說出版是內容生產的重要環節,傳播更是出版的應有之義。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今年上海書展呈現的多種新書在學術和福斯出版領域各有實踐。用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翻譯家朱振武的話來說,中國文化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融進去”,“當下,中國文學文化精准、相對原汁原味地‘走出去’,正逢其時。我們需要更多立足中國文化,具有思辨能力和家國情懷的雙語人才,需要更多深層次挖掘中國文化內涵、符合目標語受眾接受習慣的精品力作。”

  輸出中國文化,讓翻譯更詩意

  “提到學英語的好處,很多學生會說可以開闊視野,但很少有人提到,學英語可以輸出什麼樣的中國文化。”《思辨與演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首發式現場,21世紀杯等英語演講與辯論比賽评审畢笑楠談及這一點頗為遺憾。

  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思辨與演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為“2023年上海市重點圖書”,包括《智慧》《哲理》《傳奇》《詩歌》《成語》等6册,內容涉及中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民間傳奇、古典詩詞、成語故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故事等多方面。

  叢書中文主編、語文特級教師曹勇軍提到,中文團隊在討論樣章時逐漸明確選材原則:要在中國文化中有高知名度、包含思辨空間,由英文團隊作“信達雅”的翻譯,形成最終版本。中文編者劉曉提到,中文團隊要將中國文化故事,尤其是文言文、古詩詞轉化為易懂的白話文,才能讓英文團隊更好地翻譯表達出來。他舉例,“If you cannot be the poet,be the poem”,這個英語句子直譯是“如果做不了詩人,便活得詩意一些”;如果聯想中國文化,翻譯成中文就能更詩意、更引人共鳴一些:“如果做不了李白,便化作明月”。中文團隊在文言文轉化為白話文的過程中,也做了這樣的努力。

  “市面上不缺中國故事類的圖書,但怎麼講,為什麼講,仍是重中之重。”畢笑楠說。

  讓世界讀到中國、讀懂中國

  “會翻譯,又會教翻譯,還能研究翻譯的人太少,對本國文化和目標語國文化都精熟的人太少。”《杜甫詩歌全集英譯》(十卷本)首發式上,朱振武直率表示。要想讓目標語讀者認可、接受、喜歡、吸收中國文學文化,就要對他們的思維方式、認知模式、接受脉络和閱讀習慣等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實質性研究,採用相應的譯介策略。“要有文化自覺、創作自覺和翻譯自覺的專家學者及翻譯家,同時要與目標語國家的學者譯者通力合作,因為目標語水准和思維方式往往决定著譯作能走多遠。”

  作家趙麗宏的新作《杜甫與草堂》及日語版《樹孩》在書展分會場靜安區圖書館舉辦分享會,“《樹孩》日語版譯者城田千枝子精通中文,十分熱愛中國文化。她喜歡這本書,囙此願意翻譯,翻譯過程中不斷向我提問題,態度嚴謹。”趙麗宏說。

  “我們需要心懷文化自覺的作者,創作出體現中華文化精髓的優秀作品;需要秉持文化自信,尊重目標語翻譯家,認可和鼓勵漢學家和翻譯家們所做的文化傳播工作,讓世界進一步讀到中國,進而讀懂中國。”朱振武說。

  在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中新寬維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和《版權海外聯合運營協議》現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董事長王焰說:“希望出版社的優質版權資源借助合作夥伴的科技和平臺,直接觸達海外終端受眾,讓外國友人在中華文化的感知與浸潤中增進對中國的認同。”

  由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長周漢民主編的《善與人交久而敬之——上海公共外交實踐》及“公共外交譯叢”的最新譯著《公眾輿論與20世紀的外交》《新經濟外交》也在本届書展亮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强表示,“希望以兩套書的出版為契機,將上海公共外交實踐中的鮮活故事和創新經驗分享給全世界,為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上海智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