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復《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這是“多規合一”改革部署以來全國首部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作為江蘇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也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規劃釋放哪些訊號?對於江蘇高品質發展有何積極意義?
統籌多方,支撐新發展格局空間藍圖
“規劃的成功獲批,是我省自然資源管理和築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根基的一項標誌性成果,將為江蘇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為公平、更永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提供支撐。”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國梁表示。
在築牢高品質發展的空間基礎方面,規劃給出新的發展目標: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到2035年,江蘇耕地保有量不低於5977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5344萬畝;生態保護紅線不低於1.82萬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態保護紅線不低於0.95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於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加强自然資源整體保護與高效利用,統籌安排防灾减灾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空間。
“規劃要求加快落實國家重大戰畧,推動國家戰畧引領下的跨區域協調,深化‘1+3’重點功能區建設,促進省內全域一體化和協調均衡發展。”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如海介紹,在農業空間方面,構建水土協調、多元複合的農業空間格局,確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减、質量提升、生態改善和佈局優化。在生態空間方面,構建依水共生的生態空間格局,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嚴格河湖水域空間管控。在城鎮空間方面,構建緊湊集聚城鎮空間,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帶圈集聚、協同發展。在海洋空間方面,强化陸海空間協同,努力建設海洋强省。
“規劃要求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管道由注重增量擴張向存量挖潜、品質提升作出根本轉變,實施控總量、减增量、優存量、活流量、提質量‘五量調節’的節約集約用地路徑。”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朱鳳武介紹,將統籌規劃省以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1800多個,建設全國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區。
規劃提出,建設宜居宜業的高承載發展區,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和公共服務。未來,將加强水、森林、濕地、礦產等資源系統保護利用,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完善均等共亯的公共服務空間體系,引導公共服務設施配寘與人口及經濟發展佈局相匹配,構建城鄉生活圈,有效保障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殯葬、托嬰、社區商業、郵政快遞等公共服務用地供給。
三個特點,突出江蘇地域空間特色
“規劃共分11章,按照‘問題與挑戰-目標與格局-空間對策-實施保障’的邏輯框架展開。”朱鳳武介紹,規劃主體包括加强底線管控,築牢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强化區域協調,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塑造“新時代魚米之鄉”農業空間,支持鄉村振興;營造湖美水清生態空間,增强“美麗江蘇”底蘊;構建緊湊集聚城鎮空間,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强化陸海空間協同,努力建設海洋强省;强化空間統籌,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保護傳承文化與自然價值,彰顯“水韻江蘇”魅力,等等。
規劃突出江蘇地域空間特色,突出高品質發展導向,彰顯空間品質和風貌,有三個鮮明特點:
——創新構建“兩心三圈四帶”的省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到2035年,形成以生態綠心、現代化都市圈、複合功能帶為主體框架的“兩心三圈四帶”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即優化太湖丘陵、江淮湖群生態綠心功能,推動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和淮海經濟區高品質發展,引導揚子江綠色發展帶、沿海陸海統籌帶、沿大運河文化魅力帶、陸橋東部聯動帶協同聯動。
——全面貫徹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規劃明確與上海、浙江、安徽、山東、河南等相鄰省市的協調重點與關鍵舉措,宣導開放合作、包容共亯,促進資源要素在區域中暢通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江蘇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重要的戰畧作用。以江海河湖聯動促進省內全域一體化,更高水准推進“1+3”重點功能區建設,加快江海河湖聯動。
——充分彰顯“水韻江蘇”國土空間品質。規劃考慮對文化價值與自然價值的保護傳承,提出構建國家遺產保護的空間體系,支持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城水相融的區域文化風貌特色。以洪澤湖、太湖為覈心,沿淮河、長江形成生態涵養帶,以西部丘陵湖蕩和東部海岸帶構建重要生態屏障,構建依水共生的生態空間格局,營造湖美水清生態空間。
目標明確,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推進
規劃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為主要目標,從藍圖式規劃走向治理性規劃,規劃思路重點體現“一新一優三高”,即走生態優先新路,重點優化空間結構,突出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科技邏輯體現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治理導向。
“築牢國土空間安全底線,增强空間韌性是本次規劃的基本原則。”朱鳳武說,規劃强化空間統籌,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畧,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引導城鎮、產業與交通協同佈局,以江海河湖聯動促進省域一體化發展;促進高效集約,全面實施資源利用總量和强度控制,更加注重存量資源盤活利用,引導資源要素向都市圈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集聚;提升空間品質,提升現代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保障質量,塑造宜居宜業的空間格局;完善協同治理,强化規劃戰畧、名額和邊界的縱向和橫向傳導,完善全域全要素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
現時,除了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外,我省64個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部形成規劃成果,正在陸續上報審批。全省已完成鎮村佈局規劃優化完善,已有3400多個行政村編制村莊規劃,占應編規劃行政村的34.2%,力爭2025年實現應編盡編。此外,全省有近千名規劃師活躍在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第一線,建成100餘個工作站,實現市縣全覆蓋。
“規劃的生命和權威在於實施。我們將建立完善機制實現規劃全生命週期管理,統籌建設省—市—縣多級應用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資訊系統,實現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等全過程線上管理。”張國梁表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