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3點半,記者路過南京市建鄴區雨潤大街上的口袋公園。這裡綠樹環繞、路面整潔,市民吳女士推著嬰兒車、帶著孫子散步玩耍。一比特練習薩克斯的大爺告訴記者,晚上很多居民來這裡鍛煉、聊天。
在都市打造綠色空間,為居民厚植生態福利。江蘇各地堅持科學綠化理念,做好規劃引領,加强空間挖掘,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謹防盲目追求“四季有花”、跟風引進“網紅”樹種、“砍了栽、栽了砍”反復折騰等行為。
規劃引領,精心佈局
規劃是城市綠化建設的起點。省住建廳園林綠化處三級調研員張勤介紹,省住建廳高度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指導各市、縣在國土空間規劃框架下,做好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的編制與修編,强化空間銜接,結合都市自然山水特徵,完善都市“綠心、綠楔、綠環、綠廊”等結構性綠地佈局,推動各地持續優化城市綠地系統生態功能。
各設區市積極開展城市綠化領域的系統規劃、專項規劃,提升都市綠化美化水准。去年,鹽城印發《鹽城市城市公園綠地專項規劃(2019—2030)》《鹽城市綠道系統規劃(2019—2030)》,分別指導市區公園綠地建設以及市域綠道建設。加上此前完成的《鹽城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7—2030)》等規劃,鹽城市綠化專項規劃體系基本構建完成。
鹽城市住建局園林規建處處長張月輝介紹,以規劃“指揮棒”為引領,鹽城從數量、規模、佈局、品質以及特色化建設等方面促進公園與都市的融合,重點明確了2025年前的建設重點,如推進濱水公園綠地景觀建設,强化鹽城“水綠呼應”的格局;全面啟動各片區綜合公園建設,儘快彌補綜合性公園佈局失衡的狀況。
泰州正在修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泰州市市政園林事業中心綠化養護科副科長嚴薇說,泰州把都市作為一個大園林加以精心打造,科學確定綠化佈局和綠量規模,在老城區按照“公園+”的思路,為現有的公園遊園配寘功能設施;在新城區按照“+公園”模式,為居住區配寘一定數量、體量的公園遊園。
串聯美景的綠道,是南京的一張“綠色名片”。《南京市綠道總體規劃(2019—2035年)》勾畫了江南、江北兩個相對獨立、串點連景的綠道結構,並確定“市—區—社區”三級綠道體系。去年,《南京市綠道詳細規劃(2020—2035年)》編制完成,為南京將綠道延伸至老百姓家門口提供建設指引。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副局長毛海城介紹,南京遵循環山、順水、沿城、連景的設計理念,高水准規劃建設濱水遊憩綠道、森林景觀綠道、人文景觀綠道、郊野田園綠道和公園休閒綠道。截至去年底,南京市綠道總長達到1774公里。南京還重點打造社區級綠道,將綠色“生態網”織得更美更密。
深度挖潜,“見縫插綠”
都市用地緊張,想增綠需要會“挖潜”。口袋公園建在哪裡?省住建廳對選址提出引導建議:長期未使用的閒置地塊、廢棄空間,建築物、構築物拆除後騰退的小微地塊,圍牆間、建築間、場地間狹小、曲折的不規則用地,使用率低的小微綠地、道橋邊角空間、橋下空間等消極場地……
各地結合都市更新、環境整治、社區微更新,分類梳理犄角旮旯,為建設口袋公園找空間。無錫用心做好橋下空間利用文章,出臺《無錫市橋下空間利用設計導則》,組建市級專家庫,編制市級橋下空間利用專項規劃,計畫分3批完成橋下空間利用改造提升項目,現時已經完成42個項目。
去年9月,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印發的《蘇州市中心城區“見縫插綠”工作方案》,要求有關部門全面排摸中心城區3400餘條主次幹道和支道街巷兩側的閒置地、無主用地、邊角小微用地,根據地塊位置、立地條件和居民需求,建設小微綠地、街角綠化和口袋公園。該市排摸出813個、總計53.7萬平方米可“見縫插綠”的地塊,去年完成251個“見縫插綠”項目,今年計畫完成超過500個項目。
“在蘇州古城區,打造小微綠地注重體現古城風貌,比如用蘇州造園手法做個小景觀、小花壇。”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城市綠化處四級調研員向華明說,“小微綠地面積小,市民不一定能進去活動,但它們就在道路邊或貼著居民區,星羅棋佈、形態多樣,能有效提升城市風貌、增强市民獲得感。”
不僅“見縫插綠”,蘇州還把“臨時綠化”寫入新修訂的《蘇州市城市綠化條例》。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城市綠化處副處長李曉麗說,根據條例規定,對超過6個月不能出讓或者開工建設的建設用地,應當進行臨時綠化。在條例修訂前,蘇州已探索臨時地塊的綠化,去年為中心城區600多萬平方米閒置地塊披上綠裝。公園要兼顧生態、景觀、功能等多方效益,大面積草坪較少,這與市民搭建帳篷、露營野餐的需求相比仍有較大缺口。臨時綠地以草坪為主,投入較低,配備一定設施後就能滿足市民需求。囙此,將閒置地塊改為臨時綠地,是都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亯的重要補充。
量力而行,節約增效
城市綠化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不强求綠化的數量和規模,而是要追求質量和效益。
向華明說,從城市綠化的設計環節起,節約型綠化的理念就要得以貫徹。他總結了有效控制建設和養護成本的“三多三少”:開展大規模綠化,多用鄉土樹種、少用外來樹種;多用大苗、少用大樹,禁止大樹進城;打造花境,多用多年生宿根類花卉、少用一年生草本花卉。
“行道樹用小規格的鄉土樹種,造價低、存活率高,而且整齊劃一。”向華明說,“建設口袋公園,我們注重綠化覆蓋率,而不是綠地率。口袋公園裏,鋪草坪不如用高大的落葉喬木——大樹夏天遮陰,冬天葉子落後又有陽光照進公園。”蘇州新建、改建的589個口袋公園中,大樹多為原址保留的。
去年國慶日前夕開園的鳥悅園,宛如宿遷主城區的“原始森林”。記者尚未進園,先聞蟬鳴鳥啼。“鳥悅園占地120多畝,原本是封閉苗圃,整修後變成海綿型生態公園,向廣大市民開放。”宿遷市住建局園林綠化處處長張瑞告訴記者,“園裡長的楓楊樹、落羽杉、馬尾松等,都是宿遷本土樹種。我們保留了原有植物,沒有新種一棵大樹。這樣既生態友好,又縮減了改造和維護成本。”據南京林業大學專家團隊調研,該園現有109種植物、31種鳥類。
“在都市更新和綠地改造過程中,很多樹木需要遷移。”泰州市住建局市政園林中心綠化科科長李志鋒說,“我們建立‘擬遷移樹木資料庫’,統一調配樹木的供給和需求。”去年,在泰州市馮官社區一片約120畝的閒置荒地,該中心開始建設“綠儲銀行”,用於樹木“支取”和“存儲”。“綠儲銀行”邊建設邊投用,項目總體預計2025年建成,届時可存儲約2萬棵樹木。自建設以來,“綠儲銀行”收到多個改造工程“存”進來的數百棵樹木,在建的泰祥路將“支取”100多棵欒樹。去年,泰州市體育公園周邊的苗木遷入“綠儲銀行”,被“支取”後種在稻河、草河、引江河等河畔,大大節約了城市綠化費用。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