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排球四海鄉愁

海南 33℃ 0
摘要:2023年“九九杯”海南(文昌)鄉鎮排球聯賽決賽之夜現場。主辦方供圖華僑邢增孝正在為潭牛鎮隊鳴鼓加油。海外華僑通過直播觀看排球聯賽。受訪者供圖文昌騎樓文南老街。掃碼看相關視頻及文章■海南日報牛曉民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賀立樊胡續發編者按8月13日晚,2023年“九九杯”海南(文昌)鄉鎮排球聯賽決賽在文昌市文城鎮玉陽公園打響,東郊隊以3:2的總比分險勝東閣隊,奪得冠軍獎盃。

2023年“九九杯”海南(文昌)鄉鎮排球聯賽決賽之夜現場。主辦方供圖

海南日報記者牛曉民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賀立樊胡續發

編者按

8月13日晚,2023年“九九杯”海南(文昌)鄉鎮排球聯賽決賽在文昌市文城鎮玉陽公園打響,東郊隊以3:2的總比分險勝東閣隊,奪得冠軍獎盃。這是一個沒有距離的賽場。場上的球員與場下的觀眾,來自各個鄉鎮和村莊,彼此都是熟面孔,讓比賽擁有切切實實的群眾基礎。

借助賽事平臺,一批批農特產品得到推廣,許多鄉村的區域旅遊線路被“打通”,為鄉村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前景。文昌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公佈的資料顯示,自6月30日開賽,至8月13日,該賽事共接待觀眾48.5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8億元。一項賽事火熱一座城市。通過海南“村VA”,海南鄉村排球所蘊含的地方文化特質,不僅讓賽事舉辦地文昌變得更加火熱,也在千里之外勾起無數人的鄉愁。

海南文昌話裏,“出界”一詞被讀作“拗噻”——源於英文outside的音譯。20世紀初,海外華僑把排球運動帶回家鄉,一顆小小的排球,成了東西方文化在海南的一次交融,也隨著海南人遠行的脚步,連綴起濃濃鄉情。

四海鄉愁,如同緊布在球面的18塊貼皮,伴著排球傳遞,在球場兩端躍動,將夢想彙聚,也向世界講述一項運動的中國故事——“村VA”。

天涯共此時

在2023年“九九杯”海南(文昌)鄉鎮排球聯賽的賽場,當排球越過球網,砸在場地上,它不會說話,卻能讓龍家村的夜晚響起震天的歡呼聲。

此時此刻,同樣的歡呼聲在世界許多角落一起響起。

曼谷時間比北京时間早一個小時。下午6點前,12歲的謝於耀特意提前完成工作,陪母親準時收看遠在海南的比賽。

母子倆不是鐵杆球迷,但直播看到的鄉容鄉貌,讓小小的手機荧幕放大了許多。在聽到現場傳來的文昌話“加油”時,母親張虹的眼淚“一下就湧了出來”。一個月來的週末,聽聽鄉音,看看家鄉,成了母子倆難舍的陪伴,如同響徹一整晚的鑼鼓聲,久久難平。

久久不見,球場見。“九九杯”海南(文昌)鄉鎮排球聯賽會文鎮龍家村站,十裡八鄉的熟面孔把球場圍得水泄不通,打球的人多,看球的人更多。這場持續沸騰的鄉村體育嘉年華,讓組委會不得不倡議:“儘量騎車來看球。”

新加坡時間晚上7點,梁虹雨登入直播平臺,給幾比特同在新加坡的老鄉發去提醒——“比賽快開始了!”

梁虹雨的老家正是會文鎮,直播畫面讓她見到了不少熟人。有球員,有觀眾,還有那讓她想想就親切的村民鑼鼓啦啦隊,“以前也這樣,就像過節。”

比賽中,梁虹雨接到了父親梁振武從現場打來的視頻電話。父親在扯著嗓子喊,梁虹雨聽到的卻只有如雷貫耳的助威聲。電話那頭,父親看起來很激動,電話這頭,卻已思緒萬千。

當晚,會文隊以總比分3:0戰勝蓬萊隊。此時,在馬來西亞柔佛巴魯街頭的一家茶店,符氣洲和老鄉們也正討論著剛剛結束的比賽。用他的話講,這是“身在馬來,心系海南。”

天涯共此時,是時間的重合,更是漂洋過海的鄉情在傾訴。如同遠在8000公里外的丹麥,符福全和幾比特同鄉,緊緊盯著直播畫面,盯著那散落在記憶各處,生生不息,獨屬於遠方的故事。

遠方的家

從文昌穿過的珠溪河,將其北端隔出一個三面環海,一面環河的小小空間。千百年來,人們在此繁衍生息,取名“溪北”,如今叫作“鋪前”。

流經70多個村莊,蜿蜒的珠溪河,最終匯入這裡,從鋪前灣入海,開始了它的萬裏征程。文昌人知道它流向哪裡,也一直記得這裡最初的樣子。

椰林中,一個簡易的排球場,曾是邢增孝成長的地方。回國探親的他,抱著一面鼓,坐在潭牛隊與文城隊的賽場邊,鼓未起,心已動。

回家看球,這是多少年未曾想過的體驗了。

這項起源於美國的運動,經南洋華僑帶回文昌,在海南迅速普及。

誰是第一位在海南打排球的人?已無法考證。但能看到的是,在100多年後的今天,海南全省共有超過3000個排球場,或打球、或看球,上百萬人參與其中。

邢增孝曾是村裡排球隊的主力,在他的記憶裏,拉起一張漁網就能打一場排球,村裡老少輪流上,一打一個晚上。“會走路就會看排球,會跑步就會打排球。”

2001年,17歲的邢增孝離鄉前往蘇利南,在親戚經營的一家量販店工作。背負著改善家境的期望,邢增孝在異國他鄉艱難打拼。語言不通,文化陌生,讓他遲遲無法融入。

直到一比特老鄉帶邢增孝走進蘇利南海南會館,眼前的排球場把他又拉回了那片婆娑椰影。

老鄉告訴邢增孝,他不是第一個有這種感覺的海南人。“幾乎每一位來到蘇利南的海南人,除了找工作,就是找球場。”

遠方的路是終點,也是起點。多年來,這個位於蘇利南首都巴拉馬利波的排球場,已經成了海南人在蘇利南“遠方的家”。

君自故鄉來

海南人下南洋創業的歷史,有數百年之久。文昌河畔的文南老街,兩側密佈著精緻的騎樓,老街不過短短百餘米,走完全程,卻能感受到歷史的長度。

如今,文昌人口約有56萬人,旅居海外的文昌籍華僑華人卻近130萬人。與文昌多個鄉鎮一樣,近代的會文人把目光投向大海,在南洋寫下自己的故事。同樣與文昌其他鄉鎮相似,許多會文人的祖先原本就是從外地遷至海南。

十八行村,因以扇形分佈著十八行前後對齊、高低有序、房屋相連的多進院落而得名。數百年前,先祖們從福建遷來會文,近代百年間,又有後人陸續闖蕩南洋。

如同十八行村的後人記得最初的起點——福建,闖蕩南洋的後裔們,也記得家族的上一站——海南。

囙此,一種以血脈親緣為紐帶的關係,讓近代海南與南洋聯系在一起。文昌鄉村有舉辦公期紀念先祖的傳統,每逢此時,華僑們總會寄來禮錢,也寄來了鄉愁。

在鄉間,坐北朝南,居家行院,板板正正。常常一個家族連成南北縱向的數進房屋,間隔多個院子,幾進幾出,即使孩子們穿行好幾個院子,也不會離開這個大大的家。

在泰國出生長大的謝存,有泰文名字,可算是土生土長的泰國人。他從事中文導遊工作,有著濃厚的泰國口音,總是把“開門”說成“拆門”。

每到景點入口處,謝存說:“我來幫你們‘拆門’。”常常惹得遊客一陣歡笑。

“我的家族在泰國已經生活好幾代。”謝存早已不會家鄉方言,卻仍記得上代人說過的話:“故鄉在錦山。”

記得故鄉在哪,有這麼重要嗎?這是出生在海外的華僑子女,常常問到的問題,12歲的謝於耀也不例外。媽媽張虹告訴他:“那是你的根。”

2009年,張虹與謝存組成家庭,一同去往泰國南奔府生活。逐漸掌握泰語之後,張虹在一所華文學校擔任教師。

“學校裏有很多華僑子女,中文說得比父母還好。”每年春節前,南奔府的海南會館會組織節慶活動,和老家一樣,總會有一隻亮澄澄的文昌雞擺在祭祖桌上。

在張虹的引導下,謝於耀會說泰語,也會說中文,甚至能用文昌話與遠在老家的阿公交流。他曾用中文介紹泰國景點素貼山,在南奔府青少年演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如今,謝於耀還有一個目標——去看看長城,然後試著用泰語介紹這一故鄉的景點。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是許多海外華文教師常常講授的一句詩。梁虹雨也是從事華文教學,她打算向學生分享的故鄉事,包括在文昌剛剛結束的排球賽。

“家裡條件改善了,兒子在海口讀高中,村裡的球場也更新了設備。”邢增孝出國後,海文高速通車了,環島高鐵開通了,就連老家的村裡,都有一批批的遊客,來這裡探尋他們的南洋往事。

邢增孝回到闊別3年的海南,兒子今年17歲,正是他當年出國打拼的年紀。認真對比著自己和兒子的17歲,除了年齡之外,一切都已截然不同。父子倆打了一場排球,椰林下的排球場,見證一代人勝過一代人。

8月13日,“九九杯”海南(文昌)鄉鎮排球聯賽決賽這天,正好是梁振武的63歲生日。孩子們為他辦了一場熱鬧又樸素的生日宴,有人拿出手機,點開直播畫面。雖然會文隊沒能晉級決賽,但是穿過小小的荧幕,女兒梁虹雨正在感受著同一份歡樂。

久久不見久久見。

嚮往的遠方,是這故鄉的風,是這故鄉的雲。(海南日報文城8月14日電)

觀賽數據

(6月30日—8月13日)

全網總曝光量7億+

相關話題總閱讀量6.3億+

直播總觀看人次5000萬+

全國參與線上直播媒體、平臺180+家

全網熱榜80+個

現場總觀賽人次48萬+

當地旅遊綜合收入2.8億+

标签: 一顆 排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