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州推行“黨組織+”模式聯農帶農——黨支部領路讓農民搭上致富快車

云南 44℃ 0
摘要:其中,景洪市猛龍鎮曼費村黨支部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利用“邊民每天交易8000元全免關稅”的政策,由合作社統一進行邊貿互市申報,帶動羣衆增收。

近年來,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農村地區,由黨支部領辦的熱帶水果、橡膠、茶葉、旅遊等專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縣一業”、“一村一品”,黨組織引領、組織化發展的特色產業點亮當地羣衆的幸福生活。

“一粒米”的營生,得益於村黨總支牽頭創辦猛臘傣之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猛臘縣猛哈村的糧農改變了同小商販議價沒有主導權的弱勢地位。合作社利用滬滇合作項目資金,建成日處理70噸大米的加工廠,協定價統一收購、統一生產包裝、統一銷售,“猛捧大米”、“稻猛捧”、“傣捧米”品牌“觸網”火起來。2022年合作社經營收入達315萬元,帶動1600餘戶村民戶均增收7000餘元。

“一片葉”的產業,靠著村黨支部牽頭成立茶葉合作社,製定生態茶園建設標準、把關生產質量,景洪市基諾山鄉小普希村的茶農從源頭上改變粗放的管理和制茶管道,實現茶葉品質和產量雙雙提升。以前每公斤茶葉只能賣五六十元,現在躍升至300元,有的古樹茶每公斤價格甚至超過2000元。

“一條邊境線”帶火了猛海縣打洛鎮的鄉村旅遊。依託“黨支部+旅遊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村集體和個人以資源入股,村民獲得土地租金收入、旅遊分紅和務工收入,並開起了客棧、做起了餐飲、當上了嚮導;打洛鎮的猛景來村、曼掌村、龍利村等藝員旅遊村串珠成線,邊境遊漸成產業。猛景來村民小組村民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萬餘元;曼掌村民小組以資源入股獨樹成林景區,帶動戶均最高增收達5萬元。

近年來,西雙版納州結合推進邊疆黨建長廊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抓黨建促增收三年行動,出臺“兜底、增收、减支、强基”20條措施,建立“內線幫邊境、强村幫弱村、機關幫農村、萬企幫萬村”四個幫帶機制,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導村集體以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入股,羣衆以土地、資金、勞動力入股,黨組織領辦合作社123家,建立起村集體和群眾利益共亯、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2022年,全州行政村平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2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萬元,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76萬元。

西雙版納州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州聚焦旅遊、橡膠、普洱茶、生物醫藥(傣醫藥)、口岸經濟、熱帶水果(堅果)、數字經濟等七大產業,在鄉鎮一級探索成立鎮辦集體企業,在村級鼓勵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小農戶以閒置土地、獎補資金、承租承包、投智投勞等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鎮辦企業+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公司+農戶”、“鎮辦企業+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公司+職業經理人+大戶+農戶”等模式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起“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產業基地、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格局,讓農民搭上了致富快車。

針對特色種植養殖產業,該州廣泛開展“萬企興萬村”、“千社幫千戶”活動,82家民營企業與105個村保持對口幫扶關係,投入幫扶資金4471.15萬元,與羣衆簽訂農產品保底收購協定,形成穩定購銷關係,確保農產品價格和收入有保障。

立足雨林風光、邊境特色,結合鄉村旅遊示範村創建和綠美鄉村三年行動,全州綜合資金10.4億元實施邊境幸福村、四位一體、村集體經濟項目,統一規劃、統一提升,幹群齊動手扮靚家園,民俗文化濃厚的傣家寨子開門迎客。以“黨組織+”鄉村旅遊運營模式,打造出中緬邊境第一寨猛景來、曼遠等一批全國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

大抓口岸經濟,該州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貿易企業”運營模式,組織邊民有序參與互市貿易及服務活動。2023年上半年實現貿易額37.6億元,帶動就業4000餘人。其中,景洪市猛龍鎮曼費村黨支部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利用“邊民每天交易8000元全免關稅”的政策,由合作社統一進行邊貿互市申報,帶動羣衆增收。

此外,西雙版納州還通過“幫扶車間”訂單培訓、“五面紅旗村”擂臺比武、“雨林英才”技能大賽等管道,每年培訓各類技能人才14萬人次以上。特別是培養了一批電商帶頭人,讓農產品“種得好”也“賣得火”。2022年全州網絡交易額達214億元,居全省第三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