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年頒佈18部浦東新區法規走出立法引領推動改革創新的新路子

上海 54℃ 0
摘要:不做“苗圃”育“森林”“上海充分用足用好立法授權,走出一條立法引領推動改革創新的新路子。”“變通性”是浦東新區法規的另一大特色。

  記者王海燕

  一個月前,在2023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百度智行、AutoX安途、小馬智行三家企業15輛車獲得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這標誌著浦東新區自動駕駛汽車真正迎來無人化階段。

  第四届進博會上,一款能根據個性需求調配出上千種唇色的“口紅打印機”智慧調色儀成了“爆款”。沒過多久,上海消費者也能在櫃檯享受同樣的量身定制化妝品。

  “未來車”駛上“快車道”、個性化定制引領消費新模式,背後都有浦東新區法規的保駕護航。

  從瞄準“一業一證”改革為市場主體鬆綁,到優化揭榜掛帥新機制;從加速文物藝術品流轉,到探索融資租賃新模式,自獲得“授權”兩年來,上海已先後製定頒佈18部浦東新區法規,支撐浦東“立法試驗田”大膽創新,現時已逐步建立完善與支持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開創性、階段性立法成果。

  不做“苗圃”育“森林”

  “上海充分用足用好立法授權,走出一條立法引領推動改革創新的新路子。”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表示,18部浦東新區法規主題涵蓋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升級、促進自主創新、發展綠色生態、深化都市治理五大板塊。

  為什麼是這18部法規?記者瞭解到,在製定立法計畫中,優先推動出臺經濟促進法,進一步以高品質立法先行探索,突破引領區建設中數字經濟、先導產業、關鍵技術等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保障浦東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於法有據。比如首次通過的2部法規,聚焦浦東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首創性探索,一個關乎企業的“進”,一個關乎企業的“出”,重在為市場主體鬆綁。

  同時,立法把握好充分性與緊迫性的關係,既考慮必要性、可行性,也關注緊迫性。對於行業發展卡脖子問題、市場主體發展痛點堵點等亟待立法保障的事項,集中力量加强調研,優先納入立法需求計畫。

  “我們不是做‘苗圃’,而是要育‘森林’。”浦東新區司法局局長黃愛武說,這些法規聚焦浦東改革發展瓶頸問題,深化制度集成創新,力求將制度紅利轉化為重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為貫徹落實引領區意見提出的改革任務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每一部浦東新區法規的起草、審議和修改過程中,都堅持‘開門立法’,廣泛聽取社會、企業、智庫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黃愛武說,今年以來,浦東新區司法局牽頭籌建了首批18個區政府基層立法聯系點,推動首次聘任境外法律專家擔任區立法專家庫成員。通過調研走訪、座談會、網上公開徵求意見等多種形式,聽取吸納“智囊團”的金點子,尤其對於涉及變通創新的條款反復研究並聽取各方意見,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到實處。

  緊扣“創制性”和“變通性”

  “獲得中央以及全國人大的授權,意味著要披荊斬棘勇闖‘深水區’,要承擔好為改革創新‘試制度、探新路’的責任。”閻銳說,浦東新區法規是中央賦予上海改革開放極為重要的制度工具,具有巨大的制度優勢和制度潜力。其中,“創制性”“變通性”是最大特色。

  所謂“創制性”,即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尚未覆蓋的領域和事項作出先行先試規定。“退出受阻”是長期困擾企業的難題,被吊銷而未註銷的企業失去了“身份證”,卻因無財產、無人員、無帳冊,導致註銷流程拖上好幾年,或者“半死不活”。“市場主體退出”法規回應企業需求,創設簡易註銷、承諾制註銷、強制除名、強制註銷等四種退出管道,改革後簡易註銷登記的公示期從20日縮減至10日,為企業開闢了註銷“綠色通道”,營商環境優化覆蓋到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每一個環節。

  “無駕駛人智慧網聯汽車”立法,作為全國首部專門為無駕駛人智慧網聯汽車創新應用作出保障的法規,系統性地建立無駕駛人車輛上道路運行的條件和標準,設定安全運行的監管規則,對業界期盼已久的網聯車商業化運營問題作出明確,為這一新興產業規範有序發展開闢了法治化的新賽道。

  “變通性”是浦東新區法規的另一大特色。所謂“變通性”,即堅持遵循憲法規定、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在與有關國家部委充分溝通並取得支持的基礎上,對相關上位法的一些具體規定作出穩妥審慎的適度變通。

  “一業一證”法規堅持行政許可法規定的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便民原則、提高辦事效率的要求,變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關於“作出許可發放許可證書”“經營者必須亮證經營”等方面的規定以及關於許可有效期的規定,明確了行業綜合許可“一證准營”,大幅降低行業准入成本。

  專利侵權處罰力度太輕一直為業界所詬病。“智慧財產權保護”法規創新專利快速預審機制、探索專利確權與行政裁决案件聯審聯辦、創設專利重複侵權行為的行政處罰,並將懲罰性賠償上限從5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這些創新舉措助推浦東建設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地。法規實施後,浦東新區成功入選“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地區”,相關創新制度被《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等借鑒。

  在核心技術攻關中,如何讓潜在人才脫穎而出?“優化揭榜掛帥機制規定”這一法規遵循“看能力、不唯資歷”的要求,英雄不問出處,實行“賽馬制”、選出“千里馬”,充分激發全社會科技創新活力。今年年初,浦東揭榜掛帥公共服務平臺正式揭牌,首批放榜項目也正式對外推出。

  “四兩撥千斤”打通關節

  18部浦東新區法規頒佈後,實施效果如何?

  “法規突出‘引領性’、體現‘標杆度’,以首位擔當擦亮具有浦東特色的標誌成果,為高水准改革開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浦東新區法規研究中心主任姚建龍說,這些法規以問題為導向,展現出“小、快、靈”的鮮明特點,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力打通關節、一通百通,快、准、穩地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

  所謂“小”,即條款少,已出臺的18部法規條文數量均在40條以下,其中20條以下的有13部;“快”,即出臺快,堅持急用先行、成熟優先,從“小切口”立法,在保證科學立法程式和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最快兩三個月,最長大半年即可出臺;“靈”,即成效好。

  比如立法破除藩籬,充分激發了經營主體活力。“市場准營承諾即入制改革”法規出臺後,採用一次性告知涉及該行業經營的多項審批條件,對於信用良好的企業,只要自願作出書面承諾,即可當場獲得食品經營等市場准營許可證,實現“證照銜接”,真正解决了“准入”不“准營”的難題。

  立法突破制度瓶頸,為產業發展解綁賦能。“文物藝術品交易”法規出臺後,浦東新區設立文物藝術品交易服務中心,為文物拍賣經營活動和藝術品交易提供場所、設施、鑒定等服務,允許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文物拍賣經營,大大提升了上海在文物藝術品交易領域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立法宣導“綠色”,在推進生態優先、低碳發展方面卓有成效。最近新出臺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明確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域,建立健全減少污染排放、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的激勵約束機制,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方面作出制度創新,其實施後將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立法也在驅動都市治理效能提升。“非現場執法”法規出臺後,有效解決了城管非現場執法合法性問題,非現場執法辦案耗時小於4天,而過去辦理一起傳統城管執法案件平均需要27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