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古城盛景舞五千年故事舞集《良渚》週末上音歌劇院上演

上海 20℃ 0
摘要:前天,“五千年並不遙遠——舞集《良渚》導賞會”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辦。浙演·浙江歌舞劇院出品的舞集《良渚》自4月12日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後,開啟全國巡演,8月11日、12日在上音歌劇院上演。

  記者諸葛漪

  “2006年發現的良渚古城有4個故宮那麼大,城牆用黃土堆築,底部鋪整層石頭,是現時發現的中國5000年前同時期最大城址,依山就勢,濕地建都,橫向可以與世界三大文明相比,縱向可以與中國後代大都城如長安城等相比。規劃理念和宮殿開中國後代宮殿先河……”前天,“五千年並不遙遠——舞集《良渚》導賞會”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辦。復旦大學教授、良渚博物院總策展人高蒙河從多個維度解析良渚文明的獨特魅力。

  浙演·浙江歌舞劇院出品的舞集《良渚》自4月12日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後,開啟全國巡演,8月11日、12日在上音歌劇院上演。作品由序—源起、穀物—見證、基石—印記、黑陶—智慧、玉琮—溝通、符號—傳承等6個篇章構成,通過舞蹈肢體語言與多媒體數位構建,將穀物、水利、玉琮、黑陶、基石以及象形符號等一系列的意象用藝術手段貫穿整場,讓觀眾瞭解與體驗良渚文化。

  良渚遺址發現於1936年,良渚文化命名於1959年。上海與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相距不到兩百公里,良渚文化廣泛分佈於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有600多個遺址點。除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浙江良渚遺址,上海地區也是良渚文化分佈的主要區域之一,其中最覈心的是青浦區福泉山遺址。

  規模龐大的良渚古城有著複雜的水利系統、成熟的稻作生產、統一的文化信仰、分化的社會階層。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著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貢獻,“中國歷史和文化不曾斷滅過,良渚文化經過幾千年發展演變,最終融入中華文化。我們從良渚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過程。”高蒙河說。

  舞集《良渚》運用山水幻化、詩畫樂歌等表演和誇張的造型服飾,造就時間與空間的閃回。在導演黃亦川看來,《良渚》描繪江南秀麗的古典風韻,通過文化記憶和熱切的民族情感引領觀眾回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悠久文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