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提速

天津 32℃ 0
摘要: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苗志偉去年與滄州東恩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將其研究成果布帕伐醌的規模化生產技術轉移給企業。

雖然正值暑假,記者日前走進位於天開高教科創園的物質綠色創造與製造海河實驗室時,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應用化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物質綠色創造與製造海河實驗室教授牛志强仍和平時一樣,和團隊“泡”在新能源水系電池實驗室裏,商討科研專案的最新想法。

“我們正在攻堅耐零下40攝氏度低溫的新能源水系電池。”牛志强邊向記者介紹實驗室展示台上不同類型儲能電池邊說,為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快水系鋅電池產業化進程和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的應用,團隊除了爭分奪秒針對在高安全、低成本條件下提高水系鋅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實現超長迴圈壽命努力創新,還依託該團隊入駐天開園的天津常興儲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成果轉化,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在科研成果轉化展區,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悅及其團隊工作人員也在忙個不停。眼下,由陳悅與天津尚德藥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抗腦膠質瘤新藥進入研發新階段,距離落地應用又近了一步。

“我們準備更新展板,因為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我們歷時13年研發的原創候選新藥ACT001已經通過了國內醫院的倫理審查,這意味著近期就會啟動II期臨床試驗,兒童彌漫性內生性腦橋膠質瘤(DIPG)患者可以入組。尚德藥緣也在大力推動注册性臨床試驗,使這個在研新藥距離上市更近一步,助力解决此種罕見病患者無藥可用的難題。”陳悅說話時,眼裡有光,“我們將努力發揮校企協同創新優勢,攻克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把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僅今年3月至6月,學院已與多個地方或企業代表團開展產學研成果對接會增進院地、院企交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深化產教融合,服務國家區域發展。”物質綠色創造與製造海河實驗室主任助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朱守非說,全院師生近年以大平臺、大團隊推進創新創造,以大格局、大視野促進成果轉化,充分利用高校優勢學科,深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校企合作,一批高水准科研成果不斷湧現、重要支撐平臺智庫相繼揭牌、校企握手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落地通道愈加暢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持續提升——作為構建我國在新物質創造領域的原始創新高峰,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正式揭牌;立足新能源關鍵資料自主研發,獲批成立電源類全國重點實驗室,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搭建南開大學—山東聯合新農藥創新技術研發中心、南開大學—彥博科技新能源電池聯合實驗室、南開大學—濱化集團聯合研究中心等產學研合作平臺,積極開展與國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高新應用科技研究;積極參與天開園建設,舉辦第十七届中國國際多肽學術會議—企業津門行,深入瞭解天開園建設情況及政策措施,截至6月底,學院共入駐天開園項目11項。

為推動科技成果儘快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師生圍繞學科特色發展,明確科研投入方向,不斷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業務拓展,打通實驗室到應用場的“最後一公里”。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苗志偉去年與滄州東恩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將其研究成果布帕伐醌的規模化生產技術轉移給企業。該企業現在實現自主生產這種藥,相比以前進口每公斤可節省成本四五千元。最近,他剛從徐州回津,將氟吡菌醯胺、氟唑菌醯胺、吡唑醚菌酯三種綠色農藥技術轉移給當地一家企業。“產品正在加緊生產中,預計今年年內上市。氟吡菌醯胺、氟唑菌醯胺的相關產品上市後,可以填補相關國內產品的空白;吡唑醚菌酯的相關產品上市後,能因工藝改進,成本降低至現時的三分之二。”苗志偉說,“我們要力爭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推出更多成果,並在‘科技產業化、成果產品化’的道路上實現‘加速跑’。”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