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海南“資源+”,深度開發“體系+”,推動研學高品質供給——“研學海南”探新路

海南 33℃ 0
摘要:海南日報 劉曉惠 實習生 吳會“雙减”政策落地以來,背上行囊去研學,成為不少孩子的假期新選擇,這種有“研”有“學”、邊“遊”邊“學”的旅行管道,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青睞。連日來,海南日報走進海南的各大博物館、景區景點,總能見到許多手拿紙筆、身著統一服裝、成群結伴的中小學生,興致勃勃地開展研學活動。

海南日報記者 劉曉惠 實習生 吳會

“雙减”政策落地以來,背上行囊去研學,成為不少孩子的假期新選擇,這種有“研”有“學”、邊“遊”邊“學”的旅行管道,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青睞。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進海南的各大博物館、景區景點,總能見到許多手拿紙筆、身著統一服裝、成群結伴的中小學生,興致勃勃地開展研學活動。

然而,在全國範圍內,由於一些研學活動在實踐中發生偏差,社會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對於海南而言,如何借助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契機和本地資源稟賦,讓研學“研”之有道,成為當下我省相關部門和行業共同著力解决的一個課題。

A

熱潮與暗礁

企業、機构搶灘入局,共性問題浮出水面

“我們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看兵馬俑啦!”7月27日下午,海口市民孫娟收到兒子黃軼發來的資訊。這幾天,11歲的黃軼正在西安跟團參加研學活動,不時和孫娟分享研學所見所聞。

談起給孩子報名研學遊的初衷,孫娟的想法很簡單:“這個暑假,感覺身邊家長的孩子都在研學,有在島內參加文體研學的,有去北京參加名校研學營的,我索性也給孩子報了一個西安的研學團。”

在孫娟的朋友圈裏,各種研學“賣家秀”不斷上演;在研學市場上,龐大的需求也在迅速膨脹,吸引眾多企業、機构搶灘入局。

天眼查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研學相關企業4.1萬餘家,近5年內成立的相關企業超過70%。海南研學相關的企業目前有450餘家,研學業務企業的數量仍在不斷增加,主體愈加多元化。

但在研學市場不斷走俏的同時,一些學生家長開始吐槽研學中的“體驗落差”。以孫娟為孩子報名的研學遊為例,在孩子的迴響中她得知,研學團有20多名孩子,最大的17歲,最小的7歲,年齡跨度大;研學課程略顯“流程化”,並沒有因材施教;所謂走進名校,只是走馬觀花,研學成效難以保障;研學團“放羊”式管理,有的孩子一直在打遊戲、刷短視頻;研學價格不透明,看起來差不多的產品相差近千元……

事實上,這是全國研學市場的一些共性問題。

作為新興的教育形式,按照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定義,研學是指中小學生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組織安排,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管道、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從這個定義上理解,絕大多數暑期研學活動不屬於‘研學’範疇。”海南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海南省旅遊協會研學行業分會秘書長謝祥項認為,人們對研學旅行的認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演化、深化,由此也產生了廣義上的研學,即能將理論聯繫實際、能實現“知行合一”的相關遊學活動。

“認知的演變激發了‘萬物皆可研學’的熱潮,反映出研學活動的旺盛需求,但研學供給也亟待規範。”謝祥項表示,現時,針對研學的相關規範、承辦主體及實施過程,相關部門都已經出臺了行業標準和服務規範,並在不斷完善和改進中。

從國家層面看,今年3月發佈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2022—2023》顯示,更多部門關注並支持研學旅行,在研學旅行的時間、空間和資源方面都給予更多支持,前瞻性和指導性更强。

從省級層面看,海南省教育廳等相關部門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截至目前,海南共評選了三批63家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在基地營地評定、研學課程建設、獎補資金等方面,更多政策逐步落地。

B

底氣與潜力

面對龐大市場,海南做好研學文章優勢明顯

研學熱潮的出現,不僅反映家長對教育的普遍重視、旅遊市場的快速復蘇,其背後體現人們對特色、優質文化資源的興趣越來越濃。

海南具有發展好研學旅行市場的底氣——海南是全國唯一的熱帶省份,擁有優質的生態環境資源,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正在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還有紅色文化、黎苗文化以及海洋文化、東坡文化等,能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提供得天獨厚的資源。

“面對巨大的市場,海南有潜力、有能力做好研學文章。”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楊振之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海南研學旅遊資源豐富,可以從歷史、文化、生態、農業、海洋等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研學體系。

在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這裡的珍奇異獸有100多種2000多頭(只),珍稀熱帶植物有280科1000多個品種,熱帶森林覆蓋率高達99%,是旅遊景區,更是天然課堂。

“園區依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推出了猫熊主題科普、小小坡鹿保育員等研學產品,通過互動管道讓孩子們邊玩邊學,引導他們瞭解動物,學會保護動植物、熱愛大自然。”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行銷總監李冬林說,園區還針對不同青少年群體構建了福斯科普、專題研學、定制化研學的三級研學體系。

站在研學風口上的不僅是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海南許多文博組織、景區景點拿出“看家本領”,將特色資源融入研學。這個暑假,海南省瓊劇院舉辦了暑期瓊劇研學夏令營,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南溟學堂”研學活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進行著科普研學,媒體組織也組織了不同主題的研學遊。

看准研學市場的廣闊前景,一直主營國際旅遊業務的海南沙洲國際旅行社,去年新增了研學業務,推出多款研學產品,還專門培養了研學型導遊,向定制化、高品質、結合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研學業務。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從人的全面發展出發,“萬物皆可研學”未嘗不可。不少受訪者表示,對於研學旅行的組織者來說,要充分利用海南的文化、旅遊資源,挖掘海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資源,搭建研學旅行的時空場景,為海南研學市場開闢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C

引導與規範

不斷提升海南研學旅行的內涵和品質

據海南2022年發佈的《全省旅遊新業態人才現狀調研報告》顯示,研學旅行已成為海南旅遊新業態中社會關注度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綜合效益相對最好的新業態之一,具有很好的發展潜力。近年來,海南各級政府部門的引導和規範也在盡可能縮短研學市場的發展“陣痛”。

去年底,海南省旅遊協會成立了海南省旅遊協會研學行業分會,邀請多名研學領域專家和業界資深高管擔任分會專家委員,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專家和智庫的關鍵作用,提升海南研學行業專業化水平,促進研學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今年7月初,海南省旅遊協會研學行業分會組織海南研學服務機構赴湖北、廣東考察。謝祥項直言,這次“走出去”收穫很大,他從“教育+旅遊”“資源+”“體系+”三個方面總結了海南的學習經驗:

應把握研學的“教育+旅遊”的特質,從提升全省基礎教育質量的高度和整體改善全省旅遊品質的高度去看待研學旅行,把研學作為全省基礎教育質量提升、旅遊品質改善的關鍵路徑之一;

應利用好海南的“資源+”,以建成全國乃至全球的首選研學旅行目的地為目標導向,充分發揮海南特有的海洋島嶼、熱帶雨林、航太科技等研學資源優勢,發揮海南自貿港制度集成創新的政策優勢,充分發揮國際教育創新島和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市場優勢;

應深度開發海南研學“體系+”,包括特色的研學基地體系、研學課程體系、研學服務體系、研學人才體系、研學評估體系等,將研學旅行作為海南旅遊與文化深度融合、旅遊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著力點。

“總之,在自貿港建設行程中,海南要不斷提升研學旅行的內涵和品質,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兒童提供更好的逐夢平臺。”謝祥項說。

研學市場持續擴大,海南如何用好自身資源揚帆市場“藍海”?楊振之建議,要從行業標準、課程設計、人才培養、基地規劃等方面入手,多管齊下解决“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問題,比如開展系統的研學導師培訓,吸引研學相關人才參與行業發展,制定並推出符合時下旅遊市場需求的產品和線路,打造一批有規模、有創新的研學基地,做好安全管理的同時積極研發相關課程,為海南發展研學旅遊夯實基礎。

今年3月,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了“中國研學旅行目的地·標杆都市”,重慶、紹興等5座都市獲評。相比於研學“標杆都市”,海南在全國研學旅遊市場的影響力相對有限。

文旅產業指數實驗室首席專家劉志明認為,可以通過科技賦能,把海南的海洋、生態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研學旅遊的優勢,綜合海南研學資源,打造更多元的研學應用場景。

(本報海口7月31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