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良田、多種糧、種好糧,四川今夏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奮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准“天府糧倉”

四川 41℃ 0
摘要:7月23日,大暑節氣,成都平原進入决定秋糧產量的水稻灌漿期。

7月23日,大暑節氣,成都平原進入决定秋糧產量的水稻灌漿期。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指出,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准的“天府糧倉”。這為農業大省四川指明了奮鬥方向。

牢記殷殷囑託,作為全國十三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四川把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准的“天府糧倉”擺在抓好全省“三農”工作首要位置,融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强省全過程。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一年多來,錨定“多產糧、產好糧”,四川用一系列“組合拳”推動糧食擴面增產,為助力端牢中國飯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去年,在極端高溫乾旱“烤”驗下,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702.1億斤,連續三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今年小春,全川夏糧總產量達90.52億斤,同比新增3.18億斤、同比增長3.7%,增幅居全國十三個糧食主產省第二比特;今年大春,全省累計播種糧食8000多萬畝,創下近年來新高。眼下,大春在田作物長勢良好。可以預見,又將是一個豐收年。

出硬招實招,守牢建好天府“糧”田

脫粒、稱重……7月24日,資陽市安嶽縣乾龍鎮罐子河村種糧大戶黃德付正在核定複墾後第一茬春玉米的產量。

去年6月,罐子河村等6個村被納入安嶽縣糧經統籌促進檸檬高品質發展示範園區建設範疇。通過園地騰退和改田改土,1960畝低產低效檸檬園在今年開春前改造成高標準農田。

穀非地不生。作為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四川人多地少,耕地“非糧化”、“非農化”現象依然存在,農田水利方面仍有“欠帳”。面對考題,省委、省政府突出把握好量質並重、嚴格執法、系統推進、永續利用等耕地保護重大要求,不斷採取過硬實招,切實提升糧食生產能力。

產糧寶地堅決守好。去年7月,四川全面推行田長制,明確各地黨政主要負責人出任同級“田長”,構建五級田長制體系,同步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在此基礎上,將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考核、破壞耕地終身追責制度化,力求耕地保護“長牙齒”的硬措施常態化。

細節彰顯深意。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印發《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在謀劃十大重點任務時,將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擺在首要位置。

種糧空間穩步拓展。僅去年,省級就綜合各類資金上億元,專項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撂荒地整治。綜合採取“騰”“退”“轉”管道,四川有序騰退低產低效園地、向撂荒地傾斜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全省累計完成撂荒地複墾複耕221.5萬畝。

要數量也要質量。僅去年,全省建成“旱澇保收、宜機工作”高標準農田425萬畝。今年,聚焦把永久基本農田逐步建成高標準農田,省級製定“天府良田”建設攻堅提質十年行動方案,明確分類分區製定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和補貼政策、探索整灌區整市整縣整片推進模式,用10年時間逐步將全省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質量築底,耕地產出能力不斷攀升。在眉山,面對去年的持續高溫乾旱,高標準農田建成區糧食單產仍然增長10%以上。

良田必須糧用。去年,四川與全國同步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明確對未能完成任務者實施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和年度鄉村振興考核“一票否决”。在立下糧食擴種穩產增產“軍令狀”之際,各級黨委、政府則收到帶位置的年度種糧“任務書”。今年,四川又在全國率先啟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省級立法,劍指製定用途負面清單,再度鮮明“良田種糧”用途導向。

全省糧食產量“十連冠”的達州,在向種糧大戶、專合社流轉改良後的撂荒地時,當地業務主管部門都會提出一個特別條款:必須保證大春種糧。

强要素强支撐,良法良種良技育“好”糧

7月25日下午,德陽廣漢連山鎮,廖成勇操控著無人機為稻田施肥。

這位30歲的“種田CEO”,是當地最年輕的中級新型職業農民。今年大春,他所在的廣漢市惠民農機工作專合社託管田塊突破6000畝,預計服務田塊20萬畝(次)。

在四川,困擾“多種糧、種好糧”的現實問題是:全省常年外出務工人口2000餘萬和“蜀中無好米”的刻板印象。“誰來種糧、如何產好糧”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

直面問題才能找出答案。去年以來,新一届四川省委聚焦糧食穩產增產等重點任務,用創新土地經營模式、健全社會化服務、加快種業技術攻關和完善科技到田等管道,不斷強化糧食生產要素保障支撐。

省委主要領導率先垂範。今年4月起,按照省委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大興調查研究的統一安排,省委書記王曉暉圍繞“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體系建設”展開專題調研。近一個月時間裏,王曉暉先後前往成都、資陽、綿陽、廣元等地,深入田間地頭,瞭解糧食生產等工作中存在的衝突癥結,研判解决之道。

基層自發探索同樣可貴。在全省糧食產量第一大縣德陽中江縣,“專合社+種糧大戶”構建起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讓全縣八成以上的水稻等主糧生產實現全過程機械化。眼下,全省3.2萬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田保姆”等服務形態,常年服務土地4000萬畝(次),四川耕地撂荒現象得到遏制。

科技創新賦能增效。去年,四川種業集團掛牌,省級農科院所改革全部到位,科技、人才、資本加速聚集和綜合。今年,全國首個省級種質資源中心庫有望年底前投用……打好種業“翻身仗”、助推川種振興蹄疾步穩。

農業科技誕生在實驗室,但要紮根于田坎生根發芽。截至今年,四川研發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被第三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在全國大範圍推廣。去年開始,全省綜合133家農業領域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105家涉農科研機構、17所涉農高校資源,構建起“從實驗室到大田”的農技服務體系。現時,全省有5.8萬名農技人員常駐種糧一線。

新技術帶來新希望。去年9月,綿陽三台縣建平鎮四季村的再生稻實驗田獲得300公斤/畝高產,打破四川再生稻“北不過金堂”的傳統認知。如能大面積推廣,全省每年稻穀產量有望再增30億斤。

新的形態、新的種子和新的科技,孕育出更多“天府好糧”。去年9月,四川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對25個“稻香杯”優質米獲獎品種進行表彰。1992年啟動的“稻香杯”優質米評選,正成為“四川好米”的風向標。

舞動效益“指揮棒”,“天府糧倉”更豐盈

宜賓市長寧縣梅白鎮聯合村,瞅著泛紅的高粱彎了枝頭,酒企給村民轉來首筆預付款,大家開始後悔“沒有多種點”。此前,村民們和企業簽訂購銷協定,約定村裡的釀酒專用高粱銷售價高於市場價10%。

數百公里外,樂山市市中區平興鎮明明澤瀉專合社負責人鄧宇梟,正忙著給玉米田裡套種的柴胡除草。眼下持續走高的柴胡價格,讓他看到了畝產值突破萬元的希望和來年再次擴種的可能。

盛夏時節發生在川南的上述兩個故事,講述著同一個道理:種糧能賺錢,農戶才願意多種糧。立足現實,因地形崎嶇而種糧成本居高不下的四川,從穩政策、改模式、降成本等領域入手,不斷充實農戶“錢袋子”,確保紮緊“米袋子”。

補貼政策更精准。去年,四川首次將種糧大戶補貼標準提升至80元/畝/年。針對蓄留再生稻面積、晚秋馬鈴薯種植面積均居全國前列實際,省級首次將前述種糧行為納入補貼範疇。今年,又首次把種糧大戶補貼分為丘陵山區、平原地區兩類執行,用政策精准落地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

在成都邛崍市,種糧大戶周家林發現,今年的丘區田塊補貼比平原地區高出20元/畝/年。這讓他下定决心:秋收後在丘區再流轉土地100畝用於種糧。

配套服務更要完善。今年初開始,四川在全省產糧大縣實現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為農戶種糧吃下“定心丸”。而水稻、玉米制種保險和種糧收益抵押融資等新的產品陸續推出,不斷為農戶種糧注入“金融活水”。

耕作制度在更新。去年開始,全省範圍內因地制宜探索推廣“以糧為主糧經統籌”模式。結合土壤氣候等稟賦,各地分別探索出“稻——藥——菜”“稻——藥——藥”“稻——菜”輪作或套種制度。

在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通過開展稻菜輪作試點,不僅穩住了全村水稻產量,還讓種糧農戶每畝年純收益穩定在3000元以上。

收益在新增,成本在减少。聚焦降低種糧用工支出,四川一手推動丘區農機具研發集成攻關,一手將農用無人機等農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並逐步提高補貼力度,持續提高種糧機械化水准。去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67%,較2015年提升14個百分點,種糧過程中人工成本上漲過快趨勢得到緩解。

傍晚時分,微風帶著凉意吹過瀘州市合江縣白米鎮轉龍灣村,沉甸甸的稻穀奏響豐收的樂章。再過幾天,這個今年四川最早“開秧門”的區域將開鐮。隨後,全省2800餘萬畝水稻將從南至北迎來豐收。

蜀鄉沃野上,良田、良機、良種、良法、良制交匯融合,正鋪展出“多產糧、產好糧”的美麗畫卷,支撐起“天府糧倉”真裝糧、多裝糧、裝好糧的扎實底座。(記者王成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