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疏導點賣菜的農民。沈思怡攝
見習記者沈思怡
79歲的奉賢南橋沈陸村村民葉金鳳,以前總和一些老夥伴在馬路上占道擺攤賣菜。如今,南橋鎮有了第一批農民自產自銷疏導點,沈陸村中心路東側的斷頭路上,100個攤位由東向西依次排開,供鎮域內農民合規銷售自家產的蔬果。葉金鳳包下了屬於自己的攤位,擁有了一張嶄新的“准入證”。
8月,上海將實施《關於進一步規範設攤經營活動的指導意見(試行)》,旨在兼顧市容環境與民生保障之間的平衡。此前,奉賢區已先行試點自產自銷管控點,在南橋、莊行、柘林三個街鎮設立首批疏導點,將“馬路菜場”搬進規整有序的“新家”,兼顧民生需求的同時又盡可能降低占道經營對交通市容的影響。
如今,距奉賢首批疏導點投入使用已逾兩個月,設攤農民與顧客的反響如何?
賣得放心,買得開心
清晨六點,沈陸村裏的農民自產自銷疏導點生意火熱,熙熙攘攘的顧客徘徊在小路兩側的攤位邊,駐足挑選尚帶著露珠沾著泥的新鮮蔬菜。這條原先的斷頭路,熱鬧得像村裡的小型農貿市場。
疏導點裏的蔬菜具有很强時令性。比如,前陣子的攤頭,絲瓜、茄子、玉米、甜瓜是主角;近日,黃桃、蜜梨、葡萄、毛豆次第上市。疏導點內的蔬菜價格頗具優勢。莊行鎮步韻路農民自產自銷疏導點管理員戴時龍告訴記者,同一種蔬菜,農民的開價要比對面菜場便宜近三成。
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疏導點內相對更低的攤位管理費。葉金鳳賣了幾十年蔬菜,最初在菜場裏設攤,親眼見證了菜場內的攤位費逐年遞增,最終承受不住壓力而冒著風險擺“馬路菜場”。如今,疏導點內的攤位管理費不到原先菜場內的三成,攤位環境卻更加獨立整潔,離家也更近,客流量雖比不上菜場,但對於自家自產自銷的蔬菜已足够營收。成本下降後,售價便有了更大的彈性空間,更關鍵的是,擺攤變得正規,再也不用擔心被驅逐。
兩重優勢疊加,也吸引了更多不住在該村鎮的顧客“聞鮮趕來”。早晨五點半,31歲的寶媽邢佳從金海街道驅車半小時趕到沈陸村,只為了去那裡買農家自產的“土雞蛋”,還有一些綠葉菜,“這裡的菜很新鮮”。而家住奉浦街道的黃菊芳,以每斤1.5元的價格買下了老農自己種的西瓜,“便宜”是她會繼續到疏導點當“常客”的原因。
因疏導點受益更多的還有附近的住戶。來自四川的李珍英租住在沈陸村,在疏導點建成以前,每次買菜她都要騎電動車抵達20分鐘車程以外的鎮上菜場。現在,只需從家門口步行兩分鐘就能到疏導點採買基礎的果蔬,便利不少。
村民楊萬年家住南橋鎮與新寺地區交界處,此前在新寺的菜場設攤,如今他每天騎車半小時也要趕去沈陸村,原因就是“人多,生意好”。在步韻路疏導點擺攤的張火芳告訴記者,因為自己的蔬菜賣得比對面菜場價低、更新鮮,不少居民買完肉類後會特地拐來買菜。她每天早上5點出攤,通常不到7點就能賣完回家。
因地制宜,多重管理
疏導點的建設有何講究?
首先是選址。“這是最關鍵的,也間接决定了疏導點能否真正實現疏導作用。”吳强告訴記者,在前期階段,結合執法隊員日常走訪、市民投訴等匯總資訊,奉賢區城管局製作了設攤熱力圖,顏色越深的區域,私設攤位的問題也就越嚴重。進而以此為圓心,在其輻射半徑的區域內,綜合考慮交通壓力、市容環境、噪音擾民等因素,尋找合適的點比特設定農民自產自銷疏導點。比如,疏導點不能設定在橋樑、地下通道、學校、醫院等區域近100米範圍內,同時不能擅自佔用綠地、城市道路,遮擋路燈路牌影響通行安全。此外,根據點比特大小規模,還對參與村居的輻射範圍作出限定,實行分時分段經營,有效避免聚集擁堵和管理混亂。
其次,疏導點的硬體設施提升了,進而保障了農民擺攤賣菜的安全及便利性。比如在沈陸村疏導點,每位菜農擁有獨立攤位,頂上還有簷篷;步韻路疏導點則搬進了室內,從外觀上看更整潔,也兼顧遮風避雨的功能。72歲的菜農李霞潔稱,再也不用擔心過路車輛壓爛自己的蔬菜了。奉賢在首批農民自產自銷疏導點的實施方案中,明確疏導點內的經營主體為該鎮持有村委發放的“准入證”的村民,其經營範圍為農戶自產自銷的蔬菜瓜果。在管理規範上,奉賢相關部門除了要求攤主們自行做好攤前“三包”,還委派了協力廠商機构負責警衛保潔,保證疏導點整潔有序。攤位費的營收,將用以維繫疏導點管理方的日常運營。此外,在疏導點周邊,城管部門安排了執法人員進行巡查,確保零星擺攤不再出現。
接下來,奉賢將在首批疏導點建成的經驗基礎上,因地制宜推動疏導點建設深入到轄區內更廣闊的腹地,基本確保每個街鎮都至少有一個農民自產自銷疏導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