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領略非遺文化魅力

天津 34℃ 0
摘要:在街道工作人員的幫助下,2021年12月,王栗記粽子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六批北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走進北辰區果園新村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品陳列在此。作為我市首個自建非遺展館的街道,除了展示非遺作品,還在處處挖掘、保護、傳承著珍貴的文化遺產。該館非遺展廳占地240多平方米,別看開展僅半個月,卻已接待了不少參觀團,其中不僅有轄區企業員工與社區居民,還有北辰區的各界人士。這裡成了家門口的微型非遺博物館,大家就近就能領略非遺文化的魅力。

7月17日是居民社團活動日,參觀者大多是首次看到展品。文化站的閆站長現場講解:“這裡展示了16項非遺作品,其中有國家級、市級、區級的非遺作品,種類比較多,印鈕篆刻、傳統首飾修復與製作、茉莉花茶拼配、古籍修復技藝……”在玻璃展櫃內,每一件展品旁都有相關說明。據介紹,展品中有本街道居民的非遺作品,也有區內其他鎮街甚至其他區傳承人的非遺作品。“我們承諾一定會保護好這些作品。這些傳承人也很信任我們,放心地把作品交給我們。今後我們還會徵集更多的作品來展示。”閆站長說。住在北辰區旭日裏的辛女士對傳統首飾修復與製作技藝很感興趣,她想親手做頭飾送給女兒,“能學嗎?”“能啊,您留個電話,近期就有現場製作教授活動,非遺傳承人親自來教,提前通知您。”

18日,豔陽高照,網格員小張冒著酷暑來彙報工作。她在管轄的片區又發掘出一項可以申報非遺的技藝,“這家祖傳製作醬牛肉,傳了好幾代,生意很火。我和他們聊過了,比較符合申報非遺的條件。”閆站長告訴小張,需按照區級非遺申報要求先整理資料,他們近期會現場考察。“我們2021年啟動了‘非遺守護人培養計畫’,對街道各社區網格員進行集中培訓,因為他們對各自社區情况比較熟悉,由他們去挖掘非遺文化線索很合適。”這項計畫很快就收到效果,果園新村街的王栗記粽子很有名,不止本街道,周邊街道社區的居民也來購買。王栗記粽子的加工工藝獨特,是上世紀初由王阿婆創立,經過近百年、四代人的傳承。“我們仔細調查後,認為王栗記粽子製作符合食品製作非遺項目,但傳承四代只是口傳心授,我們幫助其將技藝規範化,以文字形式整理好,選好傳承人,打造了整套的傳承和保護體系。”在街道工作人員的幫助下,2021年12月,王栗記粽子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六批北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果園新村街道為何如此重視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呢?閆站長告訴記者,他們查閱了清代通志等歷史書籍,街域內果園南道與果園中路交口處在清代就是書院、私塾集中所在地,文化從這裡開始起源。他們努力發掘、發展、傳承和保護非遺文化,就是為了打造“文潤新村”的品牌,成為該區的文化地標。

标签: 文化 手工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