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加重視“非共識”成為共識第五届“科學探索獎”揭曉

上海 48℃ 0
摘要:記者黃海華7月17日,第五届“科學探索獎”揭曉,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記者黃海華

  7月17日,第五届“科學探索獎”揭曉,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這一公益獎項背後,是騰訊公司發起的“新基石科學基金會”。該基金會設立“科學探索獎”和“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等,計畫10年內出資100億元人民幣,以探索社會資金長期穩定支持基礎科研的創新模式。

  企業、個人捐贈設立基礎研究基金,支持非共識創新研究已成為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的一種重要管道。

  非共識創新

  “所謂非共識創新研究,從字面上可理解為評審專家對同一項目持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多數認為不應給予資助的項目。”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戰略規劃研究室主任朱學彥告訴記者,對於非共識創新研究,國外的態度比較開放,對於比較有爭議的非共識項目實行多次覆議,以免“滄海遺珠”;在美國,針對“高風險高回報”的基礎研究,有一類立項管道是:只要研究專案符合基本標準,就算沒有形成共識,可以通過抽籤决定;在日本,甚至有“一票通過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竇賢康近日接受《了望》新聞週刊專訪時曾提到,原創探索項目有兩個特點:一是非共識,越是原創性科研就越容易出現非共識;二是失敗率很高。為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深入推進“原創探索計畫項目”,以支持那些具有非共識、顛覆性、高風險等特徵的原創項目。他還講了一個故事: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有機微晶光腔中光自旋霍爾效應項目”,之前曾4次提出申請,多數評審專家對其可行性持懷疑態度,囙此在常規評審機制下難以進入會議評審。而在“原創探索計畫項目”評審中,這一非共識項目被推薦進入會議評審,最終獲得資助。現時其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等國際期刊。

  我們為何要支持非共識創新研究?從近現代科學技術史來看,許多重大發現和突破正是來自非共識項目。“隨著對基礎研究的規律,特別是對高風險、不確定性高等特點更準確的把握,希望全社會更加重視非共識創新研究,給予更多的資助。”朱學彥說。

  “國外有沒有做過”曾經一度是科研專案評審的重要參攷“名額”,當人們對於“非共識創新研究”的重要性達成共識,這就意味著,距離原始創新突破更近了。

  多元投入格局

  近年來,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明顯提升,從2012年的499億元提高到2022年的約1951億元,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也從4.8%提升至6.3%。但相比已開發國家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經費的15%至20%,仍有差距。

  我國基礎研究經費90%以上來自政府撥款,企業在基礎研究上的投入不足3%。國外是怎樣的情形?

  朱學彥介紹,美國擁有眾多募集社會捐贈的科學基金會,這使得美國多元投入基礎研究的規模和比例領先於其他已開發國家。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私人或企業設立獨立基金會,直接支持科研活動。據《美國科學和工程指標》統計,近年來美國科學基金會(不含大學)的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總投入的比例已超過12%,成為基礎研究經費的重要來源之一。

  第二種模式是私人或企業捐贈大學基金會,間接支持科研活動。1890年耶魯大學建立了第一個校友捐贈基金會,專門接受和管理校友的捐贈,現時已成為美國表現最好的大型機構投資者之一,之後哈佛、斯坦福等大學相繼成立基金會。美國科學慈善聯盟2015年對美國大學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大學研究經費中科學慈善資助占比已近30%。美國大學基金會擁有專業的管理、市場和戰略規劃專家,如哈佛大學專設管理公司,並以100萬美元以上年薪聘請業內專家保障資產的高收益。

  這些經驗對於上海有何啟示?在朱學彥看來,“一方面可以鼓勵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獨立設立科學基金,另一方面也可以與政府建立聯合基金,打通基礎研究接受企業投入、社會捐贈的通路,通過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激勵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快形成政府投入有效撬動、企業和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

  向科研人員“出題”

  就在上個月,“中國天眼”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論文通訊作者、北京大學研究員李柯伽正是2022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之一。

  2019年獲獎人、北京大學教授周歡萍坦言:“得到資助,讓我有底氣把目光從短平快的項目上移開,轉向一些不確定性更高但意義更為重大的課題。”

  5年來,“科學探索獎”逐漸走出了一條社會力量資助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探索的創新路徑。去年發表了有關“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新論文的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教授張益唐說,這一獎項“喚起了社會、企業在投入基礎研究、提升科學創新上的熱情”。

  為激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基礎研究投入,2021年上海推出首個政府與企業配套出資、共同支持基礎研究的“探索者計畫”,相繼有3家企業加入,兩年來共資助34個項目,累計投入近3000萬元。從事多尺度模擬技術研究的鴻之微科技,是今年新加入“探索者計畫”的企業,他們計畫3年投入1000萬元,面向全市科研人員“出題”,探索計算材料學最底層的科學問題。

  “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對於基礎研究投入的積極性在逐漸新增。”市科委基礎研究處處長宋揚說,上海將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提高企業享受相關激勵政策的便利性,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标签: 科學探索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