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的首個半年,需求逐步恢復,供給持續新增

上海 40℃ 0
摘要:各項資料顯示,上海上半年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新增,就業物價總體平穩,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

  記者宰飛連俊翔

  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7月20日公佈。上海市統計局發佈資訊,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上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390.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7%。

  這是三年疫情後,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的首個半年。各項資料顯示,上海上半年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新增,就業物價總體平穩,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不過,受去年同期低基數的擾動,今年上半年同比數據和常規年份相比有較大差异,值得進一步解析。

  增速為何那麼高?

  上半年上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7%。這是近年來少見的一個高數值。部分分項數據增幅則更高,例如,第二產業同比增長15.1%。具體行業裏,建築業同比增長27%,住宿和餐飲業同比增長41.8%。

  這樣大幅增長的數據不僅罕見,甚至有可能引發質疑,經濟增速真的有這麼快嗎?

  反常的增長率其實不難理解。眾所周知,2022年第二季度,上海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經濟出現負增長。今年上半年數據同比大幅上漲,最主要的原因正是由於去年同期的低基數。

  除了同比,我們還可以用環比及兩年平均的方法來看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濟增速。環比即為2023年第二季度與第一季度相比。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二季度環比增長3.0%。兩年平均即以2021年上半年為基數,採用幾何平均得出增速。不難發現,兩年平均增速也顯著低於9.7%。

  但無論是同比、環比還是兩年平均增速,都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濟在逐步復蘇。“跟去年相比,整個活力在恢復,儘管和常態還有一定距離。”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西方經濟學研究室主任詹宇波說。

  此前也有專家指出,國際上疫情過後消費和經濟恢復都需要時間,一般認為恢復正常需要一年左右。包括上海在內,我國疫情平穩轉段剛半年左右,經濟迴圈已出現積極好轉。

  增長從何處來?

  從供給角度看,疫情對三大產業的影響不均衡,疫情後,增長的幅度也不均衡。

  去年上半年降幅最大的第二產業,在今年上半年增長也最快。上半年,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797.92億元,同比增長11.8%。上半年,35個工業行業中有28個行業產值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80%。其中,汽車製造業、電力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較快,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1.3%、37.5%、22.7%。

  同樣,服務業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回升也較明顯。上半年,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1.8%、13.3%和12.1%。第一產業因受疫情影響小,今年上半年則以常態增長。

  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發展轉向高品質發展,雖然仍要關心量的增長,但更要看質的變化。從數據可以看出,上海發展新動能正加快培育。

  以數字經濟為例,上半年,上海全市資訊傳輸、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1—5月,全市資訊傳輸、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4%。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在部分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持續發展利好因素的作用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8%;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在部分應用軟體企業的拉動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0%。

  而高品質發展的另外一些側面,如,城市環境的改善、營商環境的優化、科技創新的推進……未必是能從上半年數據中直接呈現的,這些側面可能比數位增長更加重要。為什麼和“我的感受”有差距?

  經濟總體在恢復,但是每個個體的感受卻不盡相同。有人問,為什麼經濟資料總是和我的主觀感受有差距呢?是不是數據說謊了?

  如果換個角度看問題,我們會發現,每個人感知到的社會運行是真切的,數據也是真實的,它們並非必然衝突。打個比方,整個經濟就像一片大森林,我們每個人從不同的位置走進這個森林,有人看到的是參天大樹,有人看到的是花草灌木,有人看到的是鬱鬱蔥蔥,有人看到的是滿地落葉。同是一片森林,只是我們的角度不同而已。

  經濟是個複雜的有機體,我們每個人感受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看到最多的是身邊的小店,是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我們常常以自己看到的部分去評估整體的情形。

  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那部分雖不全面,但未必失真。例如,與普通消費者密切相關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23.5%,但是如果計算兩年平均增速,僅為1.8%。同樣以兩年平均增速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增長3.1%和5.2%。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居民消費意願、消費能力有待提高。

  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從上半年數據看,國民經濟各方面都走在復蘇曲線上。但這不意味著未來自然而然順風順水。經濟回升向好仍面臨挑戰。

  比如,提升市場主體活力的問題。詹宇波說:“很多活動在疫情當中被打斷了,供求關係已經受到破壞,這導致受到疫情衝擊的經濟不能很快恢復到原態。”疫情三年,一些市場主體難以支撐,最終退出市場,再重新介入市場或者另起爐灶,成本很高。市場主體的損傷,會直接影響到就業和需求端的購買力。

  再比如房地產業恢復緩慢。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拖累是整體投資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2022年至今,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持續下滑,反映了房企供給端擴張能力沒有恢復。上海的情况和全國略有不同,因受去年低基數影響,今年上半年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大幅上漲。但整體而言,房地產市場疲弱的情形相似。上海二手房成交量連續3個月下降,6月份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1.2%。

  詹宇波說:“過去的房地產發展模式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中央對這一點看得非常清楚,前幾年就已開始調控。房地產跟其他產業不一樣,關聯性太强,刹車踩下去以後,一系列問題會出現。我認為解决房地產問題需要以時間換空間。”

  還有外需收縮的問題。據媒體報導,受地緣政治影響,今年1—5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同比下降25%。上半年,中國在美國商品進口中所占的比例預計15年來將首次從第一位跌落。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海外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都將對我國出口形成較大負面影響。

  上半年,雖然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但上海已經走在了復蘇之路上,向上的態勢已然清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