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天津湛藍如洗的碧空與美景如畫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令人心曠神怡。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天津强化頂層設計,標本兼治,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探索實踐生態環境治理之路——“依靠結構調整控污染增量,依靠工程治理减污染存量,依靠嚴格管理控污染排放,依靠區域協同控污染傳輸,依靠生態建設擴環境容量”,生態環境實現總體性、歷史性、突破性好轉,人民群眾的環境幸福指數日益提升。
一路走來,初心不改,目標堅定,天津實現了從“污染减排”到如今“减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昇華。生態治理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天津穩穩地踏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之路。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炎炎夏日裡,走進津南區八裡台鎮西小站村,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
村民範炳安喜滋滋地說:“我們村環境變美了,鄉親們房前屋後都很乾淨,大夥兒還搞起了大棚種植、民宿運營,來這住宿、採摘的人很多,我們的生活實實在在變好了!”優良的生態效益增進經濟效益,為百姓生活帶來了福祉。
推窗見綠、行路見蔭、山林環繞、四季常青的場景越來越多,都市“氣質”越來越好,綠色“家底”越來越厚重。
翻看數據,去年我市自然生態系統保持良好水准,全市SO2、NO2、PM10年均濃度均低於國家年平均濃度標準;PM2.5年均濃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優良天數比率73.2%、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4天、同比减少3天。
成績的取得與持續深化空氣污染防治密不可分,過去一年,我市鋼鐵等重點行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242家企業完成VOCs治理設施升級改造,實行非道路移動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
减污與降碳協同增效、PM2.5與臭氧協同防控、重點行業超低排放與績效分級差异管控協同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與解决羣衆關心突出問題協同抓實,天津空氣污染防治以這4個“協同”為抓手,助力京津冀地區環境空氣品質總體改善。
一汪碧水動起來、淨起來,消失近30年的野生縊蟶再現海灘,我市完成10個地級及以上、146個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調查評估,開展入河、入海排口“查、測、溯、治”專項治理,分類整治68個入海排口,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去年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質占比58.3%、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近岸海域優良水質占比71.7%、同比提高13.4個百分點。
據瞭解,我市著力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生態質量、新污染物監測科技體系,新污染物監測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雖然以鐵腕手段推進精准治污,但也堅決不搞“一刀切”,堅持打開“容錯”空間。
去年底出臺的《天津市生態環境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明確,對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的自由裁量規則和基準進行了細化、量化,這是天津善待經營主體、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
市生態環境局加大普法力度,兼顧監管力度和服務溫度,對誠信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輕微和非主觀違法行為依法免予或減輕處罰,去年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處罰案件280件,由此可見,我市環保執法管道也在不斷優化。
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行動
近年來,我市圍繞“雙碳”目標要求,系統謀劃,持續用力。加速推進傳統產業綠色發展,降低工業碳排放。經開區作為濱海新區工業的“半壁江山”,始終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創新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走在全國產業園區前列。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燃煤鍋爐改燃,提高清潔能源供給,深挖污染治理設施節能。去年經開區淘汰10臺燃煤鍋爐累計835蒸噸,實現削减煤炭消費32萬噸/年,减少大氣污染物421噸/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萬噸/年。
經開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冷能空分、分佈式能源、冷熱互供、智慧電站、冷能發電等項目,打造國內首個冷能梯級利用示範區,籌畫資料中心餘熱回收,預計可回收熱量8.7萬吉焦,滿足約100萬平方米住宅採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500噸。
此外,經開區創新管理體制機制,規劃了政策補貼减污降碳項目。去年,生態環境保護先進企業30强貢獻超過經開區七成稅收和一半工業總產值,同時,綜合能耗和新鮮水耗分別占16%、20%,大氣、水、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分別占12%、15%、24%,碳排放占16%,實現經濟效益和减污降碳相統一。
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少不了社會的廣泛參與,天津實施全民低碳行動,致力於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動源”。
“步行或騎行平均每分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031千克”“光碟行動每餐平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039千克”……日前,一款名為“綠盟碳普惠平臺”的微信小程式在天津上線,可根據用戶個人消費、飲食、出行等習慣,測算形成用戶個人碳排放報告,形成個人“綠色帳本”。一經上線就受到不少關注,它讓公眾對自身可减排環節、可减排數量和潜力做到心中有數。用戶通過綠色低碳行為獲得的綠色積分還可“兌現”獎勵,為公眾自覺踐行綠色生活管道賦予實際價值。
以計算問卷、科普問答、日常打卡、志願活動等形式,逐步擴展應用場景和碳普惠减排量消費通路,引導公眾自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同時為各類减污降碳規範、標準等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以社會良性互動提高公眾參與積極性。
為了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今年上半年,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會同市環境科學學會組織京津冀首届大學生綠創大賽,在生產、生活領域廣泛培育“綠色種子”。京津冀30餘所高校逾30萬名在校大學生積極參與,共赴這一“生態之約”。
“今年,我們將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行動,加强系統謀劃,組織製定美麗天津建設規劃綱要,構建體現天津特色的指標體系。深化污染治理,加强生態保護,推進生態紅線監管試點建設,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持續推動生態創建,加快‘無廢都市’、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組織謀劃EOD項目,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評選發佈綠色發展‘領跑者’企業,强化組織GDP碳排放、污染排放强度約束。”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史津介紹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