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中國專家學習腰果生產、病蟲害防治和加工等科技
外國營員來海南取“腰果經”
海南日報那大7月15日電(記者邱江華實習生閆芮通訊員周泉發)先將腰果接穗上的葉片去除,再切開一個小口,接著將其嫁接到砧木上,再用塑膠薄膜包起來以保持水分……7月13日,位於儋州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腰果基地裏,來自斯里蘭卡、尼泊爾、南非、古巴等國家的14名營員正按照腰果專家黃海傑的示範,一步步進行實踐操作,學習腰果嫁接方法。
“來了中國才發現,這裡不僅腰果栽培技術高,果實質量也非常好。”來自斯里蘭卡的營員赫拉特興奮地說。在為期20天的培訓中,這些外國營員們不僅跟著中國專家學習腰果生產、病蟲害防治和加工等科技,還走進腰果種質圃、試驗基地和加工廠,實地考察腰果產業發展,以期回國後提高各自國家腰果生產和加工技術水准,促進熱帶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腰果種植基地,中國熱科院品資所副研究員張中潤向營員介紹了矮化型腰果。張中潤表示,這種類型的腰果是將灌木型腰果接穗嫁接到喬木型腰果砧木上,使腰果植株高度矮化,實現腰果高密度矮化種植,以新增腰果畝產量,“這是我們腰果團隊自主培育的品種,現時僅有中國種植。”
赫拉特聽得仔細,不時點頭表示贊同。“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中國使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控腰果病蟲害。”赫拉特說,在斯里蘭卡,消滅腰果病蟲害主要還是依靠化學手段,噴灑農藥不僅造成環境污染,也危害人體健康,“回國後,我會去推廣中國應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控病蟲害的經驗。”
“此次中國之行讓我大開眼界。”來自南非約翰尼斯堡大學的米恩荷表示,將認真學習知識,掌握科學種植技術,回國後盡力文宣和應用,服務腰果產業發展。
事實上,海南腰果種植歷史悠久。張中潤介紹,早在1960年,中國熱科院就組建了腰果團隊,開展腰果種質資源引種、選育、病蟲害防控等研究工作。1980年,海南腰果種植規模達到頂峰,品質也比許多地方高出一籌。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綠色健康生活,腰果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張中潤說,2000年以後,中國熱科院腰果團隊就開始“往外走”,一批又一批來自海南的農業專家到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積極開展腰果技術培訓,為當地腰果產業提供科技支撐。
近年來,中國熱科院先後與16個國際組織、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和教學組織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2014年,該院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授予“熱帶農業研究培訓參攷中心”,累計舉辦了國際培訓100多期,培訓了來自99個國家的5000多名營員。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