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蘚為人知”展自然之美苔蘚科普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幕

上海 52℃ 0
摘要:昨天,由上海科技館主辦的“苔花如米·蘚為人知”苔蘚科普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幕,從科普角度帶領觀眾瞭解苔蘚,以文化、科學、藝術三者結合的管道揭開這種植物的奧秘。展覽將持續至今年10月15日。

觀眾欣賞由苔蘚製作而成的盆景.jpeg

觀眾欣賞由苔蘚製作而成的盆景。記者賴鑫琳攝

  記者俞陶然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清朝學者袁枚寫的這首詩,讓苔蘚這種不起眼的植物進入人們視野。昨天,由上海科技館主辦的“苔花如米·蘚為人知”苔蘚科普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幕,從科普角度帶領觀眾瞭解苔蘚,以文化、科學、藝術三者結合的管道揭開這種植物的奧秘。展覽將持續至今年10月15日。

  此次展覽是上海首個苔蘚主題原創臨展,由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上海植物園、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聯合協辦,展示苔蘚植物的起源、分類與研究等科學內容,並在設計中融入中國詩詞、繪畫、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輔以苔蘚微景觀、立體綠化等造景藝術。

  展覽分為“苔蘚之美”“綠階長風”“碧綺幽雨”“斜陽複照”4個展廳。走進位於上海自然博物館B2中庭的展區,迎面而來的是中國古典園林假山造景,山上襯以上海地區常見的大灰蘚等。青石之上,苔痕蘚迹顯得綠意盎然,配合流水、鳥鳴等自然之音,帶給觀眾自然之美。

  中國植物學會苔蘚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力博士為展覽寄語,期待為福斯提供瞭解苔蘚的通路,讓福斯更全面地理解生物多樣性。據介紹,苔蘚是角苔類、苔類、蘚類植物的總稱,在全球約有2萬多種。它們體型矮小,通常僅幾毫米至幾釐米高,多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苔蘚植物的葉片一般由單層細胞組成,植株沒有維管組織的分化。它們一生中不開花,也不結果,用孢子繁殖,所以屬於孢子植物,也叫隱花植物。

  現時發現的最早的苔蘚化石,是距今約4億年的古帶葉苔。這種不起眼的植物經歷從水生到陸生的演化,見證了侏羅紀恐龍的繁盛、新生代哺乳動物的興起,生生不息、綿延至今。

  展覽序廳“苔蘚之美”精選張力和任昭傑兩位學者拍攝的12幅照片,圖中苔蘚和孢蒴昂揚如“仙鶴騰空”,靈動如“蝦須鼠尾”,為觀眾分種類、多角度展示苔蘚之美。第一展廳“綠階長風”取意於“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長風隱細草,深堂沒綺錢”兩句詩,通過多幅顯微照、高清圖、科學畫、苔蘚景箱、活體苔蘚等講述何為苔蘚。

  第二展廳“碧綺幽雨”取意於“淨與溪色連,幽宜松雨滴”這句詩,通過“先鋒植物”“苔蘚與人”“苔蘚家園”“苔蘚生境”“身邊的苔蘚”等板塊講述苔蘚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的重要意義,並通過分享苔蘚微景觀、苔蘚壁畫、苔蘚詩詞等,展示富有中國古典特色的苔蘚文化與不可忽視的苔蘚經濟價值。

  尾廳“斜陽複照”取意於“林間夏雨滋,複有斜陽照”,分享了我國瀕危苔蘚物種——擬短月蘚的故事。2013年,擬短月蘚宣告滅絕,這個物種過去常見於我國南方樹幹。幸運的是,張力博士在2015年又發現了它的身影。然而,並非所有消逝的生靈都有這種幸運,展覽希望向觀眾傳達保護苔蘚的意識,宣導愛護環境,不隨意挖掘苔蘚。

  在展覽現場,觀眾可用顯微鏡觀察華東師範大學提供的活體苔蘚標本,並通過AR(增強現實)合影一體機、AI(人工智慧)繪畫等管道參與互動。館方還準備了豐富的苔蘚文創產品,供觀眾挑選。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