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决定

四川 43℃ 0
摘要:黨的二十大對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產業發展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確要求。

(2023年6月19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黨的二十大對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產業發展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確要求。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品質發展、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四川篇章的重大任務。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體會議對此進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快建設服務國家全域體現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正加快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四川是全國經濟大省和國家戰畧大後方,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向中後期轉型推進的關鍵階段,必須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擺在全域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產業體系優化陞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奠定堅實基礎。

(一)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發揮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著力“揚優勢、鍛長板,促創新、增動能,建集羣、强主體”,建設現代化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向現代化經濟強省全面躍升。

(二)主攻方向。錨定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主攻方向,聚焦聚力實體經濟攻堅突破,加快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體支撐。突出高品質發展主題,更好統籌產業發展質量、規模和效益,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突出工業當先、製造為重,大力實施製造强省戰畧,推動韌鏈强群融合發展,加快形成現代化工業發展新格局;突出發揮軍工大省優勢,大力推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推進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基地做優做强,趟出一條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子;突出創新驅動引領,一頭抓國家戰畧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准,打造產業備份基地;突出能源、礦產等戰略性資源科學開發利用,依託重點骨幹企業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著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突出產業開放合作,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服務國家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發展目標。到2027年,製造强省建設取得新成效,製造業增加值占比明顯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0%,培育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特色消費品等世界級產業集群成效明顯。創新發展取得新突破,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强度顯著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40%。轉型陞級取得新進展,數字經濟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0%,產業創新力、競爭力明顯提升。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高,農業大省金字招牌進一步擦亮,服務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程度明顯提高。

到2035年,製造强省、農業强省、服務業强省基本建成,形成一批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三次產業發展能級和綜合實力全面躍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總體形成,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

二、堅定不移推進工業興省製造强省

(四)實施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陞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打造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培育形成六大萬億級產業。

——電子資訊產業。著眼培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電子資訊產業集羣,重點發展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慧終端、軟件與資訊服務、先進計算和存儲等產業,拓展網路安全、智慧感測器、柔性電子等領域,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高地。提升先進電子材料、元器件的市場份額,加强工業軟件攻關應用和關鍵設備研發生產,推進電子資訊產業提檔陞級。

——裝備製造產業。實施重大科技裝備攻關工程,重點打造航空航太裝備、清潔能源裝備、動力電池、軌道交通裝備四個具有行業引領力的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大飛機配套系統與部件、航空發動機及關鍵零部件,培育航空整機產業及航空發動機等配套產業。發揮川藏鐵路工程牽引作用,建設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產業基地。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智慧型機器人等工業母機和智慧農機、節能環保等特色裝備,提升裝備製造基礎工藝和零部件發展水准。加快“智慧+”“新能源+”先進裝備示範應用。

——食品輕紡產業。著力建設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川酒品質和美譽度,提高全球市場份額。發展精製茶、預製菜、調味品、乳製品等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培育高端服裝、智能家居等高附加值產業。發展新型竹產業。開發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的適老適幼產品、戶外用品、母嬰用品等。提升老字型大小品牌知名度,培育潮流新銳品牌。

——能源化工產業。積極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夯實水電主體支撐地位,集中開發風能、太陽能和氫能,發展瓦斯發電、分佈式能源和新型儲能,推進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快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協同建設國家瓦斯(葉岩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高品質發展瓦斯(葉岩氣)化工,打造全國重要的瓦斯化工生產基地。持續提升石油化工、磷硫鈦化工、鹽氟矽化工、鋰鉀化工等產業發展水准,加快發展高性能資料化工等產業,大力發展綠色精細化工,促進集中集約、綠色安全發展。

——先進資料產業。做精關鍵戰畧資料,進一步提高晶矽光伏、鋰電等資料科技水准,加速規模化發展和資料應用推廣步伐。做强先進基礎資料,壯大新型合金、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材、先進有色金屬資料等產業,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推進生物醫用材料、先進碳資料、玄武岩纖維、鋁基新材料產業化發展,佈局前沿資料,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資料產業基地。

——醫藥健康產業。聚焦醫學、醫療、醫藥融合發展,實施醫藥健康重大專項,打造全國重要的醫藥健康產業集群。構建世界一流的生物醫藥創新服務體系,强化實驗動物、珍稀道地藥材等重要資源支撐,做大做强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現代中藥(民族藥)、高端化學藥及原料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核醫藥等特色優勢領域,培育智慧健康裝備、特色健康產品、新型醫藥流通等新興領域。推動創新藥研製、認證和審評審批。高品質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加快中醫藥强省建設。培育壯大醫養、醫美產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

(五)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實施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中,突出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領域新賽道產業爭先競速發展。

——人工智慧。統籌數據、算力、算灋,大力推動人工智慧晶片等覈心硬體、開源開發框架等關鍵軟件創新發展,積極攻克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生成式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推動應用場景建設,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生物技術。加快基因治療、細胞免疫治療等臨床急需的生物藥研發,推進新型疫苗、基因檢測、靶向製劑、合成生物等產品創制。推動動物基因工程疫苗、生物獸藥等科技的創制與產業化,培育高產、優質、多抗農作物和畜禽新品種。

——衛星網絡。建設天基智慧衛星互聯網基礎設施,支持火箭發動機、商業火箭和衛星製造,研發大型地理資訊系統、高性能遙感數據自動化處理等軟件,拓寬商業衛星在軌服務和衛星數據資訊服務,發展空天資訊產業,推動北斗規模應用、衛星互聯網和衛星遙感應用示範。

——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加快佈局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大力培育覈心企業,提高關鍵部件綜合配套能力,壯大電機、電控、車載智慧控制系統等細分領域。推動“車能路雲”融合發展,拓展應用場景,有序開放路權,加大示範應用推廣力度。

——無人機。研製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無人機及系列產品,建設高效運行的無人機管控體系和飛行服務系統,打造全國無人機產業高地。加强在大型物流、電力巡檢、治安防控、應急救災、農林植保、河湖管護等領域應用推廣。

推動未來產業加速孵化,在第六代移動通信科技(6G)、量子科技、太赫茲、元宇宙、深空深地、未來交通、生物晶片、生命科學、先進核能等領域謀劃佈局,加速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園。

(六)加快產業數位化轉型。統籌推進數位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建設網絡强省、數位四川。搶抓“東數西算”機遇,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四川),打造全省一體化算力調度中心,推動建設智算中心。支持建設西部地區數據災備中心,做優做强國家級資料中心集羣,建設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加快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科技產業化發展,深化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一批高能級數位產業集聚區。推動工業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探索組建數位資產交易中心。深入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培育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一批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推進產業園區、產業基地、產業集群數位化發展。深入推進“上雲用數賦智”,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智能化陞級全覆蓋行動,打造一批“數位領航”企業、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和優秀場景。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七)推進產業綠色化發展。培育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及其支撐產業、應用產業,打造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開展工業企業安全環保節能降碳三年攻堅,實施綠色製造工程,支持綠色產品認證,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近零碳排放園區,構建綠色供應鏈。推進“無廢都市”建設。開展數位化碳管理體系建設試點,探索構建碳足迹標識認證體系。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開展重點產品碳足迹核算,發展碳匯經濟,探索建設綠色外貿示範區。建立以碳排放“雙控”為導向的產業項目立項機制。支持川西北生態示範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進攀西國家戰畧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開展先進綠色低碳建築技術示範應用,促進建築業轉型陞級,建設建築强省。深入實施“電動四川”行動計畫,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支持綠氫產業發展,加快“成渝氫走廊”建設。推進農業、服務業减碳降耗,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生活體系。

三、推動三次產業高品質融合發展

(八)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實施服務業賦能融合計畫,建設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區,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開展“兩業融合”試點,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工業設計水准,培育服務型製造,支持服務業企業向製造環節拓展。促進物流業製造業融合創新,發展高品質、專業化定制物流。加强倉儲、冷鏈、烘乾等設施建設,培育產銷冷鏈集配中心,打造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强化物流保障,大力引進培育龍頭物流主體,健全高效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多措並舉降低物流成本。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實施“金融+製造”工程,開展產融合作試點,發展金融科技,支持建設期貨交割倉庫,爭創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文化產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畫,發展數位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實施“三品一創”消費提質擴容工程,培育“蜀裏安逸”消費品牌,提升消費外向度,建設國際消費目的地。支持成都打造國際消費中心都市。打造和提升特色商圈、老字型大小、戶外運動休閒等消費場景,打造一批特色美食地標都市,發展電商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優化農村消費環境,釋放農村市場消費潜力。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深化天府旅遊名縣名牌建設,打造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建設中國最美的生態名片大熊猫國家公園、世界最美的高海拔國家公園若爾蓋濕地,加快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和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培育三星堆文化旅遊發展區、稻城文化旅遊新地標,推進大峨眉、大九寨、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先行示範區建設。抓好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積極發展工業旅遊。促進文化旅遊與影視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九)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陞級。錨定農業强省目標,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准。全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准“天府糧倉”,推進種業振興,做好良種選育和推廣,打造“天府森林糧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加强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强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做好“土特產”大文章,發展川糧油、川畜、川菜、川果、川茶、川竹、川藥等特色產業。培育“天府糧倉”等省級公用品牌,建設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省。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動,依託新型工業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推動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同構,建成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和農業產業强鎮。支持高原特色農牧業加快發展。强化現代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創建農機創新聯合體和產業研究院,推動丘陵山區現代農機裝備產業園和研發製造基地建設。實施“天府農機”推進行動,加快“五良”融合產業宜機化改造,發展智慧農業、生態低碳農業、現代設施農業。實施數位鄉村發展行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出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行動方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建立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多管道促進農民增收。

(十)支持市場主體做大做强。把市場主體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中堅力量,堅持培育和引進並重,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上中下游企業協同、內外資企業共生共贏的發展格局。深入實施製造業企業“貢嘎培優”行動計畫,“一企一策”支持做大做强。加快培育產業主導力强的領航企業、對產業鏈節點有控制力的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兼併重組和投資合作,打造集研發、製造、服務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企業。大力引進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及功能性、區域性總部,深化與央企、軍工企業、世界500强企業等戰略合作。支持企業主導製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統籌推進三次產業市場主體培育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中小企業參與共建產業鏈供應鏈,提升鏈式協同水准。支持線上線下供需對接、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配套,提升“四川造”產品市場份額。實施“建築强企”培育行動。推進質量强省建設,培育一批品牌示範企業和四川製造精品。

堅決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持續優化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推動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競相成長。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以降本增效為導向,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依法打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深化天府中央法務區建設。規範行政裁量權,依託政務服務熱線、網絡問政平臺等,建立健全營商環境投訴處理機制。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立更加包容和更具柔性的監管管道,全面提高線下“一窗綜辦”和線上“一網通辦”水准,探索開展“免申即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實施精准化服務監管,完善市場主體資料庫。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涉企收費專項整治。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完善政府承諾事項兌現辦理等機制,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橋樑紐帶作用,讓企業家放心創業、專心發展、安心經營。

(十一)高品質建設現代產業園區。堅持把產業園區作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構建主導產業明晰、空間佈局合理、創新活力迸發、資源高效利用、產城深度融合的園區發展體系。高品質建設國家級和省級新區,推動高新區、經開區提檔陞級。理順管理體制,支持符合條件的園區佈局優化調整和擴容發展。實施主導產業培育行動,推動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提質增效。鼓勵“鏈主”企業領辦產業園區,引領基礎工藝就近配套和產業集聚成鏈。加强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規範產業發展指引和禁限控目錄,引導合理佈局、集羣集聚。深入開展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培育,積極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進文化、數位等國家級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嚴格把控項目投資强度、產出效益等關鍵名額,依法依規推進低效閒置土地清理騰退。强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和用途管制,暢通城鄉要素流動,促進產城融合型園區提升品質、向都市綜合功能區陞級。

四、縱深推進創新驅動引領產業發展

(十二)加快產業技術創新轉化。堅持需求牽引、科技推動雙向發力,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模式,圍繞產業圖譜編制創新圖譜,佈局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重大科技示範工程,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開展大院大所“聚源興川”行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企業共建高水准創新聯合體、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中試熟化基地,構建市場化服務體系和利益聯合協同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轉化應用。

建立科技創新聯盟,建設先進技術成果西部轉化中心。强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三大行動”,發展創新型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傳統企業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打造成渝中線科創走廊,推進天府大道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優化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全面深化天府科技雲服務。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構建知識產權交易市場體系。支持創新技術應用場景建設,提升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大學科技園等服務功能,形成基於應用和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格局。

(十三)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推動中國(綿陽)科技城高品質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支持建設高端裝備科技城。强化國家戰畧科技力量,在有條件的地方組建第二批天府實驗室,推進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整。支持建設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一批高水准新型研發機構。支持建設晶矽光伏創新發展區。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組建面向行業共性科技、前沿引領技術開發的研究院,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

(十四)强化教育人才基礎支撐。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高品質發展,推進“雙一流”建設,發展高水准研究型大學,提升應用型高校辦學水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主陣地作用,聚焦產業發展趨勢和方向,設定一批新的學科專業。培育引進一批現代產業高端智庫。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體系,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鼓勵院校企業聯合建設一批實習實訓基地,提升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水准。優化職業教育院校佈局,支持建設區域職業教育中心。推進職業教育地方立法。培育壯大產業工人和四川工匠隊伍。深化國家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建設,推進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和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

加快構建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人才集聚高地。深入實施重大人才計畫,弘揚科學家精神,引進培養造就一批戰畧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准創新團隊和青年科技人才。天府峨眉計畫、天府青城計畫向支持優勢產業發展傾斜,實施經緯人才計畫,建立產業人才需求庫、目標人才庫。實施重點領域人才專項,培育壯大青年創新人才、卓越工程師、天府工匠等人才隊伍。優化外籍高層次人才服務管理措施,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倍加珍惜愛護優秀企業家,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培育優秀企業家人才隊伍。

五、强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支撐保障

(十五)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打造國家綜合立體交通極,大力發展貨運航空、貨運鐵路,加快建設“智慧高速”,推進國家物流樞紐節點城市建設。發揮成都“雙國際機場”優勢,建設“空中絲綢之路”重要樞紐。暢通長江黃金水道,推進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完善港口集疏運功能。强化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重構四川電網500千伏主網架,推進川渝、阿壩—成都東、攀西地區等特高壓交流工程,實施川東北高效清潔煤電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大力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加强外電入川通道建設,加快優化電源結構。加快現代水網建設,推進引大濟岷、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寘、長征渠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提升水資源供給保障能力。適度超前佈局新型基礎設施,謀劃實施資訊、融合、創新三類基礎設施重大專案。積極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主通道建設,提升中歐班列(成渝)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班列運營效能,暢通四川—歐洲、四川—東盟雙向跨境公路運輸通道,打造國際物流中心。

(十六)完善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强化佈局引領,建强成都都市圈先進製造業覈心區,依託省域經濟副中心和區域中心都市培育先進製造業基地,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與其他片區產業協同聯動,支持川中丘陵地區四市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推動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特色產業高品質發展,形成大產業、細分工的產業發展新格局。落實國家和省重大生產力規劃佈局和產業政策。强化財政投入,圍繞六大優勢產業綜合財政資金,聚焦關鍵領域發力,支持數位化轉型智能化陞級、產業韌鏈强群融合發展、企業做優做强做大、產業技術創新、重大產業項目提能增效、重點園區集聚產業等。重構政府產業基金引導體系,打造千億級母子基金集羣。用好用足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完善財政金融互動政策,支持製造業企業中長期貸款,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推廣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等新型融資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產品和服務。深入實施上市行動計畫,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支持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發展。强化用地保障,堅持“凡用地、先挖潜”,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嚴格耕地保護的前提下,健全產業用地多主體多管道供地制度,探索新增混合產業用地供給,加大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力度。建立重點支持類產業項目用地計畫名額省級統籌保障機制,全面推行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建立用地用礦審批“綠色通道”機制。强化用能保障,用好水電消納產業支持政策,支持重點用能企業和工業園區建立分佈式能源保障機制,優化電力需求管理和有序用電方案,推進科學用能、節約用能,增强產業發展電力支撐能力。爭取瓦斯(葉岩氣)資源地享受更大用氣量價優惠。强化考評激勵,優化目標管理和高品質發展績效管理,完善結果導向的分區分類分季激勵機制。對促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工作成效顯著的市(州)給予激勵。對推進製造業發展進步明顯的縣(市、區),按規定在要素保障上予以傾斜支持。

(十七)增强改革開放動力活力。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以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園區和省內共建園區、飛地園區為重點,構建統計分算機制,完善財稅利益分享機制。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攻堅,開展科技創新體集羣改革,全面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寘改革,推進數據要素創新應用,促進數據價值化。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動國有資本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佈局。深化“畝均論英雄”評估,推進國家級、省級新區和開發區集成授權改革試點。更好發揮環境容量的引導和把關作用,健全環評服務保障機制,完善污染物總量减排制度,鼓勵將環境資源更多向實力强、技術先進、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企業傾斜,提高發展的“含綠量”“含金量”。

推進產業高水准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深度融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大市場,進一步深化與重點國家(地區)國際產能、科技、人才等方面合作。加强與國內重點區域和毗鄰省份的產業合作,深化東西部產業合作,培育一批高能級產業轉移示範園區。推進開放平臺提能工程,支持自貿試驗區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統籌發展,爭取新建一批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加快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對標國際先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進成都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動優勢產業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大力招引高能級外貿企業和高品質外資項目,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發展服務貿易和數位貿易,建設貿易强省。實施產業招商引領工程,加强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建立產業鏈上下游環節聯合招商機制,開展產業鏈精准招商、資金鏈帶動招商、跨市(州)聯動招商、市場化招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內外資。辦好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活動,高水准舉辦以重點產業為主題的重大展會,擴大西博會、科博會等國際影響力。

(十八)加强產業發展組織領導。加强黨的全面領導,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和專題研究制度。建立省領導負責、省直有關部門分別牽頭的優勢產業推進機制,以“清單制+責任制”推進目標任務落實。統籌全省“一盤棋”和調動各地積極性,加强重點產業區域佈局的省級統籌,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項目、優勢區域集中,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和低水準重複建設。健全市縣黨政“一把手”抓產業發展工作機制。構建新型工業化統計監測體系,完善產業安全監管體系。鮮明正確用人導向,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注重在產業發展主戰場培養、檢驗和選拔幹部。加强紀律作風建設,强化監督檢查,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大抓產業、大興產業濃厚氛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