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轉化—孵化—產業化”路徑始終保持科技敏感性一家孵化器的自我反覆運算更新

上海 48℃ 0
摘要:暢通“轉化—孵化—產業化”路徑,呼喚著孵化器不斷反覆運算進化,始終保持科技敏感性,為科學成果轉化“助一臂之力”。

  記者黃海華

  從1988年上海誕生首個孵化器至今,人們對孵化器有了更多的瞭解,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作為連接研發和產業化的重要橋樑,孵化器的能級和水准,對於加快培育科技龍頭企業,至關重要。當下,我們需要怎樣的孵化器,來進一步實現科技創新加速?

  日前,記者走訪張江科學城,這裡是上海“孵化器最集聚、孵化形式最多元、孵化鏈條最健全”的區域。其中,在張江科學城深耕13年的莘澤孵化器是一個頗具意味的觀察樣本:民營背景,孵化對象是硬科技企業,致力於成為科學家成果轉化的聯合發起人。最為重要的是,它一直在反覆運算更新自己。

  每個環節盡可能極致

  莘澤孵化器成立的2010年,如今回頭看是一個分水嶺。

  此前,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70家,其中大部分是作為政府職能延伸的公共事業機构,民營孵化器只有2家。隨著對民營資本進入孵化器的放開,就在這一年,民營孵化器“冒”出了10餘家。從此,原本少數的民營孵化器逐漸壯大,現在已占多數。從張江科學城的最新孵化器數據來看,民營102家、國企26家、外資22家,運營主體已從國資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

  莘澤無疑抓住了這一契機。創始人曲奕曾經在張江的國有孵化器工作過多年,適逢上海鼓勵發展民營孵化器,她决定創業,“因為還有許多未滿足的科技創業服務需求”。

  “我是莘澤的一號服務員”,這是曲奕自我介紹時必說的第一句話。與其他孵化器一樣,“服務”是莘澤跨過的第一道“坎”。從專利申請到融資顧問再到上下游資源搭建,莘澤已駕輕就熟。但不一樣的是,即便如今擁有8個孵化基地,莘澤卻只有一支40多人的服務團隊。

  曲奕的秘訣是“微創新力”,在每一個環節都盡可能做到極致。她的口袋裏總是帶著一張紙,想到什麼就記錄下來,如今這些匯總成了一套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在今天,舉辦一場行業會議,會前溝通一般可能需兩周時間,但按照莘澤的標準化流程,僅用數日就能敲定幾乎所有細節。

  服務賦能,是孵化器安身立命之本。滿足初創企業所需,降低創業者的創業成本,方能讓更多創新能力强、成長空間大的企業脫穎而出。這一點始終沒變。

  與企業利益與共

  但就算把“管家式”服務做到極致,也終究只是“管家”。孵化器要陞級到2.0版,勢必要陞級其內涵。

  莘澤敏銳地嗅到了“持股孵化”的商機。2011年,也就是莘澤創立的第二年,一家入駐莘澤的企業資金短缺,曲奕不僅墊付了租金,還幫忙找到了貼息貸款和風險投資,於是這家企業主動邀請莘澤成為合夥人。就這樣,莘澤走上了“持股孵化”之路。

  這在當時上海的孵化器中還是件新鮮事。如今,這家公司在矽谷開設了十多個機器人實驗室,估值達到兩億美元。而莘澤用30萬元入股,後來以1500萬元退出,掙回了“第一桶金”。

  從“管家”到“合夥人”的轉變下,一種新的“孵化+風險投資”模式逐步浮出水面。2015年,莘澤在新三板掛牌,成為我國“科技孵化器第一股”,如今擁有兩隻總額達6億元的早期天使投資基金,直接和間接投資了35家高科技企業。在其孵化服務的近1500家企業中,2家在科創板上市,1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納斯達克上市。

  “如果拉長時間,從絕對值來看,莘澤的投資收益占比約40%,租金收入和服務收入各占30%。”曲奕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莘澤的選擇在業內有著“領頭雁”的示範效應。一組最新的數據是一個很好的印證——張江科學城150家孵化器中,已有60餘家以自有資金、參與或設立投資基金的管道投資在孵企業。相比2016年,張江科學城孵化器去年的租金收入在營收中的占比從70%降低到50%,服務收入從25%提升至38%,其餘12%的收入則來自投資收益、財政補貼等。

  孵化器陞級到了2.0版。“持股孵化”使得孵化器與在孵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可以幫助企業更好把握市場方向,對接產業發展,這為探索“高價值孵化”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預孵化”類比創業

  2.0版之後呢?

  上海去年日均新增294家科技企業。市場更大了,孵化器最初促進成果轉化的使命不僅沒有改變,更被賦予了强化創新策源的新內涵。

  敢為人先的莘澤推出新招——“預孵化”。“‘預孵化’就是科學家在成立公司之前,到我們類比的創業空間來‘試婚’,合適就孵化,不合適由我們承擔試錯成本。”曲奕告訴記者。

  要找到好的投資項目,先要找到有潜力的科學家,這已成為投資人的共識。莘澤一直關注著前沿科技,在他們看來,生物醫藥的厚積薄發時代即將到來。然而,許多原創成果難以跨越“死亡之穀”。基礎研究階段,有政府資金支持;產品和技術成熟階段,有市場化資金支持。但在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的概念驗證階段,因為高風險和不確定性,市場資源不願進場。

  “死亡之穀”恰恰是長期被忽略的“價值之穀”,莘澤為此成立了用於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的基金,並連結了深度專家資源、天使投資機制和高水准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據介紹,這一“預孵化”模式已通過30多個科學家創業項目的“試煉”,未來5至10年,莘澤計畫投資100比特科學家,期待從中發現“核爆點”的創新“種子”。

  建設世界一流孵化器是上海打造創新生態的一部分。暢通“轉化—孵化—產業化”路徑,呼喚著孵化器不斷反覆運算進化,始終保持科技敏感性,為科學成果轉化“助一臂之力”。從事孵化工作13年,曲奕感受到最大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加入孵化行業,“原創科技突破將引領新的價值週期,現在是做孵化器最好的時候,想想還挺激動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