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產劇敘事打開“大上海”格局新時代十年打開創作景觀:有烟火人間,更有家國情懷

上海 48℃ 0
摘要:在新時代,滬產電視劇創作自覺地把為時代畫像、立傳、明德作為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鼓與呼,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都市劇是近十年來現實題材創作較為熱門的題材類型。

  記者張熠

  1999年6月,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編劇王麗萍作為人才引進到上海,24年過去,她在上海接連創作出《錯愛一生》《保姆》《生活啟示錄》《媳婦的美好時代》《歲月如金》《雙城生活》等20餘部電視劇。“上海都市精神,上海的前世今生,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這裡激蕩交融,給了創作者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王麗萍說。昨天,“玉蘭花開——新時代優秀滬產電視劇研評會”在滬舉行,與會學者、專家、從業者熱議上海這片熱土給予影視劇創作的養分。

  在創作中傳承“工匠精神”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影像的主戰場。以《上海一家人》《蹉跎歲月》為代表的海派電視劇曾深深打動觀眾,也代表了那個年代中國電視劇創作的主流。

  在新時代,滬產電視劇創作自覺地把為時代畫像、立傳、明德作為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鼓與呼,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從《大浦東》到《破曉東方》,從《心居》到《安家》,無論是新中國誕生之初的上海還是新時代的金融變革,或是普通百姓安居樂業的平凡生活,都具有鮮明的上海特色、濃郁的海派風情。

  “面對新時代十年滬產電視劇這50多部代表作品,我們既可以看到上海十年來電視劇創作發展的整體風貌,也可以見證滬產電視劇十年的發展步伐和所取得的成績;既可以體察‘滬上人家’的情緒心態與人生况味,更可以從中洞察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軌跡。”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顧問李京盛說。

  捕捉都市人生活所思所想

  上海是我國現代出版業的重鎮,也是文學傳播的重鎮。就電視劇對文學名著的改編而言,上海出品、由黃蜀芹導演的《圍城》,成為新時期電視劇改編文學名著的範例。

  今年,改編自路遙經典小說《人生》的“上海出品”電視劇《人生之路》引發觀眾共鳴。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艺文評論家仲呈祥說:“《平凡的世界》是忠實於原著精神價值取向、基本人物形象和關係、故事主要事件和時空的一種成功改編;《人生之路》是根據小說《人生》部分情節改編,拓展了時空,時間向後延伸,空間由陝北擴展到上海。”

  一個時代的艺文高地,需要現實主義精神力作的支撐。都市劇是近十年來現實題材創作較為熱門的題材類型。以家庭、職場、婚戀、教育、住房等民生話題為切入點,寫出當下都市人的生存狀態、情感需求、人際關係和人生選擇,是滬產都市題材劇的敘事重點。《小歡喜》《小別離》《小舍得》《小敏家》《心居》《安家》等代表之作,精准地捕捉到了都市人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有焦慮,有期盼,有努力,有獲得,有烦乱,有釋然……

  李京盛認為,這些作品裏“生活的煩惱與努力後的獲得感,讓滬上人家的日常生活,呈現出了活色生香的質感,也讓觀眾清晰地體察到在大都市萬象紛繁的背景下,生活的涓涓細流是怎樣日夜奔騰不息。”

  “影像概念裏的‘大上海’正在變成真正的‘大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作家毛尖說,有了這十年滬產劇打底,上海的“大”就不可能只是摩天大樓的大,這是被現實和戲劇同時撐開的一個三體空間,“這些滬產劇敘事真正打開了‘大上海’的格局,也把‘大’變成一種更深刻的歷史和文化首碼。”

标签: 大上海 文學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