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意趣演繹千年中華文化習俗端午假期首日,上海迎遊客276.38萬人次,各景區各街鎮活動精彩紛呈

上海 50℃ 0
摘要:據上海旅遊大數據監測,端午假期第一天,本市共接待遊客276.38萬人次。假日期間,各大景區和文化場館以精彩紛呈的活動引領人們感受端午民俗魅力。

  記者李寶花黃勇娣杜晨薇胡幸陽

  昨天是端午小長假第一天,申城多個景點、公園及街區紛紛推出特色節慶活動,包粽子、制香囊、鬥雞蛋、賽龍舟、遊園會等活動遍佈全城,為市民遊客假日休閒帶來諸多新選擇。據上海旅遊大數據監測,端午假期第一天,本市共接待遊客276.38萬人次。

  假日期間,各大景區和文化場館以精彩紛呈的活動引領人們感受端午民俗魅力。普陀區美術館推出粽香手工皂製作;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推出DIY香囊親子活動,讓孩子們切身感受端午民俗文化;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推出自製龍舟,邀請孩子們親自動手製作一艘創意發光龍舟模型;嘉定博物館推出“‘艾’過端午、‘菖’在嘉博”端午節主題活動,用現代意趣延續千年古老習俗。

  阿姨教“小哥”包粽子

  “先折粽葉,再填入米,放上大肉,裹上粽葉,綁線……”近日,在金山區石化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騎士e站,居民李阿姨一邊講解包粽子的過程,一邊給旁邊的外賣小哥們演示著。

  五月端陽,粽葉飄香。為了進一步關心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增進外賣小哥們在社區的歸屬感和融入感,石化街道總工會聯合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邀請轄區外賣騎手和社區志願者們共同參加“濃情粽夏服務暖新”活動,大家一起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幾比特小哥現學現賣,填米、裹粽,卻個個破功,惹得圍觀的人開懷大笑;而科技嫺熟的社區阿姨們填米、裹粽、綁線一氣呵成。居民李阿姨看到一比特小哥始終沒成功裹出一個粽子,便手把手進行指導,不一會兒,一個光鮮亮麗的粽子就完成了。小哥高興地掏出手機,馬上拍照發朋友圈“炫耀”一番。“端午節我們不回去過節,在異鄉也能吃上親手包的粽子,真有種在家過節的感覺。”美團騎手小張一邊包著粽子,一邊欣喜地說。

  國際家庭“打開”端午節

  昨天,來自中國、德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5組中外家庭,在位於華漕鎮的知序農場內,參加“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和外國朋友一起過端午”系列活動。

  閔行區華漕鎮是典型的國際型社區,擁有4所國際學校、4所雙語學校(幼儿園),還有13個國際型社區,居住著來自78個國家和地區的9600多名國際人士。今年,當地的“和外國朋友一起過中國節”活動已開展元宵節、清明節和端午節三場。

  在草地上,一張張擺滿花草、小籃子、剪刀等的矮桌前,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端午安康艾草插花提籃。“端午節,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我們現在手裡拿的就是艾草,端午插艾、送艾,是為了辟邪驅瘴、祈福納吉……”老師的講解,讓中外親子家庭聽得津津有味。

  “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過這麼有意義的端午節。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活動,祝大家端午安康。”來自德國的維克爾特,帶著妻子和一對兒女來參加活動,他坦言,“在大自然中體驗中國傳統節日,真的是一次很獨特的體驗,這裡的環境很好,和孩子的互動也很棒。今天,感覺和孩子的距離更貼近了”。

  濱江非遺市集“粽意儂”

  昨天,“紅·潮”人人市集在楊浦濱江網紅打卡點綠之丘舉辦。這是一場以“粽意儂”為主題的非遺市集,帶領人們體驗和瞭解面塑、玉雕、漆藝等非遺活動,還設定了編織五彩繩、DIY艾草花束、手作祈福香囊等主題攤位,讓人們收穫滿滿參與感。

  記者看到,主題攤位“‘玉’見端午”吸引諸多市民目光。據介紹,玉雕傳承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於2014年被列入楊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首批中國玉雕工匠得主朱喜偉在現場為大家帶來“玉雕小課堂”,娓娓道來玉雕的歷史,並細細講解他帶來的作品。

  端午節,浦東周浦小上海徒步区又熱鬧起來了。粽葉飄香,艾草、菖蒲青青,手工香囊琳琅滿目。附近的姚漁港也沸騰起來了:河道邊鼓聲震天,舞龍舞獅上下翻飛;河面上12支社區參賽隊正在逐浪奮進,爭奪冠亞軍的龍舟賽進入高潮。端午時節在姚漁港賽龍舟,是周浦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賡續傳承,也充分展示了周浦鎮河道治理成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