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第38次會議在南京大學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信長星,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省政協主席張義珍到會聽取專家學者意見。
論壇由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洪銀興主持,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江蘇實踐”主題,積極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路徑,要加快數位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數據要素供給,深化“四鏈”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位產業集羣。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本前提、動力基礎和覈心內涵,要把握科技先進性、戰畧協同性、過程包容性、產業安全性,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結合蘇南地區發展實踐探討江蘇對外開放新路徑,建議持續深耕實體經濟、堅持創新驅動,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高水准開放。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王穎分析了現代海洋經濟的特徵,建議統籌謀劃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構建,做大做强江蘇發展的“藍色板塊”。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莫礪鋒結合參加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的體會,建議深入推進“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等重大專案,更好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建議在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迴圈格局、產業要素協同、產業動態、產業佈局的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南京大學經濟增長研究院院長沈坤榮結合近期調研感受認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沒有改變,江蘇未來發展潜力巨大,關鍵是要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南京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任保平聚焦當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面臨的新情况新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舉措。黃賢金、楊忠、徐康寧、穆耕林、張鴻雁、蔣伏心等專家學者,分別從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建設揚子江創意城市群、以人口高品質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等方面提出建議。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譚鐵牛圍繞發揮南大優勢、服務江蘇現代化建設和高品質發展介紹有關情况。
信長星、許昆林認真聽取專家學者發言,感謝大家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的有益參攷,要求省有關部門認真梳理研究、充分吸納轉化,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信長星說,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今年已經召開兩場院士座談會,此次江蘇發展高層論壇,聚集了省內外、多學科的專家學者,大家提出的真知灼見,研究深入、切中關鍵,讓我們深受啟發。在介紹江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製定實施5個行動方案等最新情况後,信長星指出,從“可以勾畫”到“積極探索”再到“走在前列”,總書記一直對江蘇現代化建設寄予厚望。全省上下正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埋頭苦幹、緊抓當前,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希望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緊緊圍繞現代化建設和高品質發展的豐富實踐,組織更多專家學者聚焦前沿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創新,從短期波動中探究長期趨勢,從普遍實踐中探尋示範樣本,從縱橫比較中明晰江蘇路徑,以高品質研究成果為全省改革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省領導張愛軍、韓立明、儲永宏、馬欣、樊金龍,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談哲敏出席。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