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小小的荧幕,彙聚著田間地頭多種資訊;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幫助農民在家“種田”;一個智慧科技的應用,實現農產品增產又提質;一張治理網絡,村中大事小事盡在掌握……如今我省越來越多的鄉村發展邁入“數位時代”。
6月20日,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聯合舉辦2023江蘇省數位鄉村發展大會。會上透露,去年全省數位農業農村發展水准達67.2%,數位鄉村的發展水准、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均位居全國第二。
“數位底座”不斷夯實
“我們深入推進基礎設施數位化陞級,現時光纖網絡100%連接到戶,5G網絡訊號覆蓋率超95%。”數位鄉村發展大會上,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主任、浦口區委書記吳勇强在分享浦口區國家數位鄉村試點建設經驗時,首先談及的就是鄉村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在他看來,先進的資訊基礎設施是基礎和保障。得益於基礎設施建設堅實,浦口通過應用生產管理系統和智慧滴灌系統等,農機工作率達50%以上,節省人工30%以上,水資源利用率提高14.8個百分點。
放眼全省,數位鄉村建設的“數位底座”正不斷夯實。去年全省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達29億元,累計建成5G基站18.7萬座,5G訊號行政村覆蓋率達74.7%,全省農村寬頻接入用戶1447.3萬戶,排名全國第二,城鄉的“數字鴻溝”不斷縮小。
與此同時,全省公共數據平臺和各類應用支撐平臺的建設不斷加強,為農村生產提供公共服務和應用支撐。當前,全省政務“一朵雲”總體架構確立,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省到村五級全覆蓋;省智慧氣象服務平臺投入試運行;全省路網實現“一張網”智慧監測和安全管控;省農業農村大數據“蘇農雲”平臺全面建成,推送數據近60億條,實現全省近10年高標準農田數據“上圖入庫”、5000多個農業農村重大專案線上管理。
數位科技成為“新農具”
在鹽城海豐農場智慧管理中心,4名科技人員通過5G“智慧漁業”監控平臺,就能實时監管1.2萬畝養殖塘;在南京市浦口區與農芯(南京)智慧農業研究院共建的數位大田裏,由插秧機植下的秧苗正健康生長,自動灌溉系統、殺蟲設備圍繞在農田周圍,農民坐在家裡點點手機就能操作。
如今,“以前種地靠鋤頭,現在種地靠手機”成為現實。在首批國家和省級數位鄉村試點地區中,豐縣建成數位國土實驗基地,昆山建成蘇州首家“5G+智慧漁場”,常熟優質水稻、特色水產、高效園藝三大主導產業應用數位資訊技術覆蓋率超50%,沭陽縣建成花木等34個農業互聯網示範基地……5G農機、物聯網、AI等數位科技正成為江蘇鄉村的“新農具”。
為推動數位科技與產業發展加速融合,去年我省組織實施了“基於數位孿生的綠色果蔬種植關鍵技術創新與場景構建”等14項數位農業技術裝備研發重點專案,組建智慧農業和設施果蔬智慧生產2個創新聯合體,支持開展“無人耕耘機關鍵技術與耕深自我調整調控系統研發”等9個創新項目攻關,未來將進一步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更多的農民也開始積極擁抱數字生活。夜幕降臨,在東海縣直播電商產業園裏的村民們反而比白天更忙。短短幾個小時,就有村民向國外客戶賣出上千美元的水晶產品。“以前晚上不到8點就黑漆漆一片,現在淩晨三四點村裡還忙著跨境直播,大家幹勁很足。”東海縣曲陽鎮興西村黨總支書記趙中剛說。
現時全省累計建成縣級涉農電商產業園101個,在全國率先實現鄉鎮物流快遞網點全覆蓋,全省農產品年網絡銷售額突破1200億元。為幫助農民提升數位素養與技能,我省深入開展“e起致富”蘇貨直播新農人培育行動、農產品電商“萬人培訓”、農民用網等活動,讓農民們更快更好擁抱數字生活。
“數”治鄉村提升幸福感
如今,無錫市惠山區的村民發現生活中田容田貌、村容村貌髒亂差等問題時,通常會打開手機中的“隨手拍”APP拍照上傳,由網格員核實處理。“群眾參與數位鄉村建設,數位鄉村才能持續發展。”無錫市惠山區副區長田紅保介紹,為調動村民參與村莊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村裡會給迴響有效的村民發放對應的積分,用於兌換米、油等生活物品。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動智慧社會治理向基層延伸,借助數位化管理為鄉村治理提質增效。當前,全省農村重點公共區域視頻監控覆蓋率達98%。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實現市縣鎮三級全覆蓋,城鄉社區基礎信息庫初步建成,應急廣播體系覆蓋全省所有行政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平臺及時快捷實現精准救助。
數位鄉村建設,還提升了資訊惠民水准,增强村民生活幸福感。去年以來,我省已完成20類涉農證照資訊電子化,實現“一次生成、多方複用、一庫管理、互認共亯”。遠端醫療服務通達全省所有縣(市、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7%。“文旅e鄉村”公共數位文化服務實現全省1237個鄉鎮、街道全覆蓋。人社一體化資訊平臺實現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各險種關係轉移“一地申請、聯網辦理”。我省還建成省農村宅基地審批系統(試用版),17個縣(市、區)試點農村宅基地線上審批及閒置宅基地、閒置住宅線上交易。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