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十三五”以來(2016—2022年),呼和浩特市共完成329.12萬畝防沙治沙目標任務,其中,林業方面完成245.5萬畝、草原方面完成83.62萬畝。依據2019年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每5年監測一次)初步結果顯示,呼和浩特市較2014年荒漠化土地减少了97.3萬畝,沙化土地减少了4.1萬畝,全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减少”。2023年計畫完成40萬畝生態建設任務,現時已完成20.11萬畝,完成率50.3%。
從森林、草原荒漠化綜合防治完成情况來看,林業方面完成的245.5萬畝包括: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26.6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46.5萬畝、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公益林建設22.44萬畝、造林補貼39.3萬畝、中央財政森林撫育38.7萬畝,其他林業生產任務9.56萬畝。此外,完成重點區域綠化任務55.7萬畝,以多種盡責形式折合完成義務植樹3252.6萬株,實施螞蟻森林公益造林項目746.3萬穴,面積6.7萬畝。
草原方面完成的83.62萬畝包括:完成退耕還草任務50.4萬畝;完成京津風沙源二期工程圍欄封育15萬畝、人工飼草基地5.6萬畝,暖棚21.8萬平方米,青貯窖6.2萬立方米,貯草棚14.1萬立方米;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完成建設任務12.62萬畝。
呼和浩特市在推進防沙治沙過程中,始終把防沙治沙作為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注重標本兼治,在具體工作中始終堅持“三個一”,即實施“一批工程”,明確“一個中心”,建立“一套系統”。
實施“一批工程”推動防沙治沙。依託荒漠化治理、沿黃生態廊道、天然林保護與營造林、重點區域綠化、螞蟻森林等林業建設工程,同時實施退化草原修復、退耕還草、草原網圍欄建設等重點草原生態建設工程,以風蝕嚴重地區和黃河沿岸提質增綠為重點,實行連片治理,集中建設,實施了一批高標準、高品質的林草生態工程,達到上規模、增效益的目標。
堅持“以森林資源管護”為中心保障防沙治沙。按照全市地形地貌,分類施策。在黃土丘陵溝壑區、風蝕沙化區建立市、旗縣區、鄉鎮、村四級聯防聯控聯治網格化管理,積極探索“公司化運行+個人承包”的森林保護模式;在山區嚴守進山入口關,統籌做好森林監督、防火、禁牧三位一體工作;在平原區建立“統一管護+個人防護”的保護模式,構築首府生態安全屏障。
創新實施“一套系統”,科技助力防沙治沙。建立呼和浩特市智慧林草大數據平臺和林草種質資源庫。大數據平臺主要建立物聯感知“一張網”、智慧管理“一平臺”和數據指揮“一中心”,引進前沿監測科技,徹底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林草資訊資源的透徹感知、互聯互通;林草種質資源庫旨在構建呼和浩特市的種質資源“育繁推一體化”體系,通過野生植物種子、植物標本、土壤樣品的收集,從採集的鄉土植物中選育出適合推廣應用的品種,建立育苗基地,為生態修復儲備適宜本土、可繁育、易推廣的品種,有效發揮鄉土特色野生植物資源應有的生態價值和產業價值。大數據平臺和種質資源庫獲得國家林草局的高度讚揚。
通過實施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呼和浩特市的生態效益顯著提升。實施了荒漠化治理、天然林保護與營造林、造林補貼、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螞蟻森林、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退化草原修復、人工飼草地建設、退耕還草、青貯窖和草原網圍欄建設等林業草原建設工程,初步形成了喬灌草、帶網片相結合的區域生態網絡體系,北方綠色屏障帶已具規模。另外,大面積的林草生態建設,較好地起到了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作用,林草植被得到了迅速恢復,生物的多樣性明顯增加。大規模的國土綠化,對改善生態環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林草生態重點工程區的水土流失和風蝕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林草植被涵養水源、固碳釋氧、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等各方面的作用也日漸顯現,揚沙和浮塵天氣明顯減少。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