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瑞哲通訊員方夢瑤
昨天,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願填報現場諮詢會在臨港地區上海建橋學院舉行。這是今年滬上首場高招諮詢會,為歷年來到場院校數量最多的一場。
在現場,近百所全國重點本科院校、各省市優質地方高校齊聚,包括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5所滬上高校,以及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60所外省高校,為廣大考生提供“一站式”招生諮詢服務。據不完全統計,諮詢會吸引了上海及周邊長三角地區的逾萬名考生及家長預約前來,與各校招生人員面對面交流。
“今年我們又新增了招收上海考生的名額,達到60個,是外省市對滬招生最多的高校之一,非常歡迎上海考生報考。”武漢大學招生辦李懿老師介紹,“拿到上海來招生的專業都是武大的優勢專業,文理兼具,尤其是現時全球排名第一的遙感科學與科技專業在上海也有招生名額。”
大連理工招生辦盧老師也表示,“今年的考生更考慮專業方向和就業去向,例如我們學校未來技術學院的人工智慧班、機械工程學院的中美聯合班等,受到較多諮詢。”
高考之後,先出分、再放榜,完成“考後填志願”,以及分批次錄取。來自復旦大學招生辦的徐天德老師表示,現時來諮詢的學生和家長主要關心今年學校院系分數線和學科專業趨勢,以及入校之後的學習發展問題。尤其對於轉專業的設定,他告訴家長,復旦第一年為通識教育,大二進行專業分流,轉專業時文理互通,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
“今年有兩個較為明顯的趨勢,首先是與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的專業更受考生家庭歡迎,大部分高校的電腦、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等新興專業也備受青睞;其次是更多的上海考生根據興趣愛好而考慮優質的外省市教育資源,願意報考外地高校。”作為東道主,長期從事招生工作的上海建橋學院副校長俞曉光建議,考生們在“知分知比特”的前提下,不單純因為分數因素挑選學校,而更多考慮自身的興趣導向和今後的長遠發展。
選學校還是挑專業?在上海讀書還是去外省市?填文科類還是理科類?……招生諮詢會當天,高校之外,上海市教育考試院也設定了諮詢視窗答疑解惑。更多考生在權衡這些問題時更加傾向於從興趣出發,邢同學就表示,自己非常喜歡化學,在現場和招生辦老師溝通時,瞭解到很多生物醫藥等與化學相關的專業,對志願填報非常有幫助。
相比考生,家長們更加關心孩子就讀之後的就業、保研、考研、考公等問題。考生家長李先生說,“線下的諮詢會與招辦老師交流更加便捷有效,最想瞭解的就是各個學校的培養方向和就業情況,還有國家的政策導向,這關係到孩子以後的發展,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要優先考慮如何成長和適應如今的社會狀況。”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