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口袋公園以精細化設計破瓶頸解難點“螺螄殼”裏做出推門見綠空間

上海 36℃ 0
摘要:然而,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口袋公園的規劃建設也面臨著土地人口環境等硬約束。回顧上海口袋公園的建設歷程,處處可見“螺螄殼裏做道場”,閃耀著都市精細化管理的智慧。

  記者陳璽撼

  拓展公共開放生態空間,不僅要有國家公園、郊野公園、大型都市公園這樣的大手筆,也要有小、多、勻的公園綠地將生態獲得感送到“家門口”。“十三五”起,契合上海“公園都市”建設理念的口袋公園被認同接受並興起建設熱潮。

  然而,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口袋公園的規劃建設也面臨著土地人口環境等硬約束。回顧上海口袋公園的建設歷程,處處可見“螺螄殼裏做道場”,閃耀著都市精細化管理的智慧。

  涅盤重生

  石泉路蘭田路路口有一座蘭石街心花園。春季,這裡海棠、火焰南天竹、紅花檵木等開得爛漫;秋季,欒樹等色葉植物與桂花等聞香植物色香俱全。

  但時針撥回2018年前,這裡曾是兩個髒亂差的交通島,道路上不時堆放著雜物和垃圾,車輛隨意停放,一下雨就污水橫流。經過整體改造,這塊堵住馬路的“結石”變成800多平方米的港灣式口袋公園,既安全又美觀,更打開了周邊居民長期的“心結”。

  龍華東路、西藏南路和苗江路口的交通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裡借鑒了歐洲臺地園的造園要素,打造了如梯田般的臺地式多層通道。除了覈心臺地景觀區,臺地園內還設定了體育設施以及漫步休閒區,填補了周邊居民的運動需求,使用頻率非常高。

  重塑髒亂低效的都市“邊角料”,這種涅盤重生已成為口袋公園解决土地資源緊缺瓶頸的突破口。

  作為上海區域面積最小的城區,黃浦區近年來開放的口袋公園幾乎都有涅盤重生的基因。

  馬當路復興中路路口,精緻小巧的追夢園汲取了紅色元素,一大會址的紅磚元素被鋪墊在綠地中。2021年建成開放前,這裡曾是一片雜亂的工地,因配合軌道交通修建而閒置,因權屬複雜,這一狀態持續了十多年。黃浦區協調相關部門與組織理清權屬關係,盤活了地塊。從此,周邊石庫門社區裏的居民可以推門見綠,再也不用走七八百米去尋綠。

  如追夢園般,上海未來新增的公園中,相當一部分是小體量的“精品”。“積極破解超大都市生態環境建設瓶頸,不斷推動綠色空間開放、共亯、融合的新實踐。”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表示,上海聚焦中心城區公園佈局盲點問題,將主要結合濱水綠化、街頭綠地、組織綠化開放共亯等多種方式,建設一大批口袋公園。

  見縫插針

  都市“邊角料”往往有一個特點:碎片化、中斷點多,將其整合成符合公眾期待的連貫生態空間,需要見縫插針的智慧。

  在徐匯區,仁愛醫院體檢中心、金穀園社區、軌交3號線漕溪路站和凱旋南路之間有塊“灰色空間”,從高空俯瞰,形狀像一把長柄傘。這把數千平方米的“長柄傘”有望在今年改造成一座口袋公園並對外開放。

  在捉襟見肘的空間內保證足够的通行、綠化和休憩空間,讓設計方犯了難。精打細算後,原本的人行道南移五六米,便豁然開朗。

  “如果保留人行道,口袋公園範圍內還要建一條步道,既沒必要,還佔據了綠化和休憩功能的可用空間。”維亞景觀首席設計師孫軼家表示,人行道移到公園內,能同時扮演公園步道的角色,而原本的位置改造為綠帶,成為口袋公園與馬路交界處的自然圍擋,同時新增了公園的綠地面積。

  這樣一省還省出了一座驛站。這幾天,一座原木色外牆的“清風驛站”正在進行最後的室內裝修,將來,往返地鐵站、醫院、社區的行人可以坐在裡面歇歇脚,隔著透明玻璃曬曬太陽。據悉,“清風驛站”的寓意就是將清新之風注入“灰色空間”,喚醒沉睡的街區活力。

  同在徐匯區的日暉綠地將在今年轉型為以戲曲為主題的口袋公園。

  設計團隊評估後,綠地內現存的近200棵喬木固碳能力不俗,綜合考慮景觀效果和其他生態效益等因素,不需要再調整,但由此帶出一道難題:所有道路、設施都要繞著樹走,在這樣有限的空間裏,“戲臺”還搭得起來嗎?

  “我們專門建立了空間模型,反復測繪,終於找到最優解。”在上海迪滬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專案負責人林楠的電腦裏,一座名為“零碳環”的圓潤三角形廊架在樹木間輾轉騰挪,且連綿起伏,高處可為居民遮陽遮雨,或作為懸掛電影幕布的架子,低處則變為看臺坐凳。在喬木的簇擁下,廊架仿佛成了樹林的一部分,而廊架環抱的空間,成為一座森林劇場。

  雀小髒全

  口袋公園和一般公園的最大區別在於尺度。以口袋公園在上海的主要形式——街心花園為例,根據《上海市街心花園建設技術導則(試行)》,面積一般在5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

  “螺螄殼裏做道場”,在有限空間內提供更多功能,盡可能滿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雀小髒全”,也是上海口袋公園規劃設計的一項原則。

  2019年11月,去東余杭路幼儿園接孫女的陸阿姨有了新發現,園門口原本一塊拆遷後的空地被改建成了一座充滿童趣的童夢園。

  “以前都站著等孩子,現在有坐的地方了。”陸阿姨說,離家門口四五分鐘就有這麼多有趣的設施,就連大人也捨不得走,帶孩子玩一會兒再回家。

  這座1000平方米出頭的口袋公園因為毗鄰居住區、幼儿園、商業廣場,要兼顧多年齡段人群的需求,所有設施都力求有多重功能。

  比如,在塑膠步道上噴塗含有英文字母的方格,讓孩子能玩“跳房子”的遊戲;灌木和小廣場之間的隔離欄,嵌入了卡通動物頭像、黑板和哈哈鏡,老少皆宜;花壇故意降低高度,邊緣做成高低錯落的流水形,讓大人和小孩舒適地“對號入座”。

  位於光星路茸龍路交界處的松江區第一座口袋公園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裡改造前是動遷房拆除後的荒地。如今,雖然不到2000平方米,卻集合了兒童遊樂場、主題花園、停車場等多種功能。

  “周邊居民需要什麼,就以口袋公園建設為契機,盡可能滿足。”中山街道社區發展辦副主任戎俊介紹,光星路口袋公園部分用地原屬大江苑社區規劃用地範圍內,考慮到社區建設較早,停車位緊缺,且周邊公園綠地配套不足,加之周邊教育資源豐富,兒童青少年活動場地較少,設計時就徵集居民意見,重點匹配對應的功能。

标签: 口袋公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