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知名建築規劃專家為海口建言獻策

海南 68℃ 0
摘要:都市建築設計應如何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如何做好建築創新與歷史文化傳承的有機結合?6月16日,海口高品質城市規劃建設研討會召開。9比特國內建築與規劃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和境外知名設計機构代表圍繞“自貿港背景下的海口都市發展與建設”主題,深入研討高標準推進海口城市規劃建設思路,助力海南國際設計島及現代化國際化新海口建設。

城市建設,如何“繪”出千般景?
全國知名建築規劃專家為海口建言獻策

■海南日報記者計思佳劉夢曉

都市建築設計應如何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如何做好建築創新與歷史文化傳承的有機結合?6月16日,海口高品質城市規劃建設研討會召開。9比特國內建築與規劃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和境外知名設計機构代表圍繞“自貿港背景下的海口都市發展與建設”主題,深入研討高標準推進海口城市規劃建設思路,助力海南國際設計島及現代化國際化新海口建設。

突出綠色和諧

融入自然環境

在海口紅樹林公園的海灣之畔,今年5月建成的“月之塔”,是一座面海而立在林間的東寨港科研觀測塔。6月16日,在活動現場,“月之塔”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總建築師何鏡堂解析了其設計思路。

“在設計時,我們考慮怎樣讓建築融入自然環境之中。”何鏡堂說,在設計“月之塔”時,白色的圓柱體頂端選取了圓月的元素,以下部分則參攷了樹影的斑斑點點,並且立面鋁板幕牆採用低反射氟碳噴塗處理,减少其對棲息在紅樹林中鳥類活動的影響。

“在設計上,‘月之塔’力求融入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友善處理與紅樹林、鳥類的關係,並為人們提供全方位的科研觀測角度和豐富的觀景體驗。”在何鏡堂看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綠色和諧人居環境是城市建設的根本目標,而要做到建築設計和人居環境的“和諧共生”,則要注意理解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何鏡堂解釋,建築的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地域是建築賴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築的內涵,時代則體現建築的精神和發展。

秉持跨界思維

產生複合功能

此次海口之行,AECOM中國區總體規劃設計執行總監薑宇恒專門去打卡了海口灣海邊驛站,並讚歎道,兩個驛站的設計簡潔典雅,造型充滿想像力,“海口應該建更多類似的既好看又有趣的建築。”

黃浦江公共空間貫通工程一直被海口視為學習標杆。作為上海楊浦濱江改造的總設計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主任、教授章明用鮮活案例分享了上海打造高品質都市濱水空間的理念和經驗。

“濱水空間的營造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在釋放空間的過程中,要秉持跨界、破界、融界的思維。”章明說。

在濱水公共空間提升的過程中,章明所在的團隊還打造了多個網紅驛站。“我們的思路是把原有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化、景觀化、藝術化,通過美學再造,提升基礎設施的建築學價值,使其產生複合功能。”章明舉例說,在蘇州河沿岸,有一個70多年歷史的加油站,通過空間重塑、景觀提升、融入咖啡館等業態,加油站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同時,成為都市一處高品質休憩公共空間,“站在加油站二樓的露臺上,市民可以一邊品嘗咖啡一邊欣賞河畔美景,如今這裡已成為當地的一處‘網紅’打卡點。”

彰顯人文特色

延續歷史文脈

研討會中,多位專家提出,海口應當深入挖掘都市人文特色,延續都市的歷史文脈,同時結合自然、地質情况,打造既具有內部文化認同感,也有外部可識別性的高品質都市。

看過海口騎樓老街的升級改造成果,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規劃師鄭小明連連點贊:“建築肌理和人文氛圍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老手藝、老字型大小、老街巷也不斷融入現代生活,整條文化街區展現出勃勃生機。”

“都市的建造不是照片式疊加,而是底片疊加,要讓都市越來越有時間的厚度。”在章明看來,都市公共空間的改造要尋脈潜行,“楊浦濱江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工業帶。在改造過程中,我們把曾經輸送水電的筦道設計為路燈,形成獨具特色的濱江水管燈;通過施工工藝讓原有的混凝土地面最終得以保留,實現了老碼頭地面原有肌理的提升;保留改造了百姓熟悉的防汛牆、老工業廠房等,讓工業鏽帶變成生活秀帶。”

當前,海口正以都市更新為抓手全力推進都市綜合品質提升。“專家們的發言既有理論研究,又有創作實踐,為海口城市建設高品質發展開拓了新視角。”海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將推動更多大師級、地標性建築落地海口,以高水准城市規劃設計推動都市發展提檔陞級,不斷提升市民羣衆獲得感和城市競爭力。

(本報海口6月16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